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长安城南辟雍、名堂为两处太学堂。王莽为‘养天下之士’大肆招录太学子弟,不分高低贵贱,凡崇尚儒学者皆可去学。规模之宏大,堪称自太学有史以来第一,竟达万人。
今日便是太学子弟入学之日,拥拥攘攘的人群中似乎有几个熟悉的身影。
时至巳时,随着一阵鼓声隆隆。太学名堂前的黄金台上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精神矍铄。鼓声过后,台下的众多太学子弟停止了喧哗嬉闹,安静的望着黄金台上的老者。
黄金台上老者名曰孔光,乃是新莽朝著名大儒,于朝中担任大司徒。孔光乃孔圣人第十四世孙,于天下文人中颇有威望。
“诸位太学子弟,大家远道而来,诸位辛苦了。老夫虛得天子信任兼任太学忌酒,总领太学一切事物。天子开办太学,乃养天下之士,任贤举能,入朝廷为官,造福一方百姓。我脚下此台换作‘黄金台’,诸位可知这黄金台的用意?”
台下众人面面相觑,彼此交头接耳。有知晓其中缘故者亦向周围众人卖弄一番,但是没有一个太学子弟敢于做这个出头鸟。
孔光看了看台下众人,面露失望之色。就在这时一个白衣布衫青年高声喊道:“我知道”。
孔光以及台下所有的太学子弟都被这个勇敢的声音吸引,目光汇聚于一处。但看此青年,清秀的面孔下带着一丝英气,眼神里充满了桀骜不驯。
“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燕昭王即位之初即着手招徕人才。有感于千金买骨的故事,高筑“黄金台"以招贤纳士,以致名将乐毅、剧辛先后投奔燕国。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白衣青年说完得意的扫视了周围的太学子弟。
太学忌酒孔光满意的点了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弟子李清风”。
“嗯,不错。我记住你了!”
台下所有的太学子弟嘘声一片,有的痛恨自己学疏才浅,有的埋怨自己不敢出头,把这大好出彩的机会拱手相让,虽然心生不甘,却又无可奈何。但是仅此一次,李清风这个名字便被台下所有太学子弟记住了。
一些出自权贵的纨绔子弟预谋要整治李清风一番,给他个教训,要让他懂得出头鸟不是那么好当的。
人群中还有一个看起来呆呆傻傻的青年人对这个才识渊博敢于表现的年轻人刮目相看,希望自己以后能和他做个朋友。
“姐夫,这个年轻人懂的真多。”
呆呆傻傻的年轻人口中的那个姐夫回答道:“其实我也知道这个典故,但是我没有这个换作李清风的这个年轻人勇敢罢了。”
“姐夫你也很厉害!”
这个看起来有些呆傻的年轻人正是刘秀,他旁边的那个人正是他的姐夫邓晨。
……
孔光于台上又讲了一些国家大义与儒学风范等大道理。听的台下太学子弟个个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幸好,孔光说完之后,太学院的教习把台下众人分为两部分,分入两个学堂。之后在具体分组,每组二十人,并分配屋舍。
李清风、刘秀、邓晨恰巧分到一组。除此之外这一组还有几个人,分别是孔亮、王力、甄洛。此三人结出生权贵。孔亮乃太学忌酒孔光侄孙,王力安新公王舜之孙,甄洛乃奋武卫大统领甄邯之侄。谋划教训李清风的权贵子弟就有这三个人。
众多太学子弟看到布告上的名单分别寻找自己所在的学堂屋舍。哄哄嚷嚷的好不热闹。
李清风挤进贴有布告的人群中,看到自己这一组里面居然有刘秀,心中暗暗得意,想要借此机会好好的了解一下刘秀这个人,这个未来的皇帝。
当李清风进去学堂后便发现已于学堂桌案前的就坐的太学子弟都在盯着他看,就好像他的脸上长了花儿一般,有不明所以的太学子弟也被旁边的人细声相告“这个人就是李清风”。这种感觉还是在两千年后自己高中时代有过类似的情形,那是因为李清风的满分作文所引发的一场校园轰动。
桌案前的刘秀就像犯了花痴一般,盯着李清风。心里却想这个李清风不仅长相清秀而且又有满腹才华。
李清风的眼神在学堂扫视一圈后,发展了那个呆呆傻傻的刘秀旁边还有一空席,便大步流星的走到刘秀旁边坐下。
“嘿,兄弟。咱俩是不是有点误会?”李清风率先开口,他想存心捉弄一下看似呆傻的刘秀。
刘秀被李清风突如其来的一问整蒙了“公子你我素不相识,谈何误会?”原来那日刘秀并未细细打量李清风,他那时全部的注意力都被那位骑着高头大马意气风发的执金吾深深地吸引了,如果不是刘伯姬,他根本不晓得自己身上被撒了一身汤水。
“那日,我在街上吃早点,结果你为了躲避禁军不小心碰到了我的桌子上的汤碗,然后还撒了你一身汤水。本来我打算不追究你的,结果没想到你旁边居然有个牙尖嘴利的姑娘反而诬陷是我故意撒了汤水在你身上。这算不算是误会?”李清风仔细观察着刘秀的反应,看他如何作答。
“哦,我想起来了,原来是这样的,真是太抱歉了,我替我的妹妹向你陪个礼,然后把那半两银钱转还与你。还望公子原谅。”刘秀心里大惊,原来眼前的李清风就是那日被自己妹妹“教训”的“坏人”。
“银钱倒是不必相还了,毕竟我的胡辣汤弄脏了你的衣衫,况且小爷我也不是缺那半两银钱的人。不过你的歉意我就收下了。”李清风故意做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那怎么行呢,毕竟是我的过错”刘秀一脸的歉意。
“过错,是的,你最大的过错就是你小子居然惦记上我的媳妇了。别的我都能原谅你,唯独这点你必须给我一个合理的解释,否则我必定誓不罢休。”李清风故意摆出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
刘秀又是一头雾水,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惦记上李清风的媳妇儿这句话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认识李清风媳妇儿的。
李清风看到一脸茫然的刘秀,心中暗笑。“看来你是忘了?既然如此小爷我就给你提个醒,你是否认识阴丽华这个人?你是否说过‘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刘秀恍然大悟,这才想起自己确实说过这样的话。但是他没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居然有了夫婿,而且就是眼前的李清风,不仅如此,自己当日如此轻薄言语竟然被李清风清清楚楚的听到了心里。刘秀此时窘迫的想要立马找一个地缝钻进去。
李清风见刘秀被自己唬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心中是更加得意。
“公子,我姐夫邓晨是南阳郡新野县人士。曾有幸随姐夫邓晨入新野阴府做客,见过阴府大小姐一面,鄙人顿时惊为天人。没想到一个十多岁的小姑娘竟然出落的如此阿娜多姿。所以那日不禁感慨。”刘秀红着脸,小心翼翼的对李清风解释道。
李清风故意沉默了许久,然后说道:“不知者不怪,况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所以我就原谅你这一次,不过我有个要求?”
“公子有什么要求?只要在下能办到的事情正一定全力而为”刘秀此话说的斩钉截铁。
“我暂时还没想好,等我想好了告诉你”李清风确实没想好自己想对这个未来的帝王提出什么要求。
“你们在聊什么?这么热闹?”
说话的是一个着青色布衫的年轻人,目测要比刘秀大上几岁,此人剑眉星目,身材笔挺。
“姐夫,你来了”刘秀显得有点窘迫。这个人正是刘秀的姐夫邓晨。
李清风看了看处境窘迫的李清风,对着邓晨说道:“没说什么,就是给这位仁兄相相面。”
“请问阁下是?”
“在下李清风”。
“哦哦,在下邓晨,是刘秀的姐夫。原来你就是李清风。刚才于黄金台下,你勇敢作答的表现鄙人好生敬佩。”邓晨抱拳向李清风行了一礼。
李清风回礼道:“邓兄客气!”
“没想到清风兄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还会相面占卜之道,佩服,佩服!”邓晨没想到眼前这个青年竟有如此本事。
“既然如此,不如我为邓兄卜上一卦如何?权当是见面礼了”李清风又开始神神叨叨起来。
邓晨此人随妻弟刘秀起兵。更始帝刘玄称帝,任邓晨为偏将军、常山太守。邓晨先后与刘秀攻占颍川,参与昆阳之战,打败王寻、王邑,夺取阳翟以东地区。王郎反叛时,邓晨作为刘秀后援,为他增派士兵,输送给养。刘秀称帝,封邓晨为房子侯。后受命监督贾复等人平定叛贼。邓晨喜欢郡守一类的职位,因此任中山太守,吏民都很称赞他,在冀州各郡政绩考核中常名列前茅。后又改封南变侯。
李清风回想了一下历史书中记载邓晨的人物生平,假装微闭双眼,掐指默语。叽里咕噜的说了一通鬼话后,猛地睁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