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 第141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第141章 李世民设监察司,我真不行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奇把长孙冲留下来,自然是想谈一谈下江南的事情。
  
          这件事,是长远大计!
  
          未来总有一天,李奇是要出海的。
  
          他是要成为王的那个男人!
  
          陆地上的基建还是太慢了,但是航海,却能带回很多大唐没有见过的新东西。
  
          这些都是财富机会啊!
  
          长孙冲:“殿下?”
  
          李奇从航海梦的畅想中回过神来,笑眯眯的道:“冲哥,上次和你说的那事,考虑得怎么样了?”
  
          长孙冲精神一震。
  
          是这事。
  
          下江南,而且是常驻江南,这是件大事。
  
          那天李奇和长孙冲说完后,长孙冲便回去和长孙无忌商量了一番。长孙无忌的原话是:殿下让你做啥,你便放心大胆的去做,不会有错的。
  
          长孙冲当时就很懵。
  
          万一殿下让我去吃翔呢?我也放心大胆的去吃吗?
  
          没有你这样做父亲的。
  
          太不讲究了。
  
          不过事后长孙冲也深思熟虑过,从李奇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大概就可以看出这件事一定是大有可为。虽然他暂时还不明白,这事有什么可为。
  
          想了想,长孙冲便道:
  
          “殿下,我愿往!”
  
          “不要勉强哦,强扭的瓜虽然是瓜,终究不甜。”
  
          “一点也不勉强!”
  
          长孙冲眼神坚定。
  
          仿佛接下的任务不是造船坞,而是上刀山下油锅。
  
          李奇微微一笑,然后道:
  
          “好。有你坐镇江南,我总算是放心一些。你放心,这间船坞,我给你一成分子,三年之内,我要你富甲长安!”
  
          长孙冲有些担心的看着李奇。
  
          早就听闻,殿下有散财童子的美名,这还没怎么样呢,怎么就要让自己富甲长安了?
  
          殿下不会亏钱吧?
  
          大家自己人,不必如此客气。
  
          长孙冲摇摇头道:
  
          “殿下见外了,我去江南,自然也是为了图一番事业。”
  
          “钱不钱的,真的无所谓。”
  
          李奇很感动:“这么说,冲哥你是不要这一成分子了?”
  
          长孙冲见状,忙道:
  
          “不,能为殿下分忧,乃是我分内之事。这一成分子,也可以让殿下更加放心我下江南去。”
  
          啧啧啧……
  
          什么时候,学会这么说话了?
  
          回头就告诉你爹去!
  
          不过,李奇还是很感激长孙冲能够做出这个决定。
  
          这个决定就意味着,长孙冲必须牺牲很多。
  
          比如亲情、比如熟悉的城市、比如自己的朋友圈。
  
          李奇知道,很多东西,并不是用银钱就可以衡量的。
  
          所以给这一成分子,他觉得是应当应分的。
  
          江南船坞的掌舵人算是有了着落。
  
          不过,这船坞还没个谱。
  
          李奇准备回头就进宫,找老李说说这事,给老李描绘一下波澜壮阔的大航海时代。
  
          告诉老李,天下之大,一锅炖不下的道理。
  
          翌日。
  
          李奇哪儿也没去,一大早早早的就去上朝了。这是个罕见事。
  
          非诏上朝,还来得这么早,乃是本朝第一新鲜事。来得稍晚一些的大臣,见着李奇,一边惊愕一边打着招呼。
  
          “殿下早啊!”
  
          “徐大人早,吃过早膳没有?”
  
          “吃,吃了。”
  
          大家对李奇现在有一种本能的害怕。
  
          谁也不知道,这颗小脑袋瓜里,又装着什么害人的主意。
  
          没多久,便听见太监的通禀:
  
          陛下来啦。
  
          都安静安静吧,今儿个陛下的心情似乎不太好,你们各位大臣就自求多福啦。
  
          李世民坐定,打眼一看:
  
          李奇居然也出席了?
  
          太阳莫非从西边出来了?
  
          他不动声色,直接道:
  
          “吏部高卿何在?”
  
          “微臣在!”
  
          高士廉手中拿着一份奏章,连忙出班应道。
  
          李世民淡淡的道:
  
          “前几日,朕让你草拟一下吏治改革的方案,方案如今何在?”
  
          高士廉早就准备好了。
  
          赶紧呈上,然后道:
  
          “回陛下,微臣虽殚精竭虑,这份草案仍恐有诸多不足,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接过草案,仔细通读。
  
          半晌,才抬起头,道:
  
          “高卿,你是说,这次的吏治改革,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清明公正?”
  
          “不错!”
  
          高士廉直言不讳:
  
          “如今我朝中官员,盘根错节,大家总有私下相交较好的同僚。若是在考核之中,有人因公肥私,甚至借机打压异己,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的确是个好问题。
  
          可见,高士廉同学还是做了认真思考的。
  
          从来改革,最怕革了老一代贪腐无所作为,又推出新一代无所作为。
  
          轮流吸血,乃是改革大忌。
  
          李世民沉吟道:
  
          “众爱卿,都来说说,如何避免这一问题?”
  
          众人皆沉默不语。
  
          这个问题很棘手啊,人非圣贤,谁还没几个亲朋好友啥的?
  
          难道当真要下手无情?
  
          李奇百无聊奈。
  
          这种事非他所长,也就听个热闹。
  
          因此,见大家都不说话了,没有热闹可瞧了,不禁就有些无聊。
  
          他这次上朝,主要就是请示一下,让朝廷准许在江南开设船坞,开始建造大船。
  
          至于其他的事情,不在李奇关心的范围之内。
  
          李承乾见李奇昏昏欲睡的模样,不由得推了推李奇:
  
          “二弟,你今天是不是起太早了?”
  
          李奇微微打个哈欠,然后道:
  
          “的确有点早。本来以为速战速决,说完事情回去睡个回笼觉的,谁知道碰上这么一遭子事情,我估摸着,没有两个时辰,也讨论不出结果了。”
  
          李承乾无奈的道:
  
          “你还是别睡着了,父皇好像并不太高兴。”
  
          李奇瞅了老李一眼:
  
          该不会是昨夜睡地板了吧?
  
          这个时候,只见魏征当仁不让的站了出来,道:
  
          “陛下,臣有话说。”
  
          “既然吏治之改,症结在清正廉洁,不如就指派一位与朝中官员、各州府官员毫无牵连之人,统揽整个考核与筛查。”
  
          “这样,便能最大化的做到公平公正。”
  
          李世民眼神一亮。
  
          这倒也算是一条思路。
  
          他忙问道:
  
          “玄成,你心中可以人选?”
  
          魏征想了想,摇头道:
  
          “微臣心中并没有想好人选。不过,此人必须一心为公,处处为朝廷着想,而且不能贪财,避免官员贿赂,所以此人本身应该身家不菲,对钱不感兴趣。”
  
          “其次,此人还必须要坚决拥护这次改革,如此方能将吏改进行到底。”
  
          这样的人……
  
          真的有?
  
          李世民扫视了一眼群臣,突然就看到了李奇。
  
          他心中猛的一颤:
  
          魏征说的那人,不就是奇儿吗?
  
          李世民顿首,并没有直接点李奇的名,而是对其他人道:
  
          “你们呢,都说说。”
  
          “玄成认为,应该有一位与朝廷百官毫无瓜葛之人,统揽监察考核之位。”
  
          “这个法子是否可行,都议议。”
  
          众人左右互相看了看。
  
          这个法子,雨我无瓜,倒的确是公平。
  
          反正要死也是一起死,一碗水端平。
  
          不存在什么徇私舞弊。
  
          房玄龄当即道:
  
          “陛下,臣有一问。吏治改革,所涉庞大,绝非一人之力可以办到。即便按魏公所言,恐怕也是杯水车薪,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不过,魏公所思,却非常有道理。此事牵连甚广,的确需要有一支单独的力量,强行介入。”
  
          李奇听在耳中,心中暗道:
  
          不就是纪委嘛?
  
          整得这么麻烦,唉,什么时候轮到我上个奏啊。江南船坞可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比吏治改革还着急呢。
  
          李世民暗自沉吟。
  
          杜如晦此时附议道:
  
          “陛下,臣也以为,此事或许该由六部抽调人选,组成一支新的力量,介入改革,方有成效。”
  
          其余众臣似乎对这一条建议都抱持认可。
  
          李世民随即想起,在大汉时期,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设监察区,并设专职监察官,以“六条问事”对各州郡进行监督。
  
          其余诸人,皆有向监察官举报之权。
  
          或许可以在六部之外,设立监察司,直接听命于自己。
  
          这样一来,倒也省事许多。
  
          想了想,李世民才道:
  
          “众爱卿,朕想,能否在我大唐成立一个监察司。借由此次吏治改革的契机,未来监察司监察天下,代朕巡视百官,也可保我大唐朝廷,永远公正廉洁。”
  
          这话一出,群臣皆默。
  
          监察司?
  
          还要代陛下巡视天下,岂不是说,谁要是掌管了监察司,谁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大权?
  
          甚至六部尚书、当朝宰相也要受到掣肘?
  
          想想都要令人毛骨悚然。
  
          但是,这事听上去太正确了,正确到你无法提出反对意见。
  
          吏部尚书高士廉却是第一个表示赞成的:
  
          “陛下,臣以为,此举可行。”
  
          总之,把吏改这个烫手的山芋丢出去,就万事大吉。
  
          至于是成立监察司,还是成立监视司,他都无所谓。自从草拟吏治改革的草案一来,高士廉睡觉都睡不好。
  
          无数方面的压力,让高士廉一夜间白头发都增添了许多。
  
          真要执行下去,高士廉敢肯定,自己绝对会短命的。
  
          有高士廉带头,其他大臣自然也无不可。
  
          尤其是一众武将,对这些事情完全没什么感觉,该成立就赶紧成立,磨磨蹭蹭的,赶紧下朝喝酒去。
  
          讨论这玩意,不如讨论讨论大将军在突厥战场的情况。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道:
  
          “既然众卿家也以为可行,那么这监察司的指挥使,由谁来担任比较好?”
  
          这个位置……
  
          有没有油水不好说,但是绝对是一流的权力掌控者啊。
  
          各人心思各异。
  
          谁都想推举自己的人,但是又不能太明显。
  
          否则就会有结党嫌疑。
  
          裴寂冷哼一声:
  
          且热闹着吧,要不了太久,就有你们愁眉苦脸的时候。
  
          义安王李孝常他们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布置了,只等时机一到,到时候百官罢朝,地方造反,突厥逼近,大唐内外交困,老夫倒要看看,陛下你究竟有几只手。
  
          所以,裴寂反而难得的安静。
  
          即便面对这样重要的位置,他甚至没有想要举荐人的意思。
  
          李世民不由得感到奇怪:
  
          “裴卿可有人选推举?”
  
          裴寂淡然的摇摇头:“陛下,监察司指挥使,位高权重,而且要操持整个朝堂的监管工作,非大魄力大手腕之人,恐怕无法胜任。”
  
          “老臣一时之间,也没有想起特别合适的人选。”
  
          这就是放弃了。
  
          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都有些暗暗吃惊。
  
          不对啊!
  
          这么大一块肥肉,老狐狸居然放弃了?
  
          这事有古怪。
  
          见裴寂开了口,长孙无忌便道:
  
          “回陛下,微臣倒是想起一人。此人叫耿浩,忠良无双,现下在翰林院任职。他饱读诗书,满腹才学,而且嫉恶如仇,最见不得枉法行为。”
  
          耿浩?
  
          那是谁?
  
          李奇皱着眉,这个名字听上去倒是有些耳熟……咦,是疯狂的赛车?
  
          长孙舅舅,你莫非昨夜刚刚看完电影出来?
  
          李世民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不说话,长孙无忌心中自然一凉,暗道自己还是太心急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彼此看了看,均是摇摇头。
  
          这种位置,又岂是一般人能染指的?
  
          区区翰林院一小小的编撰,怎么可能一跃成为监察司的指挥使?
  
          做梦都没这种梦法。
  
          接下来,又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大臣,举荐了自己相熟的人选。
  
          不得不说,资历、经验都还算不错。
  
          但是总是差点意思。
  
          无法得到大部分大臣的认可。
  
          李世民微微一笑,然后道:
  
          “众位爱卿都说了人选,朕刚刚心中也想起一个人,也顺道说说。大家一起参谋参谋,此人年纪轻轻,但是所做的事情,却桩桩件件,都被人称道。”
  
          嗯?还有这种人?
  
          我不信。
  
          陛下你倒是说出名字来,老夫倒要看看,朝廷中,还有这等良才?
  
          李世民见众人都投来疑惑且期盼的目光,笑着道:
  
          “此人就是贤王殿下!”
  
          嗡!!
  
          这话一落下,群臣寂静。
  
          这尼玛……
  
          你把那个小祸害搬出来,这还怎么玩,满朝廷、满大唐,有谁能比得过贤王?
  
          反倒是李奇,一个激灵。
  
          随即回过神来,然后连忙摆手:
  
          “父皇,不行不行,儿臣不行的。”
  
          “这什么监察司,一听就是工作繁忙,会累死累活的一个岗位。儿臣闲散贯了,真干不了。父皇,你要不考虑下那啥……魏大人就很不错,敢直言犯谏;或者,或者程将军也可以啊,一身武艺,谁要不服,就揍得谁服气。”
  
          “总之,儿臣是真的不行。”
  
          李奇这番话,落在群臣眼中,完全就是高风亮节。
  
          瞧瞧啊!
  
          咱们争死争活的,人家殿下根本就不想做。
  
          殿下心中,是真正的没有权力的概念啊。俗,咱们还是太俗了。首先就落了下成,抱着这样的心态,怎么能把监察司做好?
  
          嗯,的确还是陛下慧眼识人。
  
          这个岗位,非贤王殿下莫属。
  
          不过,李世民倒是深知,李奇这番表演,绝对不是作秀。
  
          这小子是真不想干。
  
          不过奇怪的是,这小子今天怎么这么早来上朝了?
  
          难道不是为了这件事?
  
          李世民沉下脸:
  
          “奇儿,你是不愿为朕分忧、为朝廷出力?”
  
          这又是哪儿的话?
  
          李奇百口莫辩,然后道:
  
          “不是,父皇。你知道我的,我真的不能上班,就是饿死也不能去上班。每天衙门点卯,儿臣都做不到,又如何要求百官呢?”
  
          “朕许你不用去衙门点卯。”
  
          李世民这算是破了例了。
  
          为的就是把李奇忽悠上船,这个位置,也的确是李奇最合适。
  
          放其他人来,总有短板。
  
          论办事的能力和机灵百变,这太极殿上,就没人比得过李奇。
  
          论自身手段,李奇的武功更不用多说。
  
          一个能带三百将士,进入突厥王庭绑了突利的人,能是笨蛋?
  
          李奇瞪大眼睛:
  
          不用点卯?
  
          老李你这不是属于抬杠吗?
  
          只见李奇愁眉苦脸的道:
  
          “父皇,其实这个工作把,儿臣觉得,太子殿下也可以干。太子殿下刚好可以借此磨炼磨炼,将来接过江山社稷,也不至于没有经验。”
  
          嘶!
  
          殿下啊,你这什么嘴巴,怎么什么话都敢往外说?
  
          陛下如今正值壮年,什么接过江山社稷,你这是在盼望着陛下驾崩吗?
  
          果然,李承乾的心被吓得快跳了出来。
  
          他连忙跪下:
  
          “父皇恕罪,二弟年幼无知,出言不逊。”
  
          李奇:“怎么不逊了?”
  
          这要是换个人,李世民绝对要惩戒一番,关个禁闭什么的,好好反省一下。
  
          不过他知道,李奇素来如此。
  
          没大没小,异想天开,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真要和他一般见识,李世民一准能气死自己。
  
          只听李世民道:
  
          “无妨,你二弟是个什么性子,朕自然清楚。”
  
          “太子,你可愿担任监察司的指挥使?”
  
          这个问题,再一次让李承乾吓了一大跳,他有些犹豫。
  
          一方面,如果能担任这个岗位,那么无疑会和满朝上下甚至地方大员,都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如果自己真这样做了,只怕会被人弹劾结党营私,这……
  
          该怎么选?
  
          “儿臣……儿臣但凭父皇吩咐!”
  
          李世民略微有些失望。
  
          从决断这一点上来说,李承乾就要比李奇差一些。
  
          如果刚刚,李承乾真的愿意大力争取,那么李世民也不是不可以把这个位置给李承乾。
  
          但是现在……
  
          真要给了李承乾,那么这个监察司,只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
  
          只听李世民一锤定音:
  
          “朕意已决,监察司即日起成立,贤王李奇任指挥使,统揽监管大唐中枢、各州府大小官员,有临机调动各地府军、城防军之权力!”
  
          啊这……
  
          老李你这是不讲道理啊!
  
          哥们都说了,真不能干。
  
          哥们要造船去,要出海去,谁爱跟你们天天在这一个池子里面混啊?
  
          李奇欲哭无泪:
  
          “父皇,此事还能再商量商量吗?”
  
          李世民面露不悦:
  
          “怎么,你要朕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出尔反尔?”
  
          额。
  
          不敢。
  
          李奇偃旗息鼓,然后趁机道:
  
          “父皇,你要儿臣干这趟差事也成,儿臣有个条件。”
  
          你小子可真是会谈条件啊!
  
          满朝上下,你也不打听打听去,又谁敢威胁朕,和朕谈条件的?
  
          也就你小子还有几分能耐,要不然,朕就直接把你丢国子监别出来。
  
          说起国子监,昨日这小子的试卷也太吓人了。
  
          突厥竟然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这小子不是奇葩,是妖孽。绝对不能让他跑到突厥去,要不然他一时兴起,真想和李靖玩两手,岂不是要糟糕。
  
          李世民压住脾气:
  
          “什么条件,你说。”
  
          李奇笑眯眯的道:
  
          “父皇,儿臣想在扬州府设立一个船坞。”
  
          “船坞?”
  
          李世民被李奇的话给绕晕了,这频道切换得太快,有点来不及拐弯啊。
  
          刚刚咱们不是谈吏治改革的事情吗?
  
          关船坞什么事情?
  
          李奇饶有兴趣的道:
  
          “不错。父皇,眼下我大唐的战船,还太小,水上作战能力也一般,远航能力就更不用说了。儿臣想造出大船,然后出海,去探一探世界各地的风貌!”
  
          “要知道,天下之大,大唐只是一小块而已。”
  
          群臣皆惊。
  
          大唐已经很大了好吗,周围便只有突厥和吐蕃、高丽等几个国家,和大唐一比,不足以相提并论,怎么可能大唐只是一小块呢?
  
          李世民眯着眼睛:
  
          “你是说,海上还有其他国家?”
  
          李奇很认真的点点头,然后道:
  
          “当然。父皇你想,前不久来的那个波斯商团,便离大唐有数万里之遥,在更遥远的地方,肯定会有其他不同的国家,至于是什么国家,就有赖于儿臣去探索了。”
  
          李世民总算是听明白了。
  
          这小子一准又不知道从哪听来的消息,想要造大船?
  
          也行。
  
          朕便如了你的愿,朕倒要看看,你能造出什么大船。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才道:
  
          “朕许了。”
  
          “你要人要物,都可以和工部尚书段卿商量着来。”
  
          “不过,当务之急,是想把你监察司的担子给挑起来。朕给你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朝廷的吏治改革,朕希望,在突厥平定之前,朝廷的吏治改革就要宣告结束。”
  
          “有没有问题?”
  
          这么爽快?
  
          还给人给物?
  
          老李不得不说,你办事还是挺大气的。
  
          既然如此,你帮我,我帮你。船坞的事情ok了,那么你要吏治改革……改革就改革吧,哥们也帮帮你。
  
          李奇当即道:
  
          “没有问题!”
  
          这四个字,让不少人心里一个哆嗦。
  
          日子怕是不好过了啊!
  
          这天,要变了啊!
  
          散朝!
  
          朝会之后,李奇刚刚回到王府,便迎来了第一位访客。
  
          吏部尚书高士廉。
  
          算起来,高士廉是长孙皇后的舅舅,也就是李奇的舅公,辈分摆在这儿,李奇自然是以礼相待。
  
          “殿下,微臣冒昧来访,还望殿下不要见怪。”
  
          李奇亲自给高士廉沏茶,然后笑着道:
  
          “舅公说的哪里话,你能来我这儿,我高兴还来不及。”
  
          “怎么,看样子,是有大事情要告诉奇儿?”
  
          高士廉见这孩子知书达理,颇为懂礼,心中受用。
  
          他微微叹了口气:
  
          “殿下,你今日既然揽下了监察司的活儿,日后,微臣这边,只怕少不得要麻烦殿下。这份吏改草案,殿下肯定还没看过吧?”
  
          李奇接过草案,也没看。
  
          他笑着道:
  
          “我这是逼上梁山……啊,你不知道梁山啊,通俗的说,我是皇命在身,不得不如此。舅公啊,这吏改,还得是您老人家来主持大局,我嘛,就打个酱油……哦,就看看热闹就好。”
  
          高士廉一听,亡魂大冒。
  
          可不敢这样啊!
  
          你要是这样,回头陛下数落起来,肯定是我要遭殃啊。
  
          高士廉连忙道:
  
          “殿下,微臣这还指望着殿下呢。殿下文韬武略,想必是已经胸有成竹了,其实吏改不麻烦,无非就是推进会遭到很多艰难困阻,但是只要铁血手腕,必能一朝功成!”
  
          “舅公是要我杀几个人?”
  
          李奇问得直白。
  
          高士廉心中一个哆嗦,杀什么人啊。
  
          陛下也没让杀人啊。
  
          他想了想,道:
  
          “殿下,当务之急,是先筹办起这个监察司。”
  
          “吏治改良,一定是自上而下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小。殿下执掌监察司,百官莫敢不从……”
  
          李奇摆摆手,直接打断道:
  
          “舅公,你到底要说什么?”
  
          高士廉怔了怔,啊对,我要说什么来着。
  
          害,被你给大乱节奏了。
  
          只见高士廉捋了捋,然后道:
  
          “殿下,微臣今日前来,是想告诉殿下,这朝堂上下,百官之中的势力盘根错节。尤其是以宰相为首的守旧势力,更是占据近半壁江山……”
  
          高士廉娓娓道来,把朝中各条线职能部门的关系梳理了一下。
  
          同时,对朝中几位大佬的关系也分析了一通。
  
          现在既然由李奇来统揽这件事,那么李奇就有必要知道这些,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个时辰后。
  
          李奇长叹道:
  
          “舅公,我现在终于明白,在太极殿上,你为什么这么爽快的就赞同父皇的提议了。合着这的确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啊!”
  
          高士廉讪讪的笑道:
  
          “此事对微臣来说,是烫手。”
  
          “但是对殿下来说,绝对是信手拈来,毫无阻滞的!”
  
          李奇点点头,然后道:
  
          “行了,我知道了。”
  
          “事有千难万难,但是只要开了头,就不难。这事的开头,就从筹建监察司开始。七天之内,我便会成立监察司衙门,坐镇长安,监察天下!”
  
          李奇说这话时,不由自主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连带着高士廉也备受鼓舞。
  
          等送走高士廉后,李奇才静下来细心想着这整件事。
  
          不好弄啊!
  
          奇了怪了,这样一桩繁琐无比、关节众多的工作,老李怎么会交给自己?
  
          别不是和唐台喝多了,脑子短路了?
  
          “二哥!”
  
          正当李奇深思苦思的时候,一道俏皮的声音响起。
  
          李奇吓了一跳。
  
          转过身,看着李丽质,有些犯难的道:
  
          “丽质啊,你怎么还在二哥府上?”
  
          “没事,要多回宫去看看母后啊,她可是非常惦念你。”
  
          李丽质并不买账:
  
          “哼,二哥你是不是想赶我走?”
  
          “呐,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我哪一个字,说过要赶你走。呐呐呐,武姑娘也在这,你让武姑娘评评理,我是这个意思吗?”
  
          李奇指着武如意,叫天屈。
  
          武如意尚未开口,李丽质便挽着武如意的手臂,道:
  
          “武姐姐,你说说,二哥刚刚是不是就是那个意思?”
  
          武如意:?
  
          你们兄妹俩,行了啊。
  
          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你们闹个小别扭,就喊我来评理。我怎么评?不管评谁,都会得罪另一个人。
  
          武如意只是微笑着,不说话。
  
          这种时候,扮哑巴是最佳选择。
  
          李奇跟着笑了笑,道:
  
          “行了丽质,二哥正为吏治改革的事情伤脑筋呢!”
  
          “我要改革?”
  
          李丽质脱口而出。
  
          李奇敲了敲李丽质的头,道:“这个时候,倒是会耍小机灵了啊?”
  
          反倒是一旁的武如意秀眉微蹙,欲言又止。
  
          李奇看了出来。
  
          直接问道:
  
          “武姑娘有话不妨直说。”
  
          武如意沉吟了一下,试探着道:“殿下,朝廷要改良吏治?”
  
          李奇似有深意的看了武如意一眼。
  
          然后淡然道:
  
          “不错,如今朝廷冗员严重,机构臃肿。很多人尸位素餐,站在那个位置,却不为百姓办实事,吏治改良,便是为了一个更高效的朝廷。”
  
          武如意点点头:
  
          “这是一件好事,殿下为什么伤脑筋呢?”
  
          你个小姑娘家家的,懂个屁。
  
          正是因为这是一件好事,所以才伤脑筋啊。如果是一件坏事,那就直接咔嚓咔嚓,人头滚滚,就把这事给办完了。
  
          李奇叹了口气。
  
          “朝廷的架构、各部官员乃是从大唐立国之初,就沿袭下来的。”
  
          “很多人,都是武德年间,太上皇在位时就任的。”
  
          “这个时候去动他们,一来,显得父皇薄情,不念太上皇的旧情;二来嘛,那些势力盘根错节,彼此都有利益牵连,弄不好,就会适得其反。”
  
          武如意耷拉着小脑袋,似乎在思考李奇的话。
  
          李奇甩甩手:
  
          “算了,我和你们说这个干嘛,你们啥都不懂。”
  
          却听武如意突然抬起头,道:
  
          “殿下,这其实无非就有两个关键。”
  
          “一是手腕,二是人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