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了不起的种田模拟器 / 第十六章.秉烛夜谈

第十六章.秉烛夜谈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直跟众人聊到很晚,毕竟需要解释的事情太多了。
  直到月色遁入云层,竹邬内才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目送着村民们消失在黑暗中,苏策缓缓的关上了院门。
  小丫鬟蹲在屋檐下已经睡着了,本来已经让她去休息了,可她偏要等苏策忙完,然后服侍他入睡才肯休息。
  “小环醒醒。”
  轻轻的拍打着她的肩膀,柔声的说了一句。
  “少爷忙完了吗?”
  小丫鬟伸手揉了揉惺忪的眼眶,脸上都睡出了衣服的印子。
  “都忙完了,你去休息吧,这里我来弄就行。”
  “那不行!”
  小丫鬟拍打着脸颊,努力的让自己清醒几分。
  “少爷您休息吧,这里小环来弄就好啦。唐小姐还在书房等着跟你商量事情呢,等你们商量完了,洗澡水我也烧好了。”
  苏策无奈的摇摇头,揉了揉她的脑瓜。
  宠溺一笑:“说不过你,那就麻烦你了。”
  “嘿嘿~都是一家人,说什么麻烦不麻烦。”
  ...
  书房里,亮着烛光。
  唐婉手捧着苏策的农耕笔记,反复的咀嚼其中的文字。
  无意看中了案牍上压着的笔记。
  柔声的嘀咕了一句:“不知子桓的功课有没有落下。”
  心生好奇的同时,缓缓的拿起了镇纸,四颗苍劲有力的小篆映入眼帘:农耕日记。
  正经人谁写日记,写来不就是让人看的么?
  这倒不是苏策的疏忽,多数机密都是用后世的文字书写。
  而这一本笔记却是大秦的文字,他把自己种植的经验一点一点的记下来。若是以后物色到了新的人才,那么他也能交托下去,或者是流传与世,为百姓谋福。
  翻开了褶皱的张纸,密密麻麻的文字映入眼帘。
  开明六月廿二:土地翻新成功,汇集水田失败了。
  杂交水稻的计划暂时要等上一段时日,我得想个法子让土壤里充满养分。
  四月廿四:种植前夕,心情有些忐忑。
  土豆亩产无疑会让大秦的百姓丰衣足食,但是清河郡土壤营养如此稀薄,真不知道能不能适合栽培土豆。
  四月芒种:土豆苗已经种下,为了保证实验计划成功,我只敢种植了一小部分,如果土壤不适合,我只能另寻其他。
  四月廿九:今日田野巡视,摸了一把沙土,温度有些较高,不适应幼苗的生长环境。适宜土温是十六到十八,我的想个法子造出温度计。
  五月端午:阳光强度不足或栽植过密,都会使茎叶徒长,块茎形成延迟。最少需要每天五到七个时辰的照耀,为了保证光线充足,必须打造一个大棚,若是光线一过,那就得用茅草盖上,让土豆苗不被阳光照耀。
  五月初七:好消息,土豆今天开花了。
  从幼苗出土到现蕾一般为二十到二十五天,如今十七天就开花了,这对于土豆的成熟期来说是个天大的消息。
  但是叶片太小,营养完全根本上。没有肥料的辅助,土豆将会失去很多的养分。
  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书写者无数的心情,悲伤、无奈、喜悦、泪水。
  虽然看起来枯燥乏味,但是让人忍不住下看,就好像自己跟随他一同在田野间奔走,迫不及待的想知道成熟的那一刻。
  一直看到后尾,不知为何,唐婉的眼里竟然带上一些水雾。
  苏策记载的事就到几天前土豆苗被冲毁的事情,只是短短的几笔带过,而在末尾却留下了小段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看得太入迷,以至苏策进了房间都没有察觉。
  “唐夫子也对农耕感兴趣吗?”
  苏策冷不丁的开口,唐婉这才回过神来。偷看人家的笔记,还被人家当场抓住,一时间也是有些羞愧不已。
  不过由于烛火的原因,苏策倒是没有看出来。
  为了缓解尴尬,唐婉岔开了问题:“子桓,这名叫土豆的作物,真能如你所说亩产千斤?”
  苏策倒了一杯凉茶,点点头:“只能说理论上可行,毕竟大秦的土壤并不是适合土豆的栽培。”
  “很多地方都需要改善,而其中需要走很多的弯路。”
  唐婉沉吟了一会儿,又追问道:“子桓是从何得知土豆的?”
  别人可能不会在乎这个问题,但是唐婉就是那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早就知道她会这么问,苏策也想好了应对之法。
  “偶然一天在市集闲逛,遇到一个胡商,听他的介绍也是心生好奇,所以便买下来试试。”
  胡商是异国的商人,经常从千米之外来到洛阳,用他们的国家的特产来当作交易的资金。
  有些东西稀奇古怪的,就连书籍当中都没有记载。
  唐婉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斟酌了一会儿:“刚才听你之言是打算建立名为公司的工坊,专注农耕之事。可清河郡的百姓虽然不多,可是也是需要大量的钱粮。”
  “若是培育不出土豆,那岂不是入不敷出?”
  她不理解公司的名字,想了一会也只能划分为自己熟悉的工坊。
  不过苏策的出生虽然是商贾,可近些年来生意低迷,她也是有所耳闻。想要养这么多工人,还是有些困难的。
  “唐夫子平日里只看诗词歌赋,什么时候关心起农耕来了。”
  将一盏茶推到唐婉的面前,轻笑道:“有道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知是嘲讽还是随口的玩笑,唐婉眉头微微蹙了起来,眼里还带着一丝不悦。
  随后的交谈之中,两人为此产生了争辩。
  其实苏策说的也没错,大多数的读书人确实不会关心农耕。
  贫穷是读书最大的困难之一。
  尤其是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书生来说,一边连饭都吃不饱,一边还要盘算晚上看书的油灯能支撑多久。
  尤其是笔墨纸砚,这些都是需要银两的。
  尤其是纸张和书籍,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这个世界的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出来,书籍都只能靠手抄复制拓本。
  一些豪门世家都会争相收藏书籍,并且视为珍宝,专门有藏书楼来陈设这些书籍。
  而拥有的藏书也成为了象征财富和地位。
  就拿出生书香门第的唐婉来说,她的祖父就有一栋藏书楼,号称洛阳第一,陈列的藏书比皇宫都多。
  穷人家的孩子没有钱请先生,上私塾,就只能靠自己摸索,学习进度自然要比别人慢一大截。
  其次,统治者们不会轻易让知识流入底层。
  一边采用愚民政策,一边筛选人才化为己用,以此来巩固自己的社会地位。
  你凭什么认为,十年寒窗能胜过人家数辈的基业和人脉。
  跟出身世家名门或者商贾巨富的读书人相比,寒门子弟很难有机会脱颖而出。
  要么天资聪颖,悟性极佳,无师自通。
  要么运气好,被有名的大儒挑为门下弟子。
  天生的差距,导致竞争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
  统治者、名门世家,都在束缚百姓的思想。
  很多扑在科举的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着无力的挣扎,到头来耗光了积蓄,酸腐书生穷困潦倒,却又自恃清高读书人的身份。
  透过现象看本质。
  烛火交映中,照在了少女绝美的脸庞上。
  苏策的一席话让她醍醐灌顶,多年来读书的理念被冲击的荡然无存。
  “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
  望着沉默不语的唐婉,苏策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
  没有机会,所谓的才华都是狗屎。
  他或许可以改变这些现状,造出印刷术让书籍涌入民间。
  但是有用吗?
  纸张造出来,第一个吸引的就是这些顽固派的读书人。
  豪门会盯上,财阀会盯上,甚至皇家都有可能盯上。
  到时候什么都改变不了,反而会使情况加重。
  有这闲功夫,他多花点心思种田不香吗?
  等时机成熟了,这时候在谈这些事,那才是真正有利与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