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这日傍晚,一架马车自西向东而来,当先一人年约五旬,身骑高头大马,身材壮实,面色凝重,发须花白,腰携长剑,有一股不怒自威的神气!
马车后紧随三十几名骑马壮汉,个个头戴幞头,从衣着上看这队人马显然是宋人。从轿内不时传出催促车夫快些赶路的声音,看来车内之人似乎有急事,着急赶路。
不一会东边一人一骑迎面快马加鞭赶了过来,那人在马车前拉紧缰绳,只见马前蹄扬起,一声长嘶,带起阵阵烟尘。
来人在马上拱手向走在最前面的壮汉道:“禀大人,再向东不远便是凤仙镇,过了凤仙镇再向东走五十余里,便可达海边,凌将军已将物资装运妥当,只待我们人到,便可随时起运南下!”
当先那威风凛凛的五旬壮汉扶须沉声道:“前边地形如何?”
来人答道:“从凤仙镇向东十里处有一峡谷,两边均是高山,甚是险峻,但此路却是必经之路,无路可绕!”
那壮汉沉吟片刻,正待发话,车内一文人模样的五旬老人掀开车帘露出半个脑袋道:“显忠,你我身负要命,不可耽搁,我看得日夜赶路,到前边的镇子上也不要停留,金人随时可能察觉,到时想走可就难了!”
原来走在马车前的壮汉正是南宋名将招抚司前军都统制、威武节度使李显忠!李显忠原名李世辅,他出身将门,是唐朝的皇室后裔,加之他自幼跟随父亲李永奇出入战阵,胆略过人、武艺超群,练就一身铁胆筋骨。
宋徽宗时期其父子便驻守延安府,靖康年后,高宗赵构继位后一路南逃,直至在临安继位,将淮河以北之地全置于不顾,延安府自然像中原一样彻底暴露在金人的铁蹄之下。
金人闻听李家父子忠勇,多次派人招降,但都被拒绝,后金人派重兵围困延安府,在守城半年后城池被金人攻陷,父子两人及李家二百余人被俘。
金人为了笼络民心,授李世辅父子官复原职,继续掌管延安府。
不久被金人拥立统治北方的伪齐傀儡皇帝刘豫,在金人的一再催促下,出兵攻打南宋,刘豫虽贪婪权势,但却是个无能之辈,他便命李世辅作为攻宋的先头部队,而将其父李永其留在延安府,名义上是守城,实则是怕其子李世辅带兵一去不回。
而在李世辅出发前父亲李永奇告诫他说:"此次出兵,若有机会即南归宋朝,不要因我在敌手而改其志。若南归事成,我也将名留后世。"
李世辅含泪点头答应,他领兵到开封时,立刻密派其心腹爱将雷灿带蜡书赴临安,告以南归之事,宋高宗闻之大喜,立刻命淮河南岸的驻军接应。
但他还未抵达前线时,金人不满刘豫,废除了伪齐,因此南下的命令也就不再作数。李世辅只好带兵又回到延安府。
金朝名将完颜宗弼见李世辅武艺高强、身姿英伟甚为喜爱,升任他为承宣使,治管同州。他赴同州后,随即再此派雷灿等人持密信由四川转至浙江,向宋廷呈报南归之事。
正在他计划南归的关键时刻,完颜宗弼给同洲派来另一名副将撒里喝,以便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李世辅便将计就计抓住撒里喝,绑着他带兵纵马出城,人马赶到洛河河畔时,本应在此接应的船只却不见踪影,而身后却有金人的几万追军正在赶来!
他知道想带撒里喝南归邀功已经不可能了,便与撒里喝折箭为誓,他不杀撒里喝,放他回去,但撒里喝归去之后不得杀害城中百姓!
他带兵过河之后便迅速派人通知延安府的父亲李永奇,让他也带兵南下,谁知消息泄露,其父等人被金人骑兵赶上,李家二百余人全部被杀!
他闻听噩耗,悲痛欲绝,但在前有江河阻拦,后有金兵追赶的绝境之下,他依旧在找机会南下。
金军为了防止他南归宋庭,更是调动大批人马围追堵截,南下的道路已然被切断。于是他选择向西前往西夏暂时躲避。
他设计抓住了西夏人最为痛恨的金军将领“青面夜叉”兀颜卓玛,因此受到西夏国主的重用。但是他人虽在夏朝为官,心仍然不忘祖国,一直想着南归之事。
他在西夏任职之时,带兵与金人交战,取得多次大胜,斩杀金人无数,也算是为李家二百余口报了仇。
到了后来西夏国主因为他忠宋之心,害怕他拥兵自重后带兵归宋,最终在朝臣的怂恿之下选择派兵攻打他。在多次打败西夏军队进攻后,他终于找到机会,带兵成功南归。
而关于他的轶事还有一件不得不提,据说李世辅的母亲怀胎十月,终于到了临产的时候,肚子痛了好几天却始终没有把他生下来。眼看母子两人都将陷入危险,众人却束手无策。
后来有一位路过的和尚他扣响了李家大门,对其父李永奇说:“夫人肚中所孕育的乃是一奇男子,需将弓箭、宝剑放置在夫人身旁,如此,孩子才会降世!”
李家人听后虽然半信半疑,但苦于实在没有办法了。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听从和尚建议,将宝剑和弓箭置于李母身旁,不久之后孩子果然出生。刚生下来,就能立在床蓐之上,众人见了都很惊奇,这才觉得和尚所言不假。
李世辅后来勇猛有谋,在战场上大放光辉,与当初需得将刀剑置于母旁,才肯降临人世也算极为契合。
南归之后,宋高宗闻听他的传奇经历,也唏嘘不已,为了表彰他的忠君爱国之心,特意赐名:显忠!
此后他率军多次抵御金人南下,为大宋朝廷屡立战功,也一路升迁,成为南宋的当朝名将。
而这马车内的五旬老人正是南宋朝廷的中书舍人虞允文,字彬父,他奉高宗赵构之命,出使金朝例行问候,却发现金人正在暗中招兵买马,储粮购船,积极备战,淮河北岸已经暗中集结了大批的军队,随时准备渡江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