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一眨眼八百五十年 / 第九章 新的风暴

第九章 新的风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李兆对农业的政策一方面是提倡家禽养殖,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农民创新农具。
  是的,他自己不会,在他那个时代,随着人口因为大疫而减少,导致了传统农业的崩溃,而科技进步也让农业已经进入了完全自动化的时代。
  他就算是小学时去过农场,那也是现代农场,和这个时代的农业沾不到一点儿边儿,毕竟他那个时代的农业技术包括对核辐射的清洗。
  所以他只能依靠群众的智慧,而不是他的先知先觉和未来技术。
  同时他也打算让老农们能够识字,虽然这是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时代,但仍旧无法改变目前整体识字率并不高的问题。
  整个大宋,识字率大概有个百分之五左右都不错了,而这些人也主要集中在城镇之中,和人民军根据地没有任何关系。
  而且就算是识字,他们也不符合李兆的要求。
  因此他只能从无到有建立教育体系。
  但问题来了,整个根据地也就几个私塾的老学究而言,他们可不认同李兆这个叛逆。
  这不是他们对宋室有多高的忠诚,而是因为他们打算待价而沽,如果李兆愿意三顾茅庐,他们自然是会愿意帮助李兆教书,但李兆并没有这么干,因为在他看来,这些臭老九完全不值得信任,这是他们阶级性所导致的。
  只有真正由人民政权培养出来的老师才值得信任。
  所以他只能是自己培养老师,所幸经过基因剪裁,本人也勤于锻炼,要不然就这白天监督和视察工作,晚上办夜校能把他累死。
  “您的这些文字和我们学过的不太一样,是被简化的么?”这不在夜校的士官看着李兆临时编写的课本有些诧异。
  “没错。”李兆也是没办法,他虽然学习过繁体字和一简字,但真正在他那个时代广泛使用的还是被近代人称为二简字的简化汉字。
  “你们不能适应么?”
  “倒不是,我只是读了一年私塾,但改字和造字确实是一个大工程啊。”士官和村长们用崇拜的眼神看着李兆。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好了,我们继续课程吧。”李兆也是没辙,他现在只能对这些士官和村长们进行教育,不是他不想扩大教育,而是没办法,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他只能晚上集中这些士官和村长,对他们进行教育。
  所幸这些成年人或许有的比较笨,但对于学习知识的机会却非常珍惜,比那些熊孩子不知道听话到哪里去了。
  这让李兆非常满意。
  至于这些士官和村长们在学习之后第二天则是会教给村子里面的孩童和军队中的其他士兵。
  李兆也想要进行统一教育,但生产力不足的情况还是困扰着他。
  在送走了那些学员并让士兵护送他们回村之后,李兆也是陷入了思考。
  “您这样做短时间内很难见效。”这时在李兆身边的王兰有些担心的试探着李兆。
  对于李兆的各种改革,王兰也是很认同的,毕竟他是个聪明人,就算自己不认同,但他自己还是会说服自己认同李兆的各种政策。
  尤其是关于国家大事儿上的,虽然人民军目前只占据了九个村子,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个政权,但得益于李兆的保守,他们还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
  王兰自认为他就是李兆的丞相。
  虽然李兆只是把他当做副官就是了。
  “我知道,你说是十年树木还是十年树人呢?”李兆也不太敢确定,他自认自己最少还能活十年,按照能活十年的计算,他应该选择一条见效更快的道路。
  但他不甘心,既然自己已经到了这里,那么为何还要妥协呢?
  至于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作为一个讲唯物主义的现代人,首先想到的并不是人民可能会受二茬苦这种事儿,而是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做到自己能做到的,然后听天由命就是了,一切会变好的。
  “大帅您不必如此。”王兰虽然最初做着加入李兆的队伍之后等待他死亡瓜分遗产,但现在当李兆悲观的时候,他也有些物伤其类。
  “一切事物都有盖然性的,比如说我可能运气差点儿,死在了战场上,这个时间可能是过几天,也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后,也可能运气好点儿,寿终正寝活到一百岁。”
  “额,您说的对。”王兰对李兆最初和最后的猜想都不太希望发生,因为李兆如果真的过几天就死了,那么这个队伍就完蛋了,现在完全是靠李兆的个人魅力和武力在支撑这支队伍。
  至于所李兆如果二三十年之后再死,那么他未必能够熬得过李兆,要知道他现在已经四十岁了。
  “别奉承我了,准备休息吧。”
  “您不和那个姑娘一起睡么?大帅,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王兰带着一丝矛盾的心情说道。
  “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显然你们都误会了,如果喜欢谁那姑娘,就去追,我们不兴找媒婆那一套。”李兆也是不希望因为自己而耽误了李静善。
  “是这样?”王兰有些意外。
  “当然,我有过老婆和儿子的,至于继承人,虽然古代禅让制度只是禅让给亲属,但我们要比古人强吧,所以我会在感觉自己快不行的时候禅让,同时我计划每年准备一份遗书来指定继承人。”李兆想的很详细。
  在距离李兆他们不过一百多公里的南京应天府(现河南商丘),一位带着兵马的军阀也降临到了这里。
  宋徽宗赵佶的第九个儿子,在去年被封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带领着他一路保存下来的部队到达了应天府。
  “有汴京的消息了么?”一路对金军避其锋芒的赵构外表一副低沉的样子,但却难以掩盖眼中的喜色。
  对于原本并没有机会继承皇位的赵构来说,他发现自己可算是等到了机会。
  乃至于在河北对金兵的一再退让都成为了他晋身的一步步妙棋,其实那只不过是他没有把握取胜所以不甘心用自诩的千金之躯和金兵玉石俱焚罢了。
  “康王,并没有,道路上不少属于金兵的散兵正在大肆掠夺,我们的探子过不去。”和赵构一起从河北逐渐移镇到应天的黄潜善这时候有些为难的说道。
  “是么,和我们遇到的那些金兵一样?”赵构有些期待的问道。
  他们部队在移阵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几只金军雇佣的小股部队和乱民。
  虽然宋军除了西军之外再也没有野战部队在了,但河北兵马依旧可以依靠数量优势对这些敌人取胜。
  “其中有金军主力,而且金军并没有因为劫掠而损失组织性,之前宗泽虽然一路捷报,但不过是一些金军的外围警戒部队而已,金军主力仍旧在汴京。”黄潜善明白赵构的想法。
  在他看来随着徽钦二圣的被俘,眼前这位河北兵马大元帅登上九五的可能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所以他已经开始提前遵守君臣之道,开始为赵构分忧了。
  “那我们就这么等着?”赵构有些拿不定主意。
  “听闻淮宁府有人造反,我们不派人去镇压么?”这时,始终没怎么说话的康王副将汪伯彦则是轻飘飘的提出了一个问题。
  “廷俊的意思是?”赵构有些莫名。
  “当然是获得胜利了,与其和金兵拼死拼活,消耗禁军的兵力,还不如去镇压乱民,想必这些乱民在这个时候造反,一定和金人有关系吧。”汪伯彦说着他的想法。
  作为一个宋室的大臣,汪伯彦始终惦记着政治方面的事儿。
  如果说宋室有什么政治正确的话,那么一定是强干弱枝,但现在原本的禁军已经和汴梁的两位皇帝一样彻底成为了斗败的公鸡,失去了作用。
  而如果康王即位,那么他手里的军队就是未来的禁军。
  自然是不能用来和金军交战的,因为禁军主要的任务并非和外敌作战,而是在政治中作为皇权的保证存在,输给外敌,不过割地赔款,失去禁军,宋室必亡,这点自诩为宋室肱骨忠臣的黄潜善和汪伯彦都心知肚明。
  甚至率领孤军试图解救汴梁的宗泽也明白这一点。
  “好,那么我们就派人去消灭那些淮宁府的乱民吧。”赵构也知道,现在在失去皇帝的空位时期,并不能使用往日那种将乱民招安进厢军的做法,而是要乱世用重刑。
  采取直接粗暴镇压的方式以儆效尤。
  “不过,我们并不能让我们的本部兵马前去,我记得刘浩的部队在定陶吧,这件事儿让他们去干比较好。”黄潜善想了想之后觉得这种事儿不能脏了自己的手,只能让非嫡系部队去干。
  “没错,刘浩部之前作为宗泽的前军,还是有些战斗力的。”汪伯彦对这支部队也有一定的认识。
  “那么就这样吧,孤累了。”赵构目前对于政治上的事儿其实不太明白,但他还是愿意相信黄潜善和汪伯彦的。
  自然露出一副你们办事儿我放心的态度。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