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春秋野望 / 第二十二章:五子贤人在何方

第二十二章:五子贤人在何方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齐桓公在临淄设有招贤馆,馆中火炬日夜不熄,以“庭燎”之礼接待来投奔齐国的士人。所谓“庭燎”之礼,乃是古代邦国在朝觐、祭礼和商议军国大事时,要在大庭中燃起火炬,并且根据爵位的高低,所用庭燎之数也有很大差别。天子为百,公爵五十,侯伯子男均为三十。
  陈完本为陈国大夫,也有贤名,自然得以重用,齐桓公亲自授予其“工正”之官,掌工匠营造。封食邑于“田”地,自此改名为田完。他与施人吉一番道别后,自去“田”地安置家眷不提,施人吉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人才离去。
  另一边,在驿站歇息了一夜,养精蓄锐过后,许穆夫人穿着素布麻衣,自入宫去见她的舅舅齐桓公,哭穷去了。桓公见这差点要成为自己夫人的外甥女,也是感慨万千。
  许穆夫人所作《载驰》,经过卫人造势,在临淄城内的士大夫之家也逐渐流传开来,齐人皆被其中爱国之情打动,形成了一波舆论压力。
  “南夷与北狄交杂入侵,诸夏危亡不绝若线。还请齐侯速速搬兵,解救诸夏社稷。”许穆夫人发出这样的呐喊。
  北面的诸侯国们面临着西戎、北狄的入侵,南面的诸侯们则要面对蛮、夷及楚国的侵犯。戎兵更是曾攻破王京,打得周王室不得不迁都。应该说,此时确实是对华夏文明的严峻考验,究竟是华夏并入夷狄,还是夷狄并入华夏,仍未可知也。
  特别是狄人攻灭邢国、卫国这两大诸夏的老牌强国,其意义非是灭亡一般的小国可比,应该说整个形势上,如今已经是夷狄占优。
  齐桓公问过五贤后,也答应出兵,“让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另外馈赠给卫文公乘马,祭服五乘,牛羊豕鸡狗皆三百,与门材。馈赠给许穆夫人鱼轩一乘,重锦三十两。”
  鱼轩,乃是鱼皮做的车,贵妇出行专用;重锦,锦之熟细者,最好的锦帛,这里齐桓公单独重赏了许穆夫人,引人侧目。
  施人吉仍然没有资格陪着去面见齐侯,自然也没办法见到齐之五子,颇为遗憾。空闲下来的他去见了临淄城中的商人,进行了大采买。虽然如今河北等地几乎都在狄人手中,但是商人们手段通天,与狄人部族间也有着贸易联系,所以将物资送抵黑山倒也问题不大,不过价格上自然要高上两层。
  采买的物资主要以粮食、牛马和农具为主,而管仲对齐国粮食等物资的买卖是有着限制,自然有手下把情况汇报于他。但是管仲也以为施人吉是在帮卫国采买,也就没有下令禁止,反而给了优惠的价格。
  如此一番大肆采买过后,施人吉从淇门狄营和汤阴邑的缴获也十去八九,是的他快没钱了。而且眼下也并没有什么赚钱的好方法,可以预见,将来在比较长的一段日子里,他的财政都会比较紧张。
  即使如此,施人吉还是开出了大价钱,请这些走南闯北的商队帮忙采购一些“石涅”,也就是煤炭。此时煤炭还没有大规模开采,而山西之地有不少露天煤矿,这对于商队来说应该不难。
  施人吉采购煤炭自然是为“土法高炉炼铁”做准备,青铜兵器作为各国的重要战备,他始终得不到太多。导致如今普通步徙的武器还是五花八门,杀伤力有限,这大大限制了黑山军的战斗力,因而他想要土法炼铁。
  先从小规模的试验开始,如果成功,再大规模购入煤炭,或者直接去占领几个。
  商队只负责买煤炭,至于铁矿石,施人吉则打算让自己更为放心的黑山军手下们去做。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可别小瞧古代人的智慧,别这边自己刚炼出了铁,那边商人们见了,把两样东西一合计,最后也弄出了铁,那好不容易建立优势就没了,所以还是小心使得万年船。
  ……
  齐国之行到此圆满结束,公子无亏将会帅军跟他们一同返回,驻军保护漕邑。而真正由齐桓公亲自统帅的讨狄大军,则要花时间集结,还要邀请其它诸侯国一同加入,却是没那么快的。
  施人吉也是不急,等齐国大军集结起来与狄人主力交战,自己则正好在狄人背后搞些小动作,把一千狄人首级的任务给完成了就是。如今的他,却是没有实力正面去跟狄人大部队硬碰硬的。
  虽然没见到齐之五子,但是五子的名声和事迹,只要在城中稍一打听,就能听一耳朵五人的传奇故事。对比自己如今人才的匮乏,施人吉自然是要动些歪脑筋。
  施人吉记得,跟齐桓公“齐之五子”对应的,还有晋文公的“晋之五子”,以及秦穆公的“秦之五子”。“齐之五子”都已经登上高位,施人吉招揽不了,但是秦、晋这十人,说不定还有机会。如今晋文公姬重耳还是公子,秦穆公也才初登大位,人才该是还流失在外。
  只是这些人都有谁呢?施人吉的大脑自不是超级电脑,记不了那么多东西,只记得秦穆公身边有由余、百里奚二人,姬重耳身边有赵衰、先轸二人。
  记得百里奚是因为他“五羖大夫”的名号,是秦穆公用了五张黑色公羊皮收买回来的奴隶,所以这人应该是最容易得的。不过百里奚现在仍是虞国的大夫,要等到晋献公假道伐虢灭了虞国后才会成为奴隶。是了,晋国灭亡的国家中,应该有许多人才,自己应该好好留意下,施人吉心中想到。
  记得由余是因为“由余适秦,穆公成霸”这句话。由余是流落到西戎的晋国人,会说戎语和晋语,熟悉各个戎国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秦能并国十二,辟地千里,他的功劳是最大的。
  记得赵衰是因为他是赵国的始祖,记得先轸是因为他指挥了晋楚争霸的城濮之战,让晋文公得以称霸,这二人军事才能都很出色。
  倒是还有一人介子推,也是随晋文公流亡的贤人之一,据说清明节和寒食节都来源于他。但是因为此人没有出仕,也就没什么政绩,不知才能如何,看其经历也主要是表现忠君的“割股充饥”,表现气节的“抱树而死”两件事。对于这隐士一类,施人吉倒是不怎么上心,也不想后世少两个传统节日。(作者菌:快点投推荐票吧,要不然让主角把这人招过来,马上要来的清明节三天假期,你们就要没有了,皮一下。)
  ……
  大功告成后,施人吉自是与许穆夫人的队伍也道了别。经过长途跋涉,他又重新回到了太行山中,并且立马着手开始组建“情报司”。除了传统的作战需要外,“情报司”也负责帮他打探记忆中那些人才的状况,以及勘察周边的煤矿、铁矿。
  留守的“黑山军”经过这些日子对山中各势力的征战,如今也是更加的将勇兵雄,那些小山寨基本已经一扫而空,不是臣服,就是被消灭。
  手下汇报成绩,黑山军所处的整个太行山中段,臣服山寨三十二座,附属人口两万三千余人,可抽调兵员近三千人。加上黑山根据地再次壮大后直属的一万人口,千五兵员,可指挥的总兵力逼近五千。
  如今周边只有一座大寨--石城寨,仗着人多势众还在负隅顽抗,寨主更是派出手下不断四处求援,准备跟黑山军来一场大决战。
  那石城寨在太行山中扎根倒是有些年头了,数代经营之下,也算根基稳固。所以它不似那些逃难的难民们新建立的山寨,多是以木头为主的,石城寨已经整体被山贼们改造成了石头城。加上寨子本身就地势险要,更有了石墙防护,因而黑山军在攻了一次,吃了大亏后,就先战略放弃了。
  只是一山难容二虎,黑山军打的主意是清扫周边,使得石城寨孤立无援,再慢慢对付。而石城寨的当家又哪里不知这黑山军的算盘,也是积极整军备战,一方面不时派出小股部队,破坏根据地的农耕,一方面则大搞金钱外交,找帮手来助战。
  眼看一场大战是无法避免,而胜者将是这太行山中段的真正王者。
  注:①寒食节、清明节来历: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
  子推便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那绵山重峦叠嶂,谷深林密,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结果火势蔓延不可制,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下令这一天要禁火,从上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