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这个异界需要革命 / 第两百八十二节 祭酒出关

第两百八十二节 祭酒出关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跟宋玉华闲聊了不久,丫鬟来叫吃饭。
  
          刘知易跟舅舅、表弟,和父亲一桌,母亲则跟姜玲珑在卧室旁的偏厅,一来视作亲密,二来女子不能入正厅。
  
          桌上舅舅惋惜姜大人没有来,实则是暗示,姜大人去过他家。
  
          刘知易听不得这个,一听就想打击一下舅舅。暗中看见表弟在悄悄拉舅舅的衣角,小老弟竟然认怂了。
  
          刘知易顿时没有了挑事的心思,安安静静吃完这一餐。
  
          晚上交代好小妾,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在书房看书,他知道晚上会有人来找他。
  
          一直等到了半夜,窗外才闪过一个身影,窗子推开,跳进来一个女子。
  
          “宋姑娘!”
  
          跳进来的竟然是宋玉华。
  
          宋玉华点点头,跑到门边,打开门,门口闪进来另一个倩影,这才是正主。
  
          “你们倒是小心。”
  
          刘知易感叹。
  
          女子盈盈屈膝:“见过刘公子。”
  
          不敢抬头,半夜三更,夜会男子,这要传出去了,在门风森严的姜家,她得沉塘。
  
          “姜姑娘,别来无恙。”
  
          刘知易笑道。从宋玉华哪里知道,姜玲珑也倾心于他。这点他并不奇怪,因为姜玲珑是一个很有才情的女子,上苑诗会上,她写的诗只排在谢韫和郡主之后。而宋玉华做的,不过是一首打油诗。
  
          “听说公子领悟诗道了?”
  
          姜玲珑目光灼灼。
  
          刘知易点头:“略有所得。”
  
          说着还展示了一下。
  
          “一点浩然气!”
  
          没来由,一阵风起,吹起姜玲珑的面纱。
  
          她一阵惊讶:“好强的风!”
  
          其实只是吹起了她的面纱,一旁的油灯都没有晃动一下。
  
          可姜玲珑却感觉到一股不知何处所起,不知何处所终的浩荡清风。
  
          “这就是诗意?”
  
          她若有所思。
  
          刘知易点头:“这是我凝聚的诗意‘风’。有个诗人在一座亭子前,写了一句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姜玲珑摇头:“这风可一点都不快哉!”
  
          她能感觉这股浩荡清风中有沉沉的愁绪。
  
          刘知易叹道:“但那座亭子叫快哉亭。”
  
          苏东坡贬谪时期所作的词,雄壮之下的总有愁绪。
  
          姜玲珑品了品:“虽然不够快哉,但坚毅浩荡。有君子之气。”
  
          宋玉华在一旁插不上话,她就感受不到这些,她喜欢收集刘知易的诗,与其说是喜欢诗词,不如说是仰慕这个人。她是单纯的姑娘爱慕才子。
  
          姜玲珑突然道:“公子能否教我学诗?”
  
          刘知易没有犹豫:“姑娘想学,在下当然不敢不教。但诗道不容易学。”
  
          姜玲珑点头:“我想试试。”
  
          刘知易道:“好吧。我有几道诗意,你感受一番。”
  
          说完,如同在太学教师弟们一样,将那些简单的诗意激发出来。
  
          河、山、风、月,四股诗意刚收,姜玲珑眼中就露出明悟的光芒。
  
          她竟然领悟了!
  
          太学里那些才子,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而且不少儒家弟子都跟着去了皇宫,经历过祭酒立道的那一刻,感受过天地华章清辉的意境,后来又有刘知易由浅入深的耐心讲解,才有十分之一领悟。姜玲珑只是感受了四股诗意,就领悟了诗道,还真是个才女。
  
          “谢公子指教。”
  
          姜玲珑站起身,拜师一样下拜。
  
          刘知易不由苦笑,天分这东西,真的让人羡慕,换做是他,如果不是一路跟着祭酒,还有无数著名诗人的诗作参考,他也领悟不出来。
  
          “你的玉给我看看吧。”
  
          上次在上苑,贸然约她们见面,目的就是为了玉。
  
          姜玲珑知道,马上掏出来,一块玉玲珑。
  
          让姜玲珑盘膝入定,刘知易将黑色刀符、冰针和瓷盅拿出来,激发力场,然后坐忘,进入精神的空间。
  
          片刻之后醒来,姜玲珑果然是个才女啊,修的是儒家,但兼修了兵家、名家和纵横家,这三家可都是以算计著称的,兵家善于用利益诱导敌人,达到自己的目的,名家是诡辩家,善于用逻辑把被人绕晕,最终让别人承认白马非马的逻辑,纵横家善于分化瓦解,拉拢联合,从战略上游说目标。如果能有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这三家都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可如果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就等着内卷吧。
  
          刘知易用惊惧的眼光看着姜玲珑,心里感慨,谁要是把这女人娶回家,就等着家宅不宁吧。
  
          “公子?”
  
          姜玲珑眉目含春,刘知易读了她的记忆,就像宋玉华一样,她能感受的到。
  
          刘知易叹道:“姑娘厚爱。”
  
          他不但读了姜玲珑的记忆,还明白对方为什么喜欢他,因为他也是一个兼修达人,提出的法理、儒家的道理,对于这两派来说,其实远比他做几首诗影响力大的多。
  
          刘知易将他修儒家后,回忆起的大量经典文章,都在儒家分享过。除了不敢分享的外,比如可能引起儒家分裂的理学和心学理论。
  
          “玲珑有心镶红豆。”
  
          姜玲珑轻轻道。
  
          “入骨相思知不知。”
  
          刘知易本能的对出来,这是温庭筠的诗啊。
  
          结果姜玲珑满眼犯春,她以为刘知易在答复她。
  
          “小妹告退了!”
  
          羞的不行,待不下去。
  
          我不是那个意思啊!刘知易想挽回,可她已经走了。
  
          误会了。这可咋整,娶进门,以后日子怎么过。两个小妾他都顾不过来,又多一个,不,两个,看宋玉华那样子,非他不嫁啊。
  
          不管了,再说吧。
  
          第二日,送姜玲珑回去,顺道回京。
  
          一路上无话,回到太学,得知祭酒出关了,马上去拜见。
  
          祭酒搬进了诗家心志院,庭院深深,住在最深处的屋舍,这里收拾出来,定为诗家上舍。目前只有刘知易一人出入,因为密道在这里,加上其他学弟修为浅薄,都住在前院的外舍。
  
          “弟子刘知易,拜见先生,恭贺先生出关!”
  
          刘知易恭恭敬敬行弟子礼。
  
          祭酒仿佛忘记已经把这个弟子逐出师门了,点头嗯一声,算是应下了。
  
          刘知易见此,知道那件事揭过去了。
  
          赶紧说目的:“先生。弟子想要外出一段时日,特来向先生辞行。”
  
          祭酒反问:“你也要远行?”
  
          刘知易一愣,听这口气,祭酒也要出门?
  
          刘知易点头:“先生何意?”
  
          祭酒道:“老夫准备带弟子外出游历,采集诗风,编纂诗家典籍,献给朝廷。”
  
          献给朝廷?
  
          怕是打算继续讽谏太后吧!
  
          不过也好,都出去游历,京城或许事就少了。
  
          “不知先生准备去何方游历?”
  
          刘知易问道,不知道同不同路。
  
          祭酒道:“江南!”
  
          江南?
  
          刘知易意外,如果是为了讽谏君王,就该去穷地方,江南富庶,天下除了京城,现在就江南稳定。中原,北地,边郡,多多少少都有些弊政。江南当然也有弊政,但这里富庶发达啊,容错率高,矛盾都遮掩着。
  
          不过也好,这样能够同路,刘知易准备顺流而下,这是最快去大海的路径。
  
          “弟子打算去海边,有幸与先生同路。”
  
          祭酒点头:“甚好。这些典籍你拿好,参悟一番,若能有一二所得,老夫甚慰。”
  
          刘知易忙接过去,然后问道:“不知先生打算何时出发?”
  
          祭酒道:“明日。”
  
          这么突然!
  
          祭酒就是这么随性,难怪能开创诗道。
  
          “弟子明日五更过来给先生请安。”
  
          祭酒摆手:“不用那么早,吃过早饭再来,老夫要睡懒觉。”
  
          无语了。
  
          这样一个惫懒的人,当年怎么有毅力竹杖芒鞋走天下的呢。
  
          捧着典籍回到密室,得挑灯夜读了。
  
          这是一本诗集,用最好的藤纸书写,墨香浓郁,显然写出来时间不长。每一首诗中,都能感受到浓烈的诗意。
  
          刘知易知道祭酒闭关都干什么了,他开创诗道,得给诗家留下让弟子学习的典籍啊。
  
          厚厚一本书,翻了几页,预测一下,可能得有两千三首诗,难怪要闭关一个月,不然还真的写不出来。
  
          刘知易回想自己凝练诗意教师弟的时候,每天一道诗意,觉得自己已经非常勤勉了,祭酒可是凝练了两三千诗意。
  
          不过翻开祭酒的诗,刘知易却不敢恭维。
  
          都什么玩意?
  
          “摇摇船,摆摆渡。丝网船,海里过。”
  
          实在不忍卒读,一看目录,是儿歌。
  
          难怪里面的诗意清淡淳朴欢快。
  
          翻过儿歌,看到格律词。
  
          “俏冤家,想杀我今日来到。喜孜孜,连衣儿搂抱着,浑身上下都堆俏。搂一搂,愁都散;抱一抱,闷都消。便不得共枕同床也,站站儿也是好……”
  
          这是写男女之情的?
  
          继续看:“熨斗儿熨不开眉间皱,快剪刀剪不断我的心内愁,绣花针绣不出鸳鸯扣。两下都有意,两下情都有,人前怎么偷,只索耐着心儿也,终须着我的手。”
  
          还是偷情!
  
          “又真不真,假不假,心肠不定,长不长,短不短,和你完成,吞不吞,吐不吐……”
  
          刘知易怀疑祭酒在开车。
  
          这是艳词啊!
  
          让他想到元曲,但这比元曲还艳俗。仔细回味,却又是人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情感,不是某一个人有的,而是很多人有的。
  
          刘知易粗粗往后翻,反倒写民间故事的,才耐心看了起来。
  
          一片七岁女孩学插秧的歌谣:“七岁小娘学抜秧,秧又短来稗又长;眼泪汪汪想爹娘。哥哥嫂嫂齐齐话:‘落里来个闲粥闲饭养姑娘!’”
  
          好像写的是一个七岁姑娘,没了爹娘,哥哥嫂嫂逼她下地干活,干不好想念父母,还要落哥哥嫂嫂的埋怨,不能养她吃闲饭。
  
          很真实,很无奈。女孩很委屈,哥嫂很忧虑。对于底层老百姓来说,多一张口,确实很难。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