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战场求生记 / 第八章 金山脚下

第八章 金山脚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回到墩内牵出从鞑子处抢来的壮马,留着庄五与两个妇人守墩,铁兴几人骑马到了金山山脚,此时天气已经转寒,沿着山脚转了一圈,眼前金山山脉蜿蜒往西北而去,放眼山脚两侧,可以看出,山边耕种的田地还是太少,金山之上,则是裸露的大片大片干燥的土地,众人策马踏过稍矮的山路,来到山顶,北面却截然相反,山林密布,各种野兽的嘶吼阵阵,杜预略略一估计,从平郭墩到白马墩一带,南侧山麓上的荒地达千亩之多,而这北山密林就更为广阔了,山中猛兽虽然凶猛,但也可以为铁兴等人和未来的军户们带来一些肉食。
  其实这些山地土质都算不错,可惜一块大盆地将雨水大量存下,灌溉不便,这些原本可以种植果树的山地因此都荒芜了。大晋北地就是如此,山路崎岖,又只能靠雨水灌溉,有水之处为沃壤,无水之处便为荒漠,对灌溉系统的依赖性极大,策马沿山而行,可以看到山旁一些原本天池的痕迹,不过这些天池多年没有疏浚,水流己经多是淤浅废弃了。
  这使得这一带群山中的田地也无奈荒废,毕竟那种天池的疏浚可不是随随便便人家便可挖制的,如果官府卫所将这些天池打通,并做成梯田,完全可以让这一带成为良田土地,不过这只能想想,各地流匪未平,硝烟四起,是眼下整个大晋普遍存在的情况,朝廷没有这个财力顾及水利的维修,有限的一些经费又被官员们贪污私肥,辽东卫同样也没有这个财力心思来山中打井,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策马四顾,眼前地势开阔,这是一片多好的景色啊,而杜预举目望去,往东北方向是属于白马堡的义庄,往东便是盖平卫后千户所的马营堡,那边土地比白马墩更好,甚至可以种植小麦,铁兴沉思着,几人中算孙士堂最是种田好手,当然马术也是最差,他努力操控马匹来到铁兴的身旁,叫道:“这一片都是好地啊,如果挖通天池修些渠,再招些军民开垦成百户你所说的那种梯田,种上果树,玉米,将来这一片未必不可以成为百顷良田啊。”
  铁兴点头,其实大明对于各地军民开垦荒地向有优惠,开垦土地尽归军民不说,三年成熟后,每顷土地止征少许的牛具银,甚至很多地方应纳税粮还准蠲免十年以上,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国库空虚,需要征收大批的税粮,官绅豪强将自己应纳税粮转派到平民身上,本来开垦荒地投入就大,才一熟后,往往官府卫所便迫不及待地交来催派,造成垦农入不敷出,若是继续追逼钱粮,就不得不迫使垦农逃亡,又造成田地荒芜,这样恶性循环,各地灾荒越来越严重,也造成百姓不愿意开垦荒地,其实一个朝代的末期总是不缺乏土地,灾荒战乱过后,有些地方整村整城的荒废,甚至千里无人烟,大明各地其实荒芜的土地不少,但没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百姓生活耕种也是白撘,世人常言不患寡而患不均,其实后面还有一句更重要,不患贫而患不安!战争荒乱比贫穷更可怕!
  铁兴盘算着如何招募军民前来耕种,如果能让这些军民安心下来,屯堡还是很多希望的,历史上曹操大兴屯政,积粟百万石,粮草直接养起百万大军,此外还有诸多成功的例子,此外从孙士堂和周边人身上,铁兴也看到了中国古代农民对土地的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加上每人授以耕牛和几十亩土地,让他们代代相传,足以让很多贫困破产的民众砰然心动了,再让这些人全部加入军户,保证了粮食来源,同时又保证了兵源,同时还是一个强大有凝聚力的集体,将来一边耕种一边征战,便可以让自己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
  铁兴全身戎装,策马扬鞭,四顾山脉两侧,心头豪情充溢胸腹,自己的明天,就从这里开始了。看过土地后,十余个人兴奋地回到白马堡商议屯堡事务,略一提及,便觉得事情繁多,先屯田需要青壮人口,此外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比如说将来的开荒耕种需要耕牛农具,建堡需要木料青石,还有垦民需要的口粮等,如果今年可以疏浚修建一些水渠,便要抢着明年春天播种,又需要种子。今年肯定来不及播种冬麦了,只得明年开春种一些高粱、谷子、豆子,于林中移植一些果树等,到了明年夏秋再种小麦,千头万绪但首当其冲的是先需要人口齐备,这也是屯军开始最难的。盖州卫一个庞大的地方,但眼下连年征战附近的军户百姓逃亡大半,加上不久前遭了鞑子劫掠,人口越发减少,特别是青壮人口由于扩军更是少得可怜,说不得只有招募流民一种方法来,好在最近其他省府也不好受,旱灾、蝗灾导致辽东各地出现了不少的流民,溃兵可以暂缓一些眼下的危急。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