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就在东部征吴晋军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时,西部征吴的潘宁和吴国大军,展开了大战!
此时西部的三路大军,吕蒙的大军被吴太子孙登率兵阻挡,而越兮正攻打武昌城,晋军负责指挥的庞统又战死!吴帅的步骘便和凌操决定,正好借机集中优势兵力想击败潘宁的大军……
这天凌操出来挑战潘宁,潘宁身披白袍,手中的霸王枪金光闪闪,一催宝马“惊帆”出阵来战凌操,不一会凌操不敌,凌统一见父亲只能招架,也一催战马来助战,潘宁以一敌二毫不惧怕……
步骘便叫朱然和李通二将再去相助,太史慈虽然觉得这样胜之不武,但孙权己经把太史慈的指挥权,交给步骘,自己也不敢多言。
潘宁挥舞着霸王枪,却是越战越勇,吴国四将一点便宜也占不到,步骘便又令太史慈前去助战!
太史慈不敢抗命,只好提枪上前助战……
正危机之时,东面有快马“快航”载着一小将杀来,手中持“五虎断魂枪”,大喊道:“吴将休得猖狂,难道晋军无人吗?”
原来是关羽亲自率军前来支援迎敌,打头的小将正是新“五虎上将”中的文鸯!
文鸯加入争斗,潘宁压力立减,不一会,典杰和周仓、吕杰三将也上前助战,五人捉对厮杀起来!
吴军没了优势,文鸯枪挑了吴将李通。八大猛将之一的典杰用铁锤先砸死朱然战马,又一锤击碎了朱然的脑袋,红的、白的流了一地……
凌操本来体力不支,吓得拨马便逃,凌统见势,虚晃一招也败退而回,太史慈却对战晋将吕杰,一枪刺死了吕杰,但见己方纷纷败退,也拨马退回营中……
文鸯见吕杰战死,心中大怒,催马向前追击,无奈吴阵中乱箭齐发,只好退回。
关羽的援兵和潘宁大军兵合一处,安下了大营,再想破敌之策!
不久为了守住吴都长沙的北部门户,奉吴帝孙权旨意,来助战的除了太史慈所部和助战的凌操父子所部,又来了徐盛率的五万人马,陈武的四万骑兵,以及朱慈、牛贤和文聘的三路增援大军,共七路大军,四十余万人马,排下八百里连营!幻想阻挡住晋军的前进!
王琦和孔明得到消息,决定传太子王俊亲率在京的炮兵二师前来助攻,只是可路途太远,暂时不能帮助关羽速胜。没想到没等太子到长江边,关羽就大破了敌营,又创造了史上有名的经典大胜!
原来,关羽在吴军七路大军都集结在一处,实力强大!便心生一计,因为此地离洞庭湖很近,而地势西高东低,便令文鸯偷偷领兵去西部引洞庭湖之水,来个水淹七军!
由于吴国连年水患,孙权为防暴雨所治的洪灾,早命人在湖边高筑大坝,文鸯只须等大雨来时,拆除大坝便可水淹七军。文鸯便带人潜伏到湖边,只等关羽号炮一响便放水!
几日后,吴国联军势大,又出来斗将叫阵,关羽故意叫手下将出阵诈败,然后假装不敢出战,在营前筑土墙阻击,在里面射箭拒敌!
吴将们以为关羽胆怯,不知是计,却不知关羽筑土墙,真实的目的为防水!
此时跟随吴太子孙登出征拒敌的吴国谋臣鲁肃,听说关羽大军不敢攻击,反筑墙死守时,大惊失色,急忙派人通知步骘防备晋军水攻之计!
吴国孙权远贤臣重宠臣,为防手下叛变,派不善军事的宠臣步骘,皇妃步练师的族人,统领全军,注定了败局!
历史上的步骘平定交州,被封为大将军,也是一统帅之才,而由于历史的改变,步骘在江南多年以来都是孙权身边治国的文臣,此次初次领兵。
没等鲁肃派去的人送至书信。这日天降大雨,湖水暴涨,关羽见时机成熟,便下令士兵放响号炮,吴军见雨大,都躲避在营帐里,听见号炮,以为炸响的天雷,吓得更加不敢出来,只盼大雨快停!
只是大雨刚渐小,大坝中的积水便被冒雨的晋军打开,沿着文鸯领人暗出挖好的“水路”冲向吴军连营,吴军士兵盼来的却是决堤的湖水,顿时乱作一团,被大水冲垮了营帐,淹死兵将无数!
江南吴军虽会游泳,但大水如同洪水猛兽,淹得七路大军的连营中的兵将,哭爹喊娘,被冲走淹死数万人……
水刚渐退,关羽便引领大军用机关弩射击,吴国七路军又死伤无数,没死的四散乱逃……
关羽一战便用“水淹七军”之计,轻松击溃强敌,名声大振!(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