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宦明 / 36、龙庭奏议、擢贤科道

36、龙庭奏议、擢贤科道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但徐溥不一样,他入仕的时候,民风虽然有变,可与今日相比,却相去甚远,因此感触并没有那么深。
  自从入仕之后,他基本也是在京城打转,对于一些偏僻的民风,他并不是太清楚,乃至于更不知其中包含的危害性,到底能有多严重。
  因此章爵的奏疏并不能说服他,甚至说服更多久居京城的高官。
  由是众人开始当庭辩驳,有支持章爵奏疏所请,无非是奏疏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之后,将张士诚麾下贬为丐户,男的不许读书,女的不许缠足,这种鬼话纯属污蔑。
  还有朱熹在福建,严令女子缠足,以免争相奔跑败坏风气这种怪谈,以及阴讽马皇后云云。
  而不支持的无非便是与徐溥意见相同,民间之事不好插手,连圣明的太祖皇帝都不曾干涉,大家又怎好易俗?
  总之双方在这一刻吵的不可开交,堂堂午朝宛若菜市场一般,百官唾液横飞,殿内声如雷动。
  被吵的头昏眼花的朱祐樘,拿眼神示意了内侍一下,内侍会意,重锤一番左顺门内放着一个铜磬。铜磬被敲,发出“Duang!”的一声巨响,百官这才闭嘴,重新退回班位。
  左顺门内一时间鸦雀无声,朱祐樘环顾殿下百官,然后道:“对于缠足是否需要严禁一事,百官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此无益于治国。
  传朕旨意,各府、州、县官员,张贴告示,晓以治下百姓,缠足并非朱子所立,更非高祖所设即可,至于是否需要严禁,各府、州、县掌印官相机行事。”
  朱祐樘也是没有办法,他一看这大家都有各自的道理,而且还说服不了对方。于是心里想着,与其这样无休止争论下去,莫不如将决定权交给各地官员,让他们自己决断。
  虽然这是和稀泥的办法,但群臣却没有任何反对之意,本身缠脚与否,跟他们这些高高在上的人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只是章爵把调子起高了,将百官挟裹在里面,使得大家不得不有所表现。
  支持章爵的未必就真的只是体贴他人女儿缠足的危害,同样也有可能是在朱祐樘面前刷印象分,也有在士林之间刷民声分的可能性。
  所以面对皇帝和稀泥的做法,众人不约而同,拱手相贺:“圣明无过于君父,臣等不能为皇上分忧,实在汗颜之至!”
  百官无论是真心也好,假意也罢,在此刻这些冠冕堂皇的话,那是一定要说。
  不然岂不是广而告之,皇帝所想的办法纯粹就是狗屎?
  倘若真有人如此做,那锦衣卫诏狱可是空荡荡的,等着犯人进去坐上一坐。
  或许这些话朱祐樘早已听腻,甚至还会一再强调,不要拍马屁云云,可若是有人耿直不说,那么厄难早发夕至。
  因此百官不但要说,还要变着法,说的话不能老是重复,免得皇帝反感。
  然而哪怕百官再如何变着法,可万变不离其宗,当了七年皇帝的朱祐樘早已感觉有些麻木,遂示意内侍。
  内侍再次会意:“百官可还有事启奏?”
  “臣吏部左侍郎周经有事启奏陛下!”内侍声音一落,周经一步跨出班位,双手持朝笏曲身见礼。
  “周卿且讲!”
  “吏部据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联名上奏,为国家荐才事覆奏丹陛。
  上犹知县随州人,成化七年为湖广秋闱解元,弘治间知上犹,才识通敏,遇事敢为,作新学校、修凿城池,保御地方,屡破奇案,抑制豪强……治下百姓报荐,章爵虽未考满,当予以升迁。
  吏部查阅章爵典簿,诸方寻探,百姓之语属实,江西布政使司、按察司所奏无误,故奏请陛下明查。”
  虽然按照制度而言,官员任职三年初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考满之后考功司才决定升迁与否。但凡是有例外,比如皇帝加恩、急缺、百姓请升等等之类,都可以不用等到考满。
  此次事情由赵艮牵头,先是根据章爵所破案件,再寻得百姓探访名声,以及对章爵高升的看法,然后汇编成本,与按察司、布政使司联同上奏此事。
  吏部负责官员升迁、贬谪之事,当奏本送到吏部之后,有司迅速根据章爵往年朝见考察所呈递的功绩、户口、账册之类东西覆考,确认无误之后,便在今日午朝提及。
  吏部这一上奏,可让朱祐樘来了兴趣,因为章爵这个名字,他今天可是听了两回了,不得不让他记忆犹新。
  于是他便让内侍接过周经手上的有关题奏,仔细看了看,当看到两件案子之时,他又重新翻阅到先前刑部递上来的奏本,两边进行对照,将扑朔迷离的案件,解析的一清二楚,朱祐樘由是暗道:“这个章爵本事还行,数年以来,也一直不曾像其它小官一样,动辄置喙我的决定。
  莫不如将他提拔了上来,这样还可得一个从谏如流,选贤任能的美名!”
  官员好谏,动辄修炼长生也要谏,厚待宗室、外戚也要谏,不御经筵同样也要谏,且无论官职大小,让他深受其害。
  而章爵自入仕以来,不曾又发一言,而是尽心尽力管好他的上犹,这让朱祐樘感觉非常欣慰。
  如果将章爵提拔上来,以知遇之恩,朱祐樘相信能够在科、道,塞一枚楔子,从而影响科、道注意力。
  朱祐樘合计了一下利弊,于是就对着内阁道:“既然有司奏报拾才,朕岂能忽视?内阁起草诏书,任命章爵为刑科给事中!”
  知县正七品,代天子牧守一方,掌百里黎民生死,而刑科左给事中不过区区从七品,看似是官职下降,可实际上却是权利上升。
  国朝素来讲究以小治大,其中以都察院和六科为最,给事中虽然位卑,但是权大,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但凡圣旨下传,或是百司施政不当等等大事,六科都可以出手干涉。
  凡圣旨必然经过六科,如果六科觉得不便行使,直接参驳会本部,而且六部官员,无人敢阻拦、无视科参自行行事。
  所以明人有谓“官员以清贵为荣,清贵者,一曰‘翰林’,二曰‘科道’,三曰‘部曹’。”其意便是,朝廷官员无不以翰林、都察院、六科、六部为荣,其余的不值一哂。
  哪怕地方官山高皇帝远,掌握财政,实至名归的土皇帝,可由于庶务繁杂,其荣耀根本无法和六科媲美,至于权利则是需要看时间段。
  然而只需六科弹劾,天下官员无不伏阙待罪,除了皇帝硬保,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这是朱元璋、朱棣给的权利,没有任何官员可以无视。
  但凡无视科道参劾,最终只会是臭名远扬,譬如刘吉!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