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会仙桥边上有一个鞋庄,名叫“上青云鞋庄”,抗战时著名的孔二小姐掌掴重庆警察局长徐中齐的心心咖啡馆,就在这隔壁。
不过现在还没有心心咖啡馆。
上青云鞋庄的老板正是王青云的师父况春发。
这个况春发可了不得,和正伦社的田德胜同为当年唐廉江手下的两员虎将,在辛亥革命时,就是他先策反了清军炮营管带,并自掏腰包组织了三百多人参加,后又亲自带领大军攻入了重庆府,活捉了知府和巴县县令。
那个时候,田德胜还是唐廉江手下的当家三爷,而况春发则是唐廉江手下的红旗五爷,革命成功后,田德胜是又要钱又要名,而同样居功至伟,出钱又出力的况春发,则分文未取,继续回去开他的“上青云鞋庄”了。
况春发是有名的武林高手,一杆长矛无人能敌,再加上为人正派,重侠义,又是仁字辈袍哥,在袍哥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20年前,王青云在会仙桥讨饭时,得况春发收留,并收为弟子,把一身功夫尽数传给了他,王青云这个名字就是况春发给取的。
况春发对于王青云,既是师又是父。
当他走进“上青云鞋庄”时,况春发正坐在店里气定神闲的修着鞋。
“师父,外面都闹翻天了,您居然还这么坐得住?”
况春发继续忙着手中的活儿,慢悠悠的说:“坐不住又能怎样?”
“您老可是大家的主心骨,他们就没来请来去议事?”
“怎么没来?都来几拨了,我老了,爱清净,就让他们年轻人闹去吧。”老人家说得风清云淡。
“可师父您老人家的祖坟也在官山坡,你就不急?”
“那你的意思是,让我也去闹?”
“当然不是,我就是好奇,您到底是怎么想的呢?”
“还能怎么想?我虽然老眼昏花,但大是大非我还是看得清楚的,城市总得要发展,扩城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大势所趋,不是说挡就能挡得了的,如果他们真能挡得了,也不缺我一人,如果挡不了,多我一人又有何用?再说了,只是让迁坟,换个地方就是,说不定还能换到一处风水宝地呢。”
王青云顿时竖起了大拇指,“师父,您真不愧是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深明大义,弟子我给您点赞!”
况春发愣了一下,“点赞是啥东西?”
王青云再次竖起大拇指,嬉皮笑脸的说道:“点赞就是666,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
况春发白了王青云一眼,“去去去,少给我戴高帽子,我还不知道你咋想的,你就是来劝我的吧?”
“当然不是了,我的师父我还不了解吗,那可一直都是我的指路明灯,哪里用得着我劝?”
王青云一屁股坐在况春发面前,拿起一只鞋子干起活儿来,况春发像不认识似的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这个爱徒,不解道:“你咋鬼门关里走了一遭,性子都变了呢,嬉皮笑脸的,满嘴怪词,我都快不认识了。”
王青云手一顿,差点被针捅破手指,赶紧解释,“您都说了,我去鬼门关里走了一遭,这性子变了也正常,可能是脑子被打坏了吧。”
“伤得不是心脏吗?”
“那就是心脏打坏了。”
“没个正经。”
“师父,那您打算何时迁坟?”
“那你觉得,什么时候迁合适?”
王青云停下手中的动作,“早了不好,晚了也不好,现在正当时。”
况春发来了兴趣,笑问道:“哦?说说啥意思。”
“早了吧,枪打出头鸟,但如果晚了,又会阻碍迁坟大业,有违您的初心。”
况春发赞许的点点头,“是呀,火候差不多了,你们王家的祖坟也在那里,你准备什么时候动工?”
“我看了黄历,后天是个好日子,要不,师父你也后天一起吧?我找人一起就把事办了。”
“行,那你就多费心了。”
“说什么呢师父,这不是我应该做的吗?”
离开了上青云鞋庄,王青云回到警局,就被局长张大彪叫了去。
“青云老弟,你家的祖坟在城外的棺山坡吧?”
王青云点头:“是呀。”
“现在迁坟工作开展不下去,你是不是带个头?今天开会,潘督办还发火呢。”
这个老滑头,他自己的祖坟也在城外的棺山坡,自己不动,却让别人当这个出头鸟。
不过,王青云也不想说什么,反正自己正准备这两天就迁,而且要迁得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他故作为难的说:“迁坟也不是不行,只是我家祖坟那几个,我现在又穷得叮当响,连个新棺材都买不起,怎么迁呀?”
张大彪当场拍胸脯:“你只管迁,所有费用局里出。”
王青云说:“局长,这可是你说的哟?到时候别嫌我花多了。”
“放心,我说话算话,到时候,你花多少,我给你报销多少。”
出了局长办公室,王青云立刻写了一个迁坟所用物品清单,交给李书林去筹办。
第二天早上,他带着地仙去长江对岸南山上寻风水宝地,这次要迁的坟数量不小,除了他自己家的几个祖坟,还有师父况春发家的祖坟,加起来二十多个,花了好几个小时,才把新坟地给落实了。
下午的时候,李明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
“王探长,我可算找着你了。”
“是不是找到赵得柱了?”王青云问。
“对头,他就躲在白象街的一家客栈里。”
王青云惊喜道:“太好了,他一个人吗?”
“是的,只有一个人,他基本上不出门,天天躲在房间里睡大觉,正好我一个兄弟伙是里面的店小二,所以才找到了他。”
“走,马上带我去。”
要说起白象街,在后世已经没落破败了,但对于老山城来说,那就是像后世解放碑商圈一样的存在,它是下半城最繁华的街道,是老山城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街。
李明带着王青云一路疾走,来到了一栋砖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前,大门上挂着“同福客栈”的匾额。
二人走进大门,一个小二打扮的人迎了上来,李明问:“莽娃,人还在吗?”
被叫着莽娃的小二指了指楼上,“还在,正躺床上睡大觉呢。”
王青云说:“带我上去。”
三人正往二楼走,突然听到楼上一声物体倒地的声音,然后“砰”的一声枪响。
“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