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炙热的太阳高悬在湛蓝的天空之上,散发出白色的光晕,慷慨的照耀着一望无际的大海,万里晴空中点缀着零星几片怕热的云朵,宛若这艘在浩瀚东海飘荡的福船。
福船,即福建船。
此船长约30米,面阔约9米,舱深4米,船首声高大如楼,首昂尾翘,上有一大一小2根桅杆,设瞭望台,白帆高挂,书着赤色的硕大的“郑”字,船头一门三米长的红夷大炮,船侧有36门佛朗机炮,船尾设一定风旗。
少年独自站立于高起的船首,默默无言的看着蔚蓝的大海,海中无风亦无浪,平静而深邃,一如他不和年龄、心事重重的双眸。
少年名为郑森,此行是从日本九州平户藩出发,前往老家福建安平。
“森儿,还在想念你母亲吗?”
一位白面长须、身披金漆山文甲、头顶长缨铁盔的中年人从船舵处缓步走到船首,站到他身后右侧,轻轻地拍打着少年的肩膀,话中含有无限的愧意。
此人名为郑芝龙,是郑森的父亲,现任大明福建海防游击将军。
少年一改刚刚的阴沉,稚嫩的小脸转过去,用还未变声的嗓音语气坚定的说道:“终有一天,我会接母亲回来,就像父亲接我回来一样!”
“森儿,是当爹的无能,不能带你母亲和我们一起回家,外公田川昱原是大明泉州人氏,但已是平户藩家臣,你的母亲出生在日本,也落了一个日本国籍,眼下日本紧闭国门,九州番不准许一个日本人离国,这次能接你回来,已经是大大的不易了!”
少年看着眼前这个是他父亲的人,心中百感交集。
郑森穿越到明末已有半年之久,这半年一直随着母亲居住在日本平户,从未踏上过神州半步,也从未见过自己这个父亲。
他虽然继承了这一世少年身体的记忆,脑中却只有母亲田川氏一个人把他拉扯到现在的辛苦,丝毫没有郑芝龙的身影。毕竟郑森此时只是一个九岁的少年啊!
许久,郑森嘴唇微动。
“父亲,母亲说您会来接我们的,可为什么用了九年?”
郑芝龙胸中一痛,慈爱的的看着自己陌生的儿子,郑家的嫡长子,陷入了沉思,恍惚间又回到了青年时期,那时候他还叫郑一官。
万历三十二年,郑一官出生在福建南安一个小官吏家庭,十七岁赴葡萄牙占据的澳门投靠舅父黄程,改名郑芝龙。
郑芝龙在同澳门洋人打交道过程中,学会了葡萄牙文、日语、荷兰语、西班牙语,接受天主教洗礼,取教名尼古拉,葡萄牙人称他尼古拉一官。天主教么,对他有好处他也就信了,再后来,那个平行时空中的南明永历皇帝不也信么。
天启三年郑芝龙转而依附日本平户华侨李旦,远赴日本,侨居长崎,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旦的属下,以父事之。李旦是日本幕府特许的官商,专门从事日本对外的贸易,是当地华侨的首领。
李旦副手颜思齐,统帅着李旦麾下的海上战船,横行东海,为李旦的海上商船保驾护航,也做些海盗生意,或者说是当时东海最大的海盗,李旦势力凭此远到南洋,便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也奈何他不得。郑芝龙因极其善于海战,成为了颜思齐的副手。
天启五年,日本华商的领袖李旦相继去世,其子李国助继承了他的事业,同年颜思齐于小琉球去世,李国助无法控制郑芝龙,颜思齐麾下的部众推举郑芝龙为盟主,郑芝龙继承了颜思齐的势力后,李国助转而成为郑芝龙下属,为他在日本经营。
当时郑芝龙一行共有十八位海盗首领,人称十八芝,名为:郑芝龙、郑芝虎、郑芝豹、郑芝莞、郑芝凤、李国助、杨天生、陈衷纪、施大瑄、洪旭、甘辉、杨六、杨七、钟斌、刘香、李魁奇、何斌、郭怀一。
郑芝龙不负众望,一边维持着日本、大明、东南亚的三边贸易,一边大力招募流民开垦小琉球。短短一年,郑芝龙麾下已然有商船、战船700余艘,十八芝的商业帝国中心设在澎湖,小琉球西北的群岛之上,处在东南亚前往日本的必经之路。大明海禁,为便走私,郑芝龙在同福建副总兵俞咨皋大战一番之后占据了福建东边的厦门、金门两岛。自此,郑芝龙的帝国版图:小琉球、澎湖、厦门、金门,已搭建完成。
天启六年,当时葡萄牙已占据澳门八十余年,西班牙人也占着这菲律宾,是为吕宋,同时在小琉球北部修起了军事据点,海上霸主荷兰人把葡萄牙人赶出马六甲之后,也在小琉球南部建立据点。
大明边疆已经有了西方三国的势力存在,小琉球岛上也有三国的势力,西班牙人在北,荷兰人在南,郑芝龙在中,其中属郑芝龙最为势大。
不同于李旦的以经商为主,海盗次之,郑芝龙称霸东海之后,肆无忌惮的做起了收保护费的工作,无论是大明、日本的走私船,还是葡萄牙、西班牙的商船,一视同仁,都需要向郑芝龙缴纳一艘船两千两的保护费,船上要悬挂着“郑”字大旗。
一艘船两千两的保护费,也足见当时走私海商所获之巨利。
只有一国例外,荷兰人拒不缴纳保护费,同郑芝龙摩擦不断。天启七年,郑芝龙击败驻小琉球荷军,二者才达成了表面的和解,但荷兰仍是驻留小琉球,仍不缴纳保护费,郑芝龙只得默许了。
彼时的小琉球,除了岛上土著,也确实没什么人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人口稀少,不多的汉人还是颜思齐、郑芝龙迁移过来的福建、浙江两地无家可归的流民,总数不过数万人。
诺大一个小琉球岛,上面区区几百个荷兰士兵,郑芝龙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继续纠缠,不单单因为荷兰人是硬骨头,不好肯,还因他有一个更加重要敌人要先对付,那就是昔日李旦的老朋友以及李旦在大陆最重要商业伙伴:泉州海商许心素。
李旦在时,许心素在泉州、厦门等大陆地区的购买丝绸等洋人急需的货物后,经过李旦之手运到小琉球,再转卖给荷兰人。
李旦不在之后,许心素的生意失去了保护,商船经常被郑芝龙为首海盗劫掠,生意一落千丈。敌人的敌人,荷兰人伸出了援手,出售给许心素许多的荷兰战船和大炮,可面对郑芝龙的大军终是杯水车薪。
无奈之下,许心素决定投身官府,他先以二万金买贿赂负责海防的福建副总兵俞咨皋,成为俞的心腹,而后招抚郑芝龙麾下杨六、扬七,当上了一福建水师一把总,归顺海盗皆归他统领。
是时,许心素势力极大,便是福浙官军水师难以望其项背,只因出身不好又是主动来投,不得福建巡抚熊文灿的重视,所以只落了个小小的水师把总。
大明这些官员骨子里傲慢极了,都是饱学之士,又怎么看得许心素这种“区区倭奴”!
可许心素不想这么多,他本就是商人出生,不计较那许多。在整合麾下势力之后,他撺掇着俞咨皋开始围剿郑芝龙。
下属杨六、扬七叛逃,许心素、俞咨皋水师围剿,让一直以来顺风顺水的郑芝龙大怒不止,发誓不死不休。天启六至七年,两年间,他同许心素、俞咨皋先后大战七次,大败俞咨皋,亲手杀死许心素、杨六、扬七。
许心素死了,用他的死指了一条明路给郑芝龙。
郑芝龙同官军作战时从不滥杀,俘虏明兵后都是好生照顾,完璧归赵,他对百姓也很仁慈,不但不杀人,还经常救济贫苦,这让郑芝龙在福建的名望堪比官家。
是不是有了宋江的既视感?
崇祯元年,郑芝龙得偿所愿,在杀死许心素之后,他终于成为了下一个许心素,因打痛了明朝水师,搞得巡抚熊文灿束手无策,加上崇祯刚刚即位为了稳定,朝廷破例招抚任他为福建海防游击、五虎将军,负责福建浙江两地的海防。
郑芝龙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澎湖,坐镇闽海,麾下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仍属郑芝龙统领,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
不久,郑芝龙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家,功成名就的他想到了还在在日本的妻子田川氏和长子郑森,此行他本是想以大明水师官员之位接回妻子,可日本幕府拒不放人,几经交涉之后也只同意放郑森回国,而田川氏不得已还留在日本。
郑森见郑芝龙陷入沉思的,转头看着远处越来越近的海岸,层层叠叠的青山向自己涌来,一艘艘出航的大船擦身而过,他安安静静地候在一旁候着,心中默念道:大明,我郑森总归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