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三国往事 / 第一百二十章 乐不思蜀

第一百二十章 乐不思蜀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乐不思蜀讲得就是刘禅。
  刘禅究竟是怎么乐不思蜀了呢?
  这还要一点点说起。
  自从刘禅投降以后,他的几个好哥们也得到了安排。
  刘禅的好哥们比如樊建,张绍,谯周,郤正,张通等人都做了列侯。
  虽说是好哥们,但蜀国灭亡以后。个个都分崩离析了。
  但刘禅投降以后,境遇也不是很好。
  刘禅的小名叫阿斗,据说刘禅母亲甘夫人因为夜里做梦。梦见了自己仰着身子,活生生地吞了很多北斗星,因此怀孕。
  所以刘禅的小名就叫做“阿斗”。
  刘禅因为是刘备的长子。
  所以在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以后,便立下长子刘禅为皇太子。
  后来,刘备为了让刘禅增长见识,掌握治国本领,刘备让其多学学《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
  这些书是由诸葛亮亲自抄写的,可供刘禅学习的。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治国,军事能手,教书育人也是很有一套的。
  后来,刘备又让刘禅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不仅如此,还令刘禅学武。
  《寰宇记》上有记载:“射山,在成都县北十五里,刘主禅学射于此。”
  虽然刘备生前费尽苦心培养刘禅。但刘禅最终没有保住国家。
  在钟会反叛之后,司马昭对成都的局势不是很放心。于是司马昭命人将刘禅和部分投降的蜀将押送到了洛阳。
  不过司马昭并不是要杀了这些人。毕竟东吴还没有收复。杀乐刘禅及蜀汉的旧臣。
  这样做,东吴的人会有想法。而这种想法将不利于日后战事。
  于是,司马昭对于从蜀地来京的这些人都采取了优待政策。并封刘禅为安乐公。
  刘禅的子孙及蜀国臣属被封侯的也有五十多人。并在生活上对他们多加照顾。
  但是,毕竟刘禅也曾为一国之君,这让司马昭难免有所担心。
  于是,大约是有意,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
  这就引发了乐不思蜀的经典典故。
  在宴会席间,司马昭特意嘱咐乐者演奏蜀中乐曲,并佐以歌舞助兴。
  这样一来,使得那些在场的蜀汉旧臣们想起了亡国之痛。
  于是,他们个个掩面或者低头流泪。
  而宴席上唯独没有反应的任,正是刘禅。
  刘禅不仅没有反应,而且还傻傻地怡然自若。无惧悲伤。像个没事人似的。
  司马昭看到刘禅没有反应后,便问刘禅:“颇思蜀否?”
  一般情况下,一个亡国之主。遇到这种情况下,痛心自己的国家灭亡。泪流满面。
  可是刘禅却没有一点反应。还对司马昭说道;“此间乐,不思蜀。”
  大家听后,都感觉“不料”。司马昭“不料”,因为他没想到刘禅会这么不堪,不太符合曾经一国之主的身份,颇为不哂。
  于是,司马昭对心腹贾充说:“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
  他认为纵使诸葛孔明在世,也不能将眼前这个人辅佐好,更何况是姜维。再说这二人已死,留下这个窝囊的亡国之主——刘禅。
  贾充也听出了司马昭心中的不岔——这就是与魏国鼎足的蜀主?我呸!——于是他赶忙安慰司马昭:“如果刘禅不是如此,您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灭掉了蜀国呢?”
  贾充的言外之意是,刘禅不思蜀,岂不更好?
  司马昭自然知道贾充的意思。于是二人皆“不语”,然后相视一笑。
  蜀国旧臣也“不料”。因为原来的蜀主,竟然说了这么没水准的话,看,人家魏国的人都笑了。这让原来的蜀国旧臣颜面何存?
  其实刘禅乐不思蜀是有原因的。
  刘禅乐不思蜀有两种原因,第一个是刘禅传承了刘备的基因。第二个是处于生命安全的考虑。
  先来聊聊第一种原因,刘禅是刘备的儿子。他父亲刘备,当年入吴做驸马的时候,也是差点乐而忘返,好在当时有诸葛亮和赵子龙。但刘禅不是刘备,随刘禅进京的也不是赵云。于是基因在作崇,使得后主在那悠然的环境下乐不思蜀。
  第二种原因是刘禅并非真的愚昧不知亡国恨,只是国势已然,大势已去,难有回天之力。以当时的情况下,亡国之主,寄宿在敌国京都,保命才是最迫切的任务。于是刘禅装傻卖萌,让司马昭产生“这个人没有威胁”的印象,最后,刘禅只活了六十五岁。
  其中有有一位叫做郤(读细)正的人。他看不下去了。
  此时,正好刘禅要如厕,郤正百年跟着出去了,并拉着后主刘禅说:‘’如果魏国王后这样问你,你应该流泪满面地回答他:“蜀汉贤人们的坟墓,还远在陇蜀之地,我的心时时刻刻地挂念着,很悲伤,天天在想这件事。”而且还因此闭目。”
  郤正说这样做司马昭或许能让我们回到蜀地。
  刘禅说我知道了。
  那郤正是谁呢?为什么他说的话。刘禅会听,会说“我知道了”?
  原来郤正是刘禅的一个好哥们。当初后主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遣使向当时兵临成都的魏将邓艾投降,便是这个郤正起草的投降书。
  而且后主钟会反叛魏国朝廷,导致成都大乱,刘禅便被迫向东迁往洛阳,诏令之下,形势危急,故而行动仓促,蜀汉大臣中唯有郤正与殿中督张通二人舍弃妻儿随行侍从。
  264年正月,刘禅到达洛阳,多亏郤正教导其交际礼仪。刘禅一举一动才没有犯什么大错。此时的刘禅不无感慨,悔恨自己太晚了解郤正了。
  郤正作为刘禅的好哥们。处处为刘禅着想。
  后来,刘禅听从郤正的建议,在司马昭再次问自己是否思念巴蜀时,便按照郤正所说复述了一遍,然后注视着宫殿的上方。
  郤正要刘禅这样做,大约是想让他仰望四十五度,然后装哭。可是刘禅哭不出来,只好闭上眼睛。
  这时候,刘禅只听见司马昭说:“何乃似郤正语邪?”
  刘禅一听,惊奇地睁开眼睛引得“左右人皆笑”。
  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师忠恳,从此就不再怀疑他了。
  刘禅也因此而得以善终。
  然而灭掉蜀汉的司马昭没看到那天,虽然他也不在乎;他真正在乎的蜀汉已经平掉了。蜀汉灭亡,这大大扩充了曹魏的版图,而如此大的功劳——直接建功的钟会,邓艾后来都死了——这也使得他在朝廷的地位不断上升。
  司马昭先是被封晋公,后来是晋王,然而他并没有打算自己代魏,他是想把皇位留给司马氏的后人。
  司马昭的野心在一步步的剧增。
  上一章的内容中讲到了钟会在反叛过程中死了。
  那被押回洛阳的邓艾是怎样死得呢?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