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墨魂穿三国 / 第8章 三江月刊

第8章 三江月刊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舆论的力量向来都是政治斗争中最尖锐的武器。
  比如当世就有许邵、许靖两表兄弟,他们以品评人才而闻名。当年曹操年轻时为了功名,也不得不利诱威胁许氏给他个好评,“治世能臣、乱世英雄”就是这么来的。
  许氏因为要评的人物太多,于是每个月初一都要去清河岛开讲坛给当地名流点评,称“月旦评”。当时连袁绍见了他们都得恭恭敬敬,可以说是无冕之王。
  在李开的计划中,他设计了一本类似前世新闻杂志的月刊,名为《三江月刊》。李开想名字的时候,想到了前世读过的《滕王阁序》:“豫章故郡……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虽然后来的滕王阁建在东吴的采桑附近,但三江汇流都在荆州地界内,所以三江这个名字很有荆州特色,而且还有三江汇聚这样的好寓意,很适合做议政刊物。
  李开前几日跟刘备申请了一个刊印局,专门印刷发行刊物,刊印局的理事是糜竺推荐的,叫陆敏,是个四十来岁的、八字须、白白胖胖却很有社会历练感的男人,他跟糜竺一样是个实干派。
  三日后,刊印局就用附近原先某个署衙改建而成了,效率还是挺高的。
  办杂志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甄选人才,李开的谍战需要口才能力都出众的人才。
  而西汉开辟的察举制,到了汉末,实权都掌握在了门阀士族手中,他们只推荐士族子弟,相当于现在的商业互捧。当时甚至有童谣唱:“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白洁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此时的察举制已变相的倒退为世袭制了,成为士族维护自己势力、特权的工具了,所以察举制举荐的人才基本不能用。
  而反观荆中那些没落寒士中,子弟为了改变家族命运也会用心学习,这些家族中倒是有些真有学问的,只是他们暂时还趋于底层,名望不显。
  李开正需要寒门子弟,寒门有寒门的好处,这点以后再议。
  寒门子弟中,孙延向李开推荐了一个叫崔阙的人,今年刚满二十岁,履历却非常励志,是少数几个年轻显名的寒门子弟,汉末所重视的孝悌、清议、仪容、书法,他都做到了极致。而且长得很是英俊潇洒,还为了某个贵族女儿至今未娶。
  不似李开初来乍到,名还未显;也不像孙延谦虚谨慎,为人低调。荆州长大的崔阙自小便极力扬名,月旦评给他的评语是“素怀仁孝,才智拔群。”他走到哪儿都有一群迷妹、迷弟跟着。
  但是即使这么优秀,崔阙受寒门限制也不会被察举制推荐,崔阙还不足以冲破阶级被刘备重用,毕竟刘备需要的是有助于得天下的管鲍之才,文墨儒生他并不感兴趣。
  李开觉得《三江月刊》的编辑,就需要崔阙这样有明星效应、文采出众、有理想却还没被重用的人。孙延跟崔阙的私交也不错,以后很容易相处。
  在孙延的引荐下,崔阙于午后来到明德馆拜见李开。
  四月春华初盛,繁樱纷蕴,芳菲绪烨。此时,李开身着一袭素绢席坐于廊下,手揽才拟的稿纸微微出神;
  李开见有来客便起身相迎,见崔阙姿容颀长、面如玉琢,忽然想到前世杜甫笔下的崔宗之,有种时空交叠的错觉——“宗之潇洒美少年……皎如玉树临风前。”
  这也是崔阙第一次见到李开,他才发现原来世间竟还有比自己更俊美的少年!主客见礼,礼毕,李开说:“闻名不如见面,崔郎君果然风度不凡,气宇轩昂!”
  听到李开夸自己帅,崔阙觉得比被别人夸更高兴,脸色微红地说:“贤君才是明珠璀璨,我不及也!”
  “二位请坐!”
  “谢贤君(恩师)!”
  几上是刚烹的清茶,待二人坐定,李开一边沏茶一边说:“我欲辅弼刘将军以展宏愿,现正缺人手,不知贤君是否愿意屈就,为我所谋?”
  “凡我所及,定当尽力!”崔阙兴奋得拜了拜李开,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李开和孙延的小团体!他能前来拜会,想必也早已拿定主意。
  李开说:“我欲创办一个议政类刊物,取名《三江月刊》,每月月旦、月中,发行两期。旨在为刘将军铺垫舆论,聚拢民意!同时也使民众通达政令,畅晓国事。其三,我们还能通过月刊征稿,通过投稿件品质甄选人才。其四,我还想借此宣传一些我们墨家的言论,这个就由我来执笔好了。
  所以,我想请贤君和孙君担任《三江月刊》的主要编辑,每月更新两期月刊内容。孙君已与我筹划中,不知贤君意下如何?”
  “先生能以如此要事相托,我实感君之知遇,定当尽心尽力。只是先生说的铺垫舆论该如何落笔,还请先生不吝赐教!”
  “赐教不敢当。以君之才,应该很容易就能上手的。所谓舆论,就是能影响广大民意的言论。今刘将军初定荆州,贵族门阀尚未全心依附,所以我们要用笔墨向人民输出刘将军乃汉室正统的价值观;宣传我主‘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主张;为我主塑造一个仁君的形象。如此,崔君可有见教?”
  “真乃妙计也!而运笔泼墨,正是在下所长!”崔阙深感佩服,连连点头。更让他开心的是,终于能一展所长了。
  “那便敢请两位即日动笔,不知方便与否?”李开喜欢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当然方便,随时都行!”说这话时,崔阙眼里洋溢着青春特有的激情,于是三人商议一番后,就一起在廊下奋笔了。
  竹帘半卷,漫沾飞絮;疏风携带花香,淹没了茶香和墨香;暖阳斜穿一株百年大树的新翠绿荫,在众人身上投下柔光斑驳。
  经过了三四个时辰的努力,第一期月刊的内容基本拟定。经三人商议,月刊分四个大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尚刘】,就是以赞美刘备仁德、宣扬汉室正统为主旋律。
  第二个板块为【时政】,就是宣传政府最新颁发的政令,以及政府政绩、官员调度等方面,弘扬官民一体的主张。
  第三个板块是【杂论】,为了吸粉写些受众喜闻乐道的新闻事件、诗赋新作、名家墨宝、再夹杂着宣传点墨家思想。
  第四个板块是【征稿】,根据政治需求拟一标题,向大众征稿,不分士庶贵贱皆可投稿,优秀稿件将刊载在下一期。
  第一刊是三人合作的杰作,【尚刘】版的标题是《原来荆州从来都姓刘》,因为孙权一直说刘备是借的荆州,那么这次便主要宣传刘备是汉室正统,天下皆是汉家天下为主要论调。
  【时政】就说明一下刘备的惠民政策,宣传一波仁君德政。【杂论】这期刻印了崔阙的书法,崔阙那手笔逸生云的草书实为当世一流。
  【征稿】的题目是:试论买鹿制楚。
  孙延说:“我们需要跟读者交代一下,征稿其实真实目的是为了征辟人才吗?不然我怕投稿的人少。”
  李开:“不必了。如果琢磨不透这层深意,那也不是我所需要的人才。”
  “崔君放心,对世事有洞察力的人,可以嗅到这是个机遇。”孙延倒是挺成熟的嘛。
  手稿完成后,李开亲自去了刊印局,一来跟陆敏搞好关系,二来交代一些事情。
  “陆理事安好。”李开之前见过陆敏,见面颇为亲切。
  “先生安好。”陆敏热情相迎。
  “第一刊的稿件已经定下来了,还请陆理事辛苦为我刊印了。”
  “之前先生说,荆州所有门阀贵族每家赠送一刊,我局已经做好统计,共需刊印八十五份,为了稳妥起见,我局将刊印百份以保完全。”
  “陆理事办事果然周全。但是我需要你多印两百刊,我想请商会贩卖盗版。”
  “卖……卖盗版?”陆敏有点懵。
  “是的,让商会拿到市场偷偷卖,不必交税。也不用卖的贵,二十钱就行了。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既要让月刊覆盖更多人,同时又不能让月刊降低贵族专享的价值属性,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
  “是!陆敏明白,请先生放心,商会的人我熟得很,我亲自去办。”
  “好,多谢陆理事。”
  李开告辞。月刊也在数天之后,送到了该送的人手里。而市场上的盗版,但凡识字的争相购买,可以用二十钱买到贵族的优越感,正是寒门士子的心理刚需。
  这期月刊发型之后,引发荆襄热议、九郡好评。
  一日,孙延气急败坏地来到李开面前说道:“恩师,你知道吗?商会偷偷背着我们盗卖《三江月刊》?”
  “是我让他们卖的。不好意思,事先没跟你说一下。但是聪明如君,请你猜猜我为何要这样做。”李开淡定地说。
  “莫非,卖盗版才是恩师的真实目的?”孙延好像察觉到了眉目。
  “没错,我这是在下一局大棋。表面上月刊只为了服务贵族,事实上,贵族只是我利用的效应罢了。我真正的目的,是要让月刊掀起三江巨浪,让全民舆论倒向我方!”
  “恩师真是高明!如果只是全民奉送,日久难免被人当成废纸,只有原本得不到的,通过暗渠买来的,大家才会奉若珍宝,极力追捧。”
  “君真是通透。”李点头开赞许道。
  “全靠恩师教诲!”经过这些天相处,孙延已经学到不少东西,非常高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