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汉末霸业 / 第三章 夫子说经学

第三章 夫子说经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小郎,你来缑氏山不就是为了拜师卢植的么?怎么卢植当面,你却只字不提,反倒在语言上疏离颇多呢?”
  走出子晋祠,和杨烈一起长大的杨庆有些疑惑的问道。
  在里面,他谨记自己的身份和坚持,不好开口询问,但在私底下,他和杨烈那是无话不谈的兄弟,所以,直接问道。
  “庆兄有所不知,我已经提过此事,但是卢公却是很干脆的拒绝了我。所以么,,,呵呵。”
  想到连自己都有些捉摸不透的原因,杨烈不由得苦笑一声。
  “那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小郎你落水的缘故?”
  “怎么会?卢公到是问我为什么不去弘农,拜进弘农杨氏门下学经。我想必定和这个有关,但是,到底会是怎么回事,我到是想不明白的。”
  “那也不用苦恼,待会儿问问夫子不就明白了?当初家里让我们来这里的时候,我就看夫子似乎是有话要说,但最终忍住了没说。恐怕就是这个缘故吧?”
  “真的这样?”
  杨庆所说的夫子,是杨烈的父亲给他们兄弟找的以为饱学之士,名叫于然,虽然名声不显,但那是碍于家庭门户,不是于然夫子的学识不够。
  要知道,如今可是察举制度当行的时代,有着推举资格的都是些高门大户,世代显宦,最起码祖上必须也得是风光过的那种,一般的寒门之士,哪怕是再有学识,也不会有着被举荐的机会的。
  于然夫子就是因为出身寒门,所以,虽然有着机会读书向学,却是蹉跎至今,依旧没有能够找到进身之路,所以,才会被杨烈父亲招揽,成为杨家的夫子的。
  “那还有假?再说了,我也曾经听到过家主和夫子的交谈,说是尽管我家曾有侯国,又是两千石大员的门户,但是毕竟不过是武将出身,又有着一个酷吏的名号。所以,拜入大儒门下,才能使得我家门风改换,郎君得以重振家风。我觉得夫子说的对,既然如此,夫子对于经学大家,必然有着了解,他一定知道,卢植拒绝郎君的原因。“
  “既然如此,那咱们就快些回去,听听夫子怎么说。”
  虽然杨烈在后世熟知三国,但那毕竟也是演义中的故事而已,对于经学,后世不是钻研这些专家,有几个注意到这个时候的经学恩怨的?所以,一听家中夫子对此居然有着独到见解,马上有了兴趣,催促说道。
  杨庆看杨烈焦急的样子,马上笑着说道。
  “郎君莫急,夫子也来了缑氏山,正在山下为郎君选择住处呢。我们下山就能够见到夫子的。”
  杨家虽然如今退出了朝堂,但终究也曾经兴盛过,所以家中财货颇多,为了杨烈来洛阳求学,不但让许多人跟随来了缑氏山,还想要在缑氏山下购买一处地方,建立一座宅院,以便杨烈安心求学。
  这些杨烈是不关心的,但杨庆却是知道,夫子在他和杨烈到了这里以后,随后也带着一些人过来了。
  “那就直接下山。”
  缑氏山名气不小,但是山并不大,所以,没用多久,杨烈就见到了家里的夫子于然。在听了杨烈和卢植相遇的经过和心中的疑问之后,稍作沉吟,于然就有了答案。
  “郎君,是我疏忽了。这些本应该早些想到的,但是,却给疏忽了。是我的错。”
  “夫子不用自责,到是这中间还有什么古怪不成?”
  杨烈看到夫子的模样,不由拦住他的自责,好奇的问道。
  “经学相比郎君知道。但是,经学之中,也是有着古文一派和今文一派的争执的,到了如今,天子想要修订经义,勘定六经,要在洛阳太学那里刻经流传后世,作为朝廷的选材标准。你说,这两派会是个什么模样?”
  夫子很简洁的说了经学的派系争执,随后问了一个问题。杨烈根本不用考虑,脱口而出。
  “当然是争夺主导权了。”
  废话,都说了是为朝廷修订六经,作为以后的选材不熬准。那可胡决定着以后,是今文一派还是古文一派,在朝中获得进阶基础的东西,这是妥妥的道统之争啊。不管是那一派,岂能不竭尽全力,争夺话语权?
  “卢植师从经学马融,和郑玄属于同门,自然是古文一派,而弘农杨氏家传经学,却是今文大家,你说两者还不是对头?”
  夫子听到杨烈的回答,直接点出卢植和弘农杨氏的区别。
  “哪管我家什么事情?”
  杨庆直接问道。夫子笑而不答,杨烈直接说道。
  “我们姓杨,虽不同宗,却是同姓,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但那卢植号称当世大儒,不至于如此见识浅薄吧?”
  “不是浅薄,而是争道统。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古文一派,由于马融弟子众多,还有着一个经学大师郑玄的存在,所以大占上风,但今文一脉,却也不曾落败,毕竟朝廷之中,今文一脉大多身居高位,高官显宦居多不说,还一个个家世身后,本朝的两家四世三公的家族,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可都是今文一派的啊。”
  “当初卢植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上表请求加入,但由于南方,蛮族作乱,四府公推,让他去做了九江太守。他紧赶慢赶,平乱之后,就上书朝廷说,因身体健康原因,辞职回到洛阳。,马上主动上书,毛遂自荐参与石经的校订勘定。”
  “但马上传来庐江郡再次发生蛮族叛乱,朝廷因为卢植在九江郡担任太守时,对当地人有恩威信义,于是再次拜其为庐江郡太守。”
  “等到庐江乱平,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他这时再回到洛阳,石经已经即将完工了。他本想参与东观汉记,却被皇帝认为写书不是紧要的工作,便又拜他为侍中。”
  “当初卢植的任命,可是四府共举,才让他不得不去的九江。要说这其中没有今文学派的推动,卢植无论如何也是不会信得。”
  “四府推举?”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