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在大明从圣人做起 / 第一百零一章 团练

第一百零一章 团练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若不是哥哥在场,我拿一镖定要了曾国藩的命。
  既然哥哥在场又出手救了曾国藩,我不便再发第二只镖了。
  哥这是怎么回事?你怎么来到曾府了?
  赵珍龙便把这一路上来的经过大致说给弟弟听,并劝告他:“我看曾国藩不是那种残害百姓的贪官污吏,他很有学问,很会识人,又下得一手好棋,我也是心甘情愿投靠他的。”
  “哥,你这话说的就不对了,曾国藩是好官还是贪官,咱暂且不提,这满人所在的清王朝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坏朝廷。
  曾国藩替满人效力,残害我们汉人,你说该杀不该杀,我看哥哥还是同我一起投奔太平军。
  咱兄弟二人这就回去,将曾国藩的人头砍下送给太平军,说不定咱们二人可以双双被提拔呢。”
  兄弟二人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赵珍龙担心时间久了,曾府的人会追过来,那样就不好处理了,便道:
  “自古以来兄弟二人各为其主的事例很多,既然我们都劝服不了对方,那就各走各的路吧。
  但有一点一定要记住,我们都要谨遵父命,不做伤天害理之事。”
  赵子龙点了点头,也只好这样做了。
  兄弟二人分手后,赵振龙知道看不见弟弟的身影,才飞快地转身跑回曾府。
  曾国藩连日奔波,再加上熬了一夜又来这一番惊吓,得了一场大病。
  赵珍龙回来众人将他围住问个究竟。
  “偷袭之人应该是长毛派来的,我并没有追上他,他们可能随后还会再来,我们还是做好防范吧。”
  赵珍龙含糊的解释了一下。
  他们的目标就是曾国藩,老太爷让大家不必惊慌,让珍龙时刻不离曾国藩身边。
  曾国藩经过几日休养,身体已经明显好转。
  他并没有深究刺客之事,只要长毛一日不灭,这等事情就还会发生。
  而且当今朝廷确实存在太多的贪官污吏,政府军队战力低下,特别是近几日得知湖南这边情况更为严重。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大清的江山还真的岌岌可危。
  怎样找到一个切入点,通过自己的力量尽快与之形成对立之势。
  他现在的情形与之前的王阳明有一定程度的类似。
  只有凭借着自己的一人之力来扭转乾坤,不然这个朝廷真的就完了。
  就在曾国藩犹豫的这几日,湖南巡抚张亮基写来邀请信。
  信的篇幅很长,开头是对曾国藩丧母表示沉痛哀悼。
  由于目前长沙战事吃紧,自己抽不出身亲自前来吊唁,只等战事平稳之后,定会亲自前来哀悼。
  前些日子太平军全力进攻长沙,幸好有江忠源,左宗棠等将军全力奋战才保住长沙不失。
  但是想要长期与太平军形成对立之势,还得从长计议。
  今请国藩为桑梓父老着想,初三来长沙团练。
  信的末尾这样写道:
  亮基不才,承乏贵乡。
  实不堪此重任,大人乃三湘英才,国之栋梁,皇上倚重,百姓信赖。
  亟望能移驾长沙主办团,肃匪盗而靖地方,安黎民而慰宸虑。
  亮基也好朝夕听命,共济时艰。
  曾国藩将信仿佛看了几遍,最后锁到柜子中。
  曾国藩反复思索,最后摇摇头心里想:
  这个团练没有头,再说自己乃朝中堂堂正二品侍郎,又热孝在身,若仅因一巡抚之相邀,便出山办事,既有失自己的身份,又招致士林的讥嘲,这事不可行。
  便随后给张亮基回了封信,很多原因不能直接写,只得拿出在家守制这一理由婉拒。
  又过了几天,湘乡县团连副总罗泽南召集全县四十三都团长会议,特意请曾国藩光临指导。
  曾国藩带着在县团练做韦的兄弟国潢一同前去。
  他们出席了县城团练的比武大会,亲眼看到罗泽南和他的弟子们所练的三营一千余人,已经初成规模。
  夜晚他又与罗泽南通宵长谈,听罗泽南讲他是按戚继光练兵法,去挑选士官招募勇丁。
  罗泽南极力怂恿曾国藩出山办团练,并表示愿将这1000多人交给曾国藩,他和他的学生们都情愿在其帐下听令。
  曾国藩听后更是激动不已。
  他深感自己无论在各方面都不如罗泽南,自己只是看到了官吏的腐败,绿营腐朽的现象,弄得心灰意冷,却不曾想到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按自己的想法重新开创一个局面。
  如果真的下定决心决心来办好团练,很有可能像当年戚继光创办戚家军那样练就一只与太平军相对抗的曾家军。
  曾国藩想到这里一阵热血澎湃,古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做到。
  曾国藩没有立刻答应罗泽南,他需要一个说服自己出山的理由。
  回去之后曾国藩到了碾儿胡同以弟子之礼拜见了唐鉴。
  唐鉴字镜海,湖南善化人。
  道光二十一年,道光皇帝在乾清门接见了他。
  这一天曾国藩差恰好随行,道光皇帝非常欣赏唐建的朱程之学所取得的成就,对其大佳赞赏。
  曾国藩在一旁得以深思,自己在皇上身边必须要投其所好,看来皇上看中的是德行的修养,是理学的研究。
  之后曾国藩的官运恒通连连升级,也是拜唐鉴所赐。
  这次再来拜见唐鉴先生,曾国藩也是想从中再获取良知。
  两人见面之后,唐鉴已知这位同乡后辈勤奋,实在见他如此谦卑,便与之促膝长谈。
  “先生,请问当今之势,志明在何方,致理究在何处?”
  唐鉴抚摸着锤在胸前一尺有余的银须,板了板腰不加思索的回答道: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至理名言书中早有明示。
  《朱子全书》为正宗,历史万代,推陈出新,每一个朝代都不可能一直长存下去,更新换代并没有错。
  只要存在天时地利人和,便可成事。”
  唐老的话说的很是混沌,他既没有指明现在的形势,也没有肯定哪个方向是正确的。
  虽然曾国藩内心已经做了打算,曾老是德高望重之人,如果能说服他,说明自己的选择就是正确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