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外行看史记 / 104章 屡有作为

104章 屡有作为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公元前313年,秦惠王12年,一手在战争中收获利益,一手在政治上改变形象。与梁王在魏国的临晋(陕西大荔县东)会见,向国际社会展现大国形象,释放一种明确信号,说秦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因国家小就欺负弱小,都是为了道义,维护国际秩序。看,和小小的梁国握手言欢,举杯畅饮。大家放心,我们是讲原则、讲道理、讲友情的。
  另一边,擅长把别人当做里肌肉来处理的里疾直扑赵国,俘虏赵国大将赵庄。
  同时,为了巩固关系和瓦解攻势,和另一大国楚国实行了人才交流计划。张仪跑到楚国当了相国。真不知道当时别国是怎么想的,来个人就当了相国,也不政审。估计是讲道义讲得迂腐了,循规蹈矩,认为别人也这样。于是,别有用心的人往往获胜。理由是,说好听的叫循时而变,说难听的叫不择手段。
  13年,另一路大军在魏章的率领下在丹阳(楚国的地盘,河南淅川县丹江北岸)打败楚军,斩首80000之众,还俘虏楚将屈匄(就是乞丐的丐)。又攻打楚国的汉中郡,占领六百里土地,从此楚国的汉中郡成为秦国的汉中郡。
  不仅直接打楚国,还有更不可理解的神操作。楚国包围雍氏(韩地,在今河南禹县东北),想占点小便宜的时候。秦国居然派里疾帮助韩国攻打齐国,帮助魏国攻打燕国。两个对手一下子成了小伙伴,政治总是变幻莫测的,需要就是合理的。估计占了人家的便宜,又怕临近的魏、韩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毕竟原来是一家人,索性让他们各自再找一个能够势力相当的对手,形成胶着状态,激化矛盾,自己再找机会取利。
  魏国、韩国也居然同意了。
  历史在后来人看来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但放到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必定是可行的,哪怕只因为一个当权者的愚蠢,或者是无奈。
  14年,占领楚国召陵(现在的河南漯河市),丹、犁(西南夷小国)不得不被迫称臣。11年,秦国公子通去蜀地发展经济的,不知怎么搞的,没有震住场面,蜀国相国壮杀了蜀候投降了秦国。相国壮也是脑筋抽筋了,杀了人家的儿子又投降人家,真不知道怎么想的,不过为了蜀地的安稳,秦国暂时没有理睬他。这一年,秦惠王死了。秦惠王干的不错,前后两个年号都干了14年,总共28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为子孙后代挣了一份好家业。
  接班人秦武王也很能干,一即位,韩、魏、齐、楚、越知道大势已去,抵抗也是败,不如减少伤亡,自己也享受一辈子富贵算了,都纷纷表示归顺。
  元年,秦武王在临晋(陕西大荔县)与归顺的魏惠王会唔,安抚一下,腾出手来处死了投降的蜀国国相壮,免得在后方捣乱。既然魏国归顺了,就得安几颗钉子,说归顺不是白说的,不具备合并的条件,就把张仪、魏章派到魏国去,死死把魏钉在原地不动。张仪、魏章毕竟是秦惠王的老部下,估计也有点不听话,索性派出去干活。又派兵把原来归顺的小国先合并进来,拿下义渠、丹、犁,吞到肚子里慢慢消化。
  2年,政治体制改革,设立丞相,双丞相制,一左一右,便于一个负责对内,一个负责对外,秦武王真正认可的还是里疾和甘茂,分别为左右丞相。虽然一老一少,只要对国家有利,就大胆启用。去魏国没多久的张仪很快死在了魏国。
  3年,和韩襄王在临晋(陕西大荔县)外会晤,依旧是钉钉子的手段,正好南公揭死了,就派里疾去韩国当相国。左丞相里疾走了,和右丞相甘茂商量,直言不讳说明自己把路一直修到三川(三条河,说法不一,一说泾水、渭水、洛水;二说韩郡,因黄河、洛水、伊水三川;这里代指洛阳,指的是周王室的地方),看看周王室的风景,死而无憾。问鼎天下,取而代之的野心暴露无遗。年轻人总是幻想一战成名,甘茂和封一块举兵攻打宜阳(韩地,在今河南宜阳县西韩城镇)。宜阳也不是那么好拿下的,坚持了好久,次年才攻下,斩首六万。随后,怀气愤、挟余威,渡过黄河,修筑武遂城的城墙,以备再战。吓得魏太子跑来朝见,一再表明自己的归顺之意,有坚持周朝分封制的意味,可以尊秦为老大。可他不明白,秦要的不是名义上的老大,是事实上的真正的老大。
  秦武王果然是武王,勇武过人,还不服气。将士们上前线打仗去了,他精力旺盛,不能临阵杀敌,憋得难受,喜好和勇士们比试力气。因为这是秦武王最擅长的,所以很得意。因此,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为投其所好当了大官。有一天,命运突然改变了走向。倒霉的秦武王和同样倒霉的力士孟说又相约举鼎比力气。有力气没脑子的孟说让秦武王赢了也就没事了,可一根筋的孟说不服劲,绝对蔑视权贵,誓与秦武王比个高低。结果来了,养尊处优的秦武王因突举过重,膝盖受力过猛而折断。重伤的秦武王毕竟是王,立即引起了一番骚乱,御医们忙做一团。忙到八月,炎热的季节,在依靠中药医疗的年代病情迅速恶化。不久,秦武王因举鼎这个爱好失去了美好而珍贵的生命。一根筋的孟说也只好一路跟着秦武王去了地府,身后跟的是怨气冲天的所有同族人。
  不应该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改变的仅仅是那么微不足道的率性而为。任性就是任命。虽然秦武王仅仅活了23岁,但极为锋利,驱逐张仪,假道伐韩,功绩不可抹灭。韩国是秦国东进的一颗钉子,秦武王早就有意拿下。里疾老成持重不同意,认为如果赵魏背后捅刀子,伐韩就会陷入背腹受敌的绝境。甘茂却不以为然,认为只要和魏国达成合作伙伴,就一定可以成功。甘茂的口才很好,和魏国商议好灭掉韩国一块分享,利益动人心,不劳而获迷住了魏国的眼,居然答应了。虽然攻打韩国的过程也很艰难,坚持了很久没有打下来,付出很多,不过,最终结果很好。没有魏国的插手,秦武王赢得了战争。
  秦武王死的比较早,娶的是魏国女儿为妻,尚没有儿子,但国不可一日无君,大臣们就商议立了秦武王的异母弟弟为君,这就是秦昭襄王。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