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的国企生活 / 五十三章 决定

五十三章 决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应民在为远出做准备,肖跃却在为突然的任命做选择。
  原来王顺明升为化肥厂经理后,产量和质量连续出现问题,每月的考核都受到副总余家耀的严厉批评,但这人后台是总经理应华,轻易动不了,总得考虑上级识人任人的脸面,至少要干满一届吧。
  余家耀看上的是肖跃,有应华压着,调动提升都没有机会,杨丽辉做工作把肖跃调出来,其中就有余家耀的影子,他盯着王顺明的问题不放,也有向老总叫板的意思:看看的你提起来的干部,德才不配位啊,是不是可以讨论下人事问题了,大家才好安排?
  公司中干里私下议论的也多,特别是在资源分配和考核力度的不同标准,大家都在向上面发难,如原磷酸厂经理王坤林,他调到生产部任经理后,凡是对化肥厂的考核就撂挑子,即不表态,也不签字,搞得副总们亲自插手,按余家耀的解释:“老王这样的做法不符合程序,但也怪不到他身上,考核到不了位啊”。
  就在这样的局面下,磷酸厂经理薛明回家过年期间发生车祸,他和妻子骨折住院,后排的小姨妹却是沒有抢救过来。
  本来纷杂的反对声就让总经理应华忙着灭火,积极和各部门领导沟通商议,想着春节后在小范围的进行调整,不曾想薛明又出事,还牵涉到人命,这让手下无人的应华乱了方寸。
  高层管理中如余家耀就知道,薛明才是应总的重点培养人才,这人年青,文凭高,并且妻子那一边在化工厅关系硬。
  “可惜了,"应华和余家耀说道,公司从上到下的潜规则,出过事的干部没人会用。
  余家耀是上一任的班底,现在这样的时候,应华也改变了看法,部门里总要选择盟友,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让书记占上风,不如结一善缘,拉余家耀入局,毕竟他资历浅,再怎么提拔,也需要时间。
  “是啊,无妄之灾,这样的事故谁能预料呢?”余家耀也很吃惊,薛明刚买半年的合资车,节前还做了保养检查,事故原因众说纷纭,还只能私下谈,公开场合时只能怪在“运气"上。话里话外都是提醒应华,"运气也是能力的一种"。
  “他的问题不大,只星短时间不能上班,”应华的目的不是薛明,而是和余家耀达成一致,主要部门不能由其它人再插手。
  “小余,你在生产部多年,有合适的的人员可以提出来”,这是分地盘了,来之前吴向北提了意见,别太贪,拿下硫酸厂就是胜利。
  余家耀虽然不明白,按他的理解,磷酸厂和化肥厂才是重点,但还是坚决执行老领导的意图。
  “应总,开年后的生产任务紧,一线很需要有经验、有魄力的领导,”余家耀不急,别看待命的后备干部多,能拉出来的也就三五人,有两个还是应华都压不住的老资格,比如牛勇,魄力大,人脉广,能力强,谁敢用灭谁。
  “我们的人才储备还是不够啊,小余,下一步你身上还要加担子,这项工作要重视起来,”应华是外来干部,人才培养是他们这一类人的短板,只能依靠余家耀这样从基层一步一步上来的同志。
  这样的重担谁都愿意担,按程序,不外乎选拔、培训、观察、试用,浪里淘沙么,现成的模式就在党委,至于谁是人才,那是自己的事。
  但人事工作是党委书记宋仁义的直管部门,选才、培训方面连应华都不好干涉,只能是在“用”谁上面下功夫了。
  “应总,市场部的方式我认为可以推广,也体现公司选才任才的公平公证,”至于公开,大家都是明白人,总要给上级留条路嘛。
  “这个办法好,小余,部门主要领导由公司考核任命,要有任职条件,副经理以下,来一次全厂招聘。”应华很满意这个方案,既不违规,又体现了公司领导的改革意向,符合上级的精神。
  肖跃为难的地方就在于此,是继续在市场部与周应民拼出一条路,还是回到A类部门按部就班的往上走?
  两条路各有优缺点,妻子照例是不发表意见的,按她的说法“前途不明的事,那是大老爷们的决定,好坏不论”。
  肖跃的性格适合于走正道,属于“堂堂正正,以势成事"的坦荡之人,至于很多人信奉的"以正合,以奇取“之类的法门,他是做不来,也做不到的,这也是前两年被冷落的原因:上面的势被堵,借不上力。
  吴向北曾经说过,人到了一定的层次,在方向上的选择必须"合道”,要顺求个人的意愿和性格,凡是委曲求全而升任的,大多数沦为他人的棋子,悔恨终身。
  这样的结论可能过于偏激,但让肖跃很认同,人生路漫长,是自己开心快乐,还是在别人的眼中开心快乐,选择不同而已。
  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在这方面他和周应民算是同类人;都不会迷失在前景不明的追求上,会选择适合自己本性的生活工作。
  正常上班的第一天,肖跃约上周应民痛痛快快的喝了一顿,所有的想法和愿景透彻的说了出来,按张景辉的理解,那是“毫无保留的交心交底”,希望周应民重视和珍惜这样的情谊:
  “大民,能把话说到这样程度,那是同志般的友谊,在得到你的回应后,大家就是袒呈相见,毫无保留了。”张景辉甚至有些羡慕嫉妒,离开警察这个职业,多少年不曾有这样的兄弟情了?周应民和自己的年龄、层次相差太大,或许可以托付生死,却不是兄弟情。
  “我能理解,张叔。”周应民感受得到沉甸甸的信任,说实话,这样的人物超出自己的想象,也让自己对公司的前途有了希望。
  “不管外面风吹雨打,事实证明,愿意做实事、做大事的干部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公司发展的坚石,是企业的希望",张景辉感慨的说道。风清气正的目标很远,只能是慢慢来,逐级遂步的处理问题和矛盾。
  “有张叔和肖经理的支持帮助,我一定扎根西北,为多卖一吨化肥努力”,周应民还不适应这样严肃的交谈,有意让气氛轻松一点,他看到张景辉嘴角上挑,便也放松下来。
  “不仅仅是卖化肥,那边的形势复杂,还需要发挥你的优势…”周应民是习武之人,身上还留着江湖气,很容易和地方上的势力交往上。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