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风华:神级皇太孙 / 第278章 噩耗

第278章 噩耗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倭国彻底臣服;
  朱瞻基把倭国战后重建重任,交给朱瞻塙主持,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
  当然啦,德高望重的国姓爷郑和,杀伐果断的青龙、陈晨及陈姓五子等人,也被朱瞻基调派给朱瞻塙,全力以赴辅助朱瞻塙进行倭国重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朱瞻基这是在给朱瞻塙积累治理国家的经验;
  汉王朱高煦目睹朱瞻基征服倭国整个过程,内心忍不住一阵长叹,后生可畏!
  如果朱瞻基把对付倭国的手段,用在对付自己身上,自己绝对也只有挨打的份;
  直到此时,朱高煦才猛然明白朱瞻基为何执意要带着自己远赴倭国;
  汉王朱高煦服了;
  对朱瞻基的手段,心服口服。
  既然服,就要有所表示。
  所以,汉王朱高煦主动找到朱瞻基,递给他一份名单;
  名单自然是一直支持朱高煦的军中将领,甚至朝中大臣。
  只是诚恳的请求道:
  “太孙,这些人虽然和我交好,但本质工作做的都很好,还请你能宽宏大量,保他们一世平安。”
  “二叔,咱们是一家人,只要咱们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何愁天下不姓朱!”
  “名单就烧掉吧,名单上的这些人,我要是想知道,自然会知道。”
  朱瞻基说完,直接把名单丢到火炉上,烧掉。
  “太孙,二叔不如你,二叔真心服了,从此以后,二叔会坚决拥护你爹当太子,当皇上,二叔这把骨头,从今天开始,就交给你了。”
  汉王朱高煦心悦诚服。
  因为朱瞻基竟然把倭国......过老爹的反,诬陷过太子爷,甚至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军械;
  而这些事情,朱瞻基门清;
  所以,在朱瞻基面前,汉王朱高煦无法辩解。
  看着浑身汗如雨下,微微颤抖的朱高煦,朱瞻基微笑着说道:
  “二叔,别担心,今天是咱们叔侄私聊,咱们就索性把话都说开了,以后不就没有隔阂了,多好。”
  “再说了,如果我朱家男儿,没有舍我其谁的气魄,没有当仁不让的霸气,没有追求至高无上权力的野心,还真不配当我朱家男儿;”
  “人,有野心,有欲望,很正常。”
  朱高煦只能一味的点头,算是回应。
  朱瞻基这话,叫他如何接;
  “二叔,我把倭国交给你,给你三年时间,让你来治理倭国,在倭国,你就是皇帝。”
  朱瞻基声音依旧平和。
  “万万使不得啊,太孙,臣惶恐,臣知错。”
  汉王朱高煦不知道朱瞻基葫芦里卖什么药,不敢随意奏对。
  “二叔,听我把话说完。”
  朱瞻基走到浑身瑟瑟发抖的朱高煦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让你早倭国当皇上,一是圆你当皇上的梦;”
  “二是让你亲身感受一下,皇上真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当;”
  “三是我需要你帮我培养一批绝对忠君的将士,这些人,全都从倭国青少年中挑选;”
  “二叔,我对你带兵打仗的能力,训练士兵的能力,还是很信任的。”
  朱高煦听完朱瞻基的话,心头没来由一颤,鼓足勇气问道:
  “太孙,你就不怕我用这三年时间,暗中培育一支军队,将......来反抗你?”
  “怕?怕啥?”
  “二叔,说句打击你的话,别说让你发育三年,就算给你三十年时间发育,你依然干不过我。”
  “以后打仗,不是人多就能取胜的;”
  “你若不信,可是试试,但届时,我绝对不会手下留情,杀无赦!”
  朱瞻基说完,霸气外露,一股帝王威压,铺天盖地,包裹着朱高煦,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气来。
  朱高煦在帝王威压的震慑下,本能的臣服和畏惧。
  他知道,他这辈子,再也兴不起反抗朱瞻基的念头,唯有臣服。
  “二叔,倭国交给你,你要好好管理;治国方略,我都交给了朱瞻塙,你可以向他学习;”
  “将来,我会把罕国交给三叔治理;”
  “这两个小国,如果你们治理的好,未来会有更大的国家,让你们治理;”
  “不要直把眼光局限在大明,要放眼整个世界,要像成吉思汗那样,铁骑横扫欧亚大陆!”
  朱瞻基说完,离开了。
  该说的,都说了,至于如何选择,决定权完全在朱高煦手中。
  ……
  金陵奉天殿。
  朱棣端坐龙椅,太子朱高炽随身陪驾;
  奉天殿内,文武百官各司其位。
  大朝会正在进行中。
  朱棣今天很开心。
  因为他最疼爱的孙子朱瞻基:居然不费一兵一卒,就彻底收服倭国。
  倭国的祈降国书,就在朱棣的手中。
  根本意思就是,倭国愿意成为大明朝孤悬海外的一个郡县,请大明皇帝多厚待,倭国百姓,从此以后就是大明子民。
  当朱棣......刚接到这个消息时,以为自己听错了。
  倭国,连成吉思汗都头疼的弹丸之地;
  连洪武帝都讨厌却无可奈何的倭寇盛行之地;
  居然被自己的孙子,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收服了。
  我只是派你去倭国谴责一番,没想到你直接把人家给连窝端,变成了大明的领土和子民。
  面对如此好事,喜事,朱棣自然本着独乐了不如众乐乐的心思,直接下令召开大朝会。
  然后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肆夸赞自己的宝贝孙子。
  有几个酸儒,拿着洪武帝之前的决定,说倭国是不征之国,如今收服之,是违背祖训。
  这话一出,给高兴的朱棣泼了一盆冷水。
  还没等朱棣发作,杨士奇直接回怼:
  “洪武爷把倭国列为不征之国,是因为当时当时建国之初,百废俱兴,国力不如现在强盛,根本无暇顾及,为了安抚四夷,才做出的一种权宜之计;”
  “如今我大明国力强盛,威震四海,区区倭国却依旧派倭寇侵扰沿海百姓,极大的损害了我大明天朝上国的威严,太孙以雷霆手段将之收入,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大学士胡俨没等杨士奇说完,也迫不及待的回怼酸儒:
  “杨阁老所言极是;”
  “太孙收服倭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同时,更能威慑周边心怀不轨的番邦属国,让他们知晓我大明之天威,绝对不容侵犯。”
  那几名酸儒,被怼的哑口无言,诚惶诚恐。
  因为担心朱棣会责罚他们。
  但好在朱棣心情好,没有追究。
  同时,朱棣看到了朱瞻基的密折,眉头有些......紧皱。
  因为朱瞻基的密折上说:
  想让倭国成为汉王朱高煦的封地,让他治理倭国。
  同时,密折上还写着:放心吧爷爷,我不是针对二叔,因为二叔已经迷途知返了,绝对不会造反,再说了,就算他将来造反,我也不怕。
  臭小子,果然有手段,你二叔三叔就这样被你接连收服了。
  也好,朱家人手上,不能沾朱家人的血,这是你给我的承诺。
  看来,你没忘,爷爷很欣慰。
  高兴之余,朱棣想起之前朱瞻基呈交上来的关于曾经和倭寇有私下贸易的江浙沿海官员商贾的名单。
  “太子,江浙沿海官员商贾和倭寇私下贸易之事,审理的如何了?”
  “回皇上,在雨化田的协助下,再过半月,就能审理完毕。”
  太子朱高炽躬身回答。
  “太孙说贸易金额巨大,可是真的?”
  朱棣不在乎案子进展到哪一步了,他在乎的是能查到多少银子,他的军费还不够。
  “贸易金额确实巨大,初步估计,至少两千万两银子,目前收入国库的,已经有一千万两了,其余的都是贵重的物品,如字画、瓷器等;”
  “杨士奇,只江浙一地,私下和倭寇做交易,竟然有如此巨大的交易额?”
  朱棣一听,格外震惊。
  “回皇上,臣初听闻,也分外吃惊,但这是真的,对外贸易,收益巨大,尤其是咱大明的茶叶,丝绸、瓷器、字画、盐、铁等;”
  “海外的香料、黄金、奇珍异宝等,在我大明,也很受欢迎。”
  杨士奇早就被朱瞻基洗过脑,绝对支持对外贸易,对眼下大明严禁海外贸易的国策,比较不认......同。
  “太孙书信中也是这样说的,他建议开海禁,让大明敞开过门,笑迎四海八荒商贾,你觉得如何?”
  朱棣认真问道。
  “会皇上,臣以为可。”
  “之前我大明之所以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倭寇之患。”
  “而倭寇之患为何屡禁不绝,是因为利益。”
  “从江浙商贾和倭寇之间的私下贸易,就能看出,存在着巨大的利润空间。”
  “如今,倭国臣服,成为我大明海外的一个郡县,那么倭患自然被根除;”
  “如此一来,与其任由民间私下贸易,不如朝廷主动规范引导,允许正当的海外贸易,但必须要缴纳足额的赋税;”
  “同时,对于一些重要商品的贸易,一定要朝廷出面进行,比如军械,火炮等;”
  “如此,将会有大量的金银,源源不断的流入我大明国库,我大明必将更加富饶。”
  杨士奇越说越有劲,越说越想说。
  “皇上,太孙之前还说过,战争,其实不仅仅是打仗;”
  “其实文化入侵,也是战争的一种;”
  “打仗,用武力,只能征服其土地;”
  “文化入侵,征服的是土地上的人;”
  “二者,需相辅相成,才能所向披靡。”
  大学士胡俨也跟着附和道。
  “对外贸易固然好,可是我大明,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之根本;”
  “若百姓都踊跃当商人,谁来种地,谁来生产粮食?”
  “没有粮食,就算商业发展的再好,也是无根之木,空中楼阁?”
  朱棣说出自己的担忧。
  洪武帝是农人出身,对......发展农业,绝对不遗余力;
  同时,还大力大压商户;
  所以,大明建国至今永乐时期,商户的身份一直比较低,更没有太多社会地位;
  农户的身份,社会地位很高;
  因为农户能生产粮食,国家有了粮食,百姓就能吃饱;
  朱棣也有这种思维。
  况且,诺大的大明,可耕种的土地很多,可是真正被耕种的,却不多;
  还有很多土地,因为闲置而荒芜;
  “皇上,太孙曾说过,以后种地,都是机械化耕种,一个人,能同时耕种百亩甚至更多的田地;”
  “臣以为,一旦实现机械化耕种,只需一少部分农户参与耕种,就能种出足够多的粮食;”
  “其余的劳动力,就会被解放出来,做些小买卖,也是可以的;”
  “况且,以后的粮食产量,也会更加高产。”
  “之前试在马铃薯和红薯,确实高产,亩产达到了千斤,这是整个大明建国以来,不曾有过的高产。”
  “今年开春以来,几乎在全国大半个地方推广,效果很好。秋天时,一定会迎来大丰收尤其是土豆。”
  “哈哈,好,就如你们所奏,开海禁,具体如何开法,你们协同太子商议,之后呈递折子即可。”
  朱棣一听到对外贸易,能赚很多很多银子,同时还有什么文化战争,能彻底征服人心;
  多少还是有觉得有些新鲜;
  心说,这个臭小子脑子里都是咋琢磨的,这么多弯弯绕绕,居然能让杨士奇、胡俨他们
  心悦诚服,真是好圣孙。
  俗话说,福兮祸依。
  此话不假。
  正当奉天......殿一片欢声笑语,畅谈开海禁带来的种种好处时;
  一封十万火急的折子,递交到朱棣手上。
  “征虏大将军丘福,兵败阵亡,麾下十万精骑,全军覆没!”殿一片欢声笑语,畅谈开海禁带来的种种好处时;
  一封十万火急的折子,递交到朱棣手上。
  “征虏大将军丘福,兵败阵亡,麾下十万精骑,全军覆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