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群山高峻,紫塞连云,漫山黄叶遮松柏,正是深秋时节。燕山脚下,灌木丛中传出一阵阵声响,惊起林中鸟兽,所过之处一片鸟鸣兽叫。那响动甚速,倏忽之间便已在数丈之外,片刻之后,鸟兽鸣叫声中一个青影又从此处闪过,直如鬼魅一般。二者一个在前飞奔,一个在后追赶。前者显是颇为狡猾,尽往林深树密处窜,左转右折,欲摆脱青影。果然青影行动稍窒,发出“嘿”的一声。原来这青影是一个身穿青袍的道人,须发花白,头上绾了个发髻,发髻上插了一根树枝。青袍道人一声清啸,脚下用劲,也不见他弯腿便已飘到前方一棵高大枥数的横枝上。只见他从一棵树上跃到另一棵,有的数上枝桠颇多,之间缝隙两三尺宽,他亦能以难以置信的身法穿过,姿势飘逸异常,快似飞鸟。
这般前跑后追,已往山上奔去,树木渐渐稀少,过得有一柱香功夫,山坡地上已稍有积雪。青袍道人心道:“这般追下去,雪越来越多,这‘玉獾’便会借雪色掩去身形,再者‘玉獾’的巢穴便在积雪之中,稍不留神这次燕山之行可就白来啦!说不得,只好待机在此出手了。”原来燕山地处冀北塞上,常年积雪,凝冰夏结,此时正是深秋,山上已经开始下雪。
脚下也不稍停,又一盏茶功夫,突然豁然一亮,眼前是一大片乱石滩,足有十亩。好在石头只有拳头大小,也没有大的石缝,否则“玉獾”窜入石缝要抓到它可就难如登天了。那“玉獾”已奔至石滩上,只见它身形有狐狸大小,周身雪白,名叫“玉獾”也算名实相副。道人身子落在石滩旁一株高大松树的枝头,脚下用力,身子如离弦之箭弹向前方,双手作鹰爪形抓向“玉獾”,转眼功夫离“玉獾”只有一丈來远。本来二者之间尚有三四丈,但青袍道人这一招太过迅捷,刹那间眼看便要追上。江湖上会使“鹰爪功”的人颇多,但这青袍道人显是功力深厚,双爪离“玉獾”三尺远时,爪风已加之于身。“玉獾”行动已然受阻,但也不甘被擒,身子猛地左转,逃出一抓之命。青袍道人见机也快,右手变爪为掌击向石滩,左手却变鹰爪为虎爪,片刻已抓到“玉獾”的一条后腿。青袍道人右手撑地,一用力身子腾起五尺,一招“鹞子翻身”,已稳稳站住。
青袍道人提起“玉獾”,这“玉獾”通体雪白,毛皮光滑,一双金色眼珠骨碌碌乱转。青袍道人伸手入怀,想找绳子绑住“玉獾”四肢,不料却抓了个空,原来道袍在抓“玉獾”途中被树枝灌木刮得破破烂烂,怀中的绳子已不知在哪遗失了。青袍道人无奈,只得走入林中,寻一段枯藤缚住了“玉獾”。
此处是燕山北麓,返回中原,需向南翻过此山。燕山地处边境,长城乘山岭而筑,戍边士卒集于城上。青袍道人向山上奔去,快到山顶时,已被长城上士卒发现,发出警报。其时北方异族国力方强,虎视中原,颇有南向野心,两国边界冲突不断,因此长城上士卒不少。见青袍道人奔上山来,士卒纷纷从敌楼中冲出,奔向垛口,只片刻功夫,每个垛口处四名士卒,两名弯弓搭箭,两名预备,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将来者射成刺猬。一名身着铠甲的将军在城上喊道:“唔那汉子,你是何人,从何处来?停下等待检查。”青袍道人在燕山寻守“玉獾”已有五月有余,但“玉獾”很是狡猾,数次寻到,但都失手,从盛夏到深秋,眼见雪季将到,若大雪封山,塞上寒风似刀,莫说抓“玉獾”,便是自己缺衣少食下,非冻饿而亡不可,若再抓不到,只得先回中原,来年做足准备再来了。今日抓到一只“玉獾”已属侥幸,若不是将“玉獾”赶到空旷处再行抓捕,十有八九也必失手。青袍道人心道:“我已离中原半年,师兄的伤还要着落在手中这小家伙身上,越快回去越好。”因此也不理会那将军的喊话,打定主意硬闯过长城。
城上将军见城下汉子不但不停步,反而越奔越快,对手下士兵下令道:“这人是个奸细,放箭!”这些士卒都是久历沙场的精兵,数十枝箭立时脱弦,齐向青袍道人身上招呼。青袍道人衣袖挥了几挥,来箭纷纷落地。哪知刚拨落数十枝箭,又有数十枝迎面射来,青袍道人只得再挥起衣袖。如此数次,青袍道人已奔至城墙之下,双手双脚扳住城墙上的砖缝,如壁虎一般左右游动躲避来箭,实在躲避不了的便伸手拨开。城墙上的士卒哪里见过这般挥手挡箭的人物,不由地呆了,各人心想这莫非是神仙,放箭也没有先前迅速,要不是那将军不住口的催促放箭,早已弃弓下跪了。将军却知道青袍多半是一个武功高强之人,从身边士卒手里接过弓箭,弓如满月,连珠炮射出五枝箭,箭法可比手下士卒高明的多。青袍道人出其不意,赶紧向右窜出,同时右袖挥出,打落三支箭,一支打在左臂,一支擦着腰眼而过,箭簇正打在腰间拴“玉獾”的枯藤之上,枯藤断开,“玉獾”直往下坠,青袍道人赶忙伸右手接住,一声清啸,运尽全力手脚并用,向上急纵,所幸已离城头一人来高,这一纵人已站在垛口之上。
青袍道人向那将军抱拳道:“将军大人,贫道乃中原人士,并非奸细,来到这塞上是为了抓这‘玉獾’,人命关天,适才未及回报,还请恕罪。”说着横穿过马道,从女墙跳了下去,没给那将军答话的机会。将士齐向女墙聚来,只见青袍道人已在半空之中,这长城建在十几丈高,城墙有三丈来高,青袍道人每落下三四丈便用右手在崖边一拍,下落之势顿止,如此拍了四五次,人已落到了崖下树林中。众人不禁目瞪心惊,心想:“如果我从这里跳下那便怎样?非摔成肉酱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