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穿成明 / 第三章 暗格

第三章 暗格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叶清扬走近中间一间房门,推了一下,推不开,一脚踹上去,门应声而开,踹完才想起来,“靠,这是古董啊。”再一看,“还好,没踹坏。”
  这间屋子三面全是大的书架,架子上满满全是书,有线装的,有布帛的,还有竹简。正面书架上基本都是些军事类的,有《战国策》、《论语》、《左传》、《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还有《吴子》。叶清扬的父亲是Z大历史系的教授,家中历史书籍也是多不胜数,茶余饭后总喜欢给他讲些历史典故,从小耳濡目染,以及长大后叔叔给他灌输的古董的知识,让他对历史古籍并不陌生。
  《吴子》又称《吴起兵法》或《吴子兵法》,是战国名将吴起的兵法。吴起是战国初期卫国濮(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做官,军事、政治才能卓越,兵家代表人物,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后世把他和孙子连称“孙吴”。《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流芳百世。此书据说是满清入关时已经失传,叔叔曾经派人在市面上收集过,现仅存《图国〉、《料敌》、《治兵》、《论将》、《励士》六篇,远非全璧。原来此书竟在张家,不知这书最后是如何流落的。
  右面书架上有《诗经》《汉乐府》《唐诗三百首》《白氏长庆集》《李太白文集》《杜少陵集》《剑南诗稿》,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叶清扬眼前一亮。
  传永和九年(353)农历3月3日,王羲之与文友、亲族谢安、孙绰等41人,修禊(一种临水消灾的礼俗)于山阴之兰亭。饮酒赋诗,王羲之乘醉作序,计28行、324字。酒醒后再写数十百通,均不如原作,乃称“最得意书”。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智永出家为僧,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
  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察出《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从此引出一段唐太宗骗取《兰亭序》,原迹随唐太宗陪葬昭陵的故事。这一段故事,更增添了《兰亭序》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气氛。辩才和尚擅长书画,将《兰亭集序》珍藏在梁间暗槛之中。唐太宗无奈之下派御史萧翼专程赶到越州设计骗取真迹。萧翼扮成一个穷书生,带着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一些杂帖拜访辩才,同他交了朋友,两人经常饮酒赋诗,评论二王书画,在酒酣耳热之时,辩才终于透露出他藏有《兰亭集序》的真本。萧翼使辩才视他为“好友”而失去警觉,将兰亭真迹置于桌案之上,不再放回梁间暗槛。一天,萧翼知道辩才外出,便潜入僧房,盗走了兰亭真迹。萧翼偷走兰亭真迹,来到地方官处,命令他传辩才面叩朝廷御史。辩才到后,萧翼对他说,他奉圣旨来取兰亭真迹,现在已经到手,特唤他来告别。辩才听后,气昏在地,惊悸痛惜而死。唐太宗得到王羲之真迹后,令人摹刻翻拓,赐给他的皇子近臣。到了他临终时,埋入昭陵。因此,这“天下第一行书”长埋地下。
  埋入昭陵的书怎么会出现在张家?叶清扬正在咋舌,忽然看到角落里有本《东坡七集》,这是叶清扬非常喜欢的诗人苏轼所著,因此想先翻翻看,再看《兰亭集序》不迟,刚抽出《东坡七集》,安静的房间里忽然发出咯咯哒一声,叶清扬愣了一下,接着正面的书架突然向旁边移开了一尺,墙面上露出一道暗格,叶清扬走近前,移开暗格盖子,里面放置着一个不起眼的盒子,打开盒子一看,是一本边角有些磨损,纸张泛黄的书,封面写着《青囊书》。名字很耳熟,但是想不起来在哪听过,再翻开里面的内容,并不能完全认得,只依稀辨认出华佗,以及一些中药名称。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