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外行看史记 / 第4章 三帝略事

第4章 三帝略事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再好看的戏剧也有谢幕的时候。黄帝驾鹤去,自有后来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这是规律性的动力在推动,因为不前进只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每一代人都背负着推动历史前进的使命。重任终于落到了帝颛顼的身上。
  帝颛顼高阳,很厉害,沉稳少言,思虑深远,对待别人又很仗义,能出手帮助的时候绝不会袖手。这还不算,能力还强,不仅充分挖掘经济潜力,大力支持农牧业发展,而且一如既往地重视天文,发挥神权的作用,规范大家的言行。在帝颛顼的领导下,华夏族又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很快,控制的区域北到幽陵(河北北部、辽宁西部),南到交阯(越南北部),西到流沙(沙漠地带),东到蟠木(扶桑,日出之地)。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不管是大神小仙,凡是日月能照射到的地方,都属于帝颛顼统治的区域。
  幽陵大致相当于幽州,也就是现在北京燕山一带,这是农耕文明停下脚步的地方。交阯是现在越南中北部一带,可见汉初赵佗南越国还是失去了不少地盘的。流沙是沙漠地带,也就是农耕文明无法跨越的区域。终于蟠木,更厉害了,是传说中的扶桑岛,也就是东方大海中的仙岛。所以才说日月所照,均是国土。可惜的是没有重视荒凉的北部地区,始终留下了隐患,不过也是当时经济实力达不到的缘故。单纯看疆域的大小,跟黄帝时期的区域大得多,重点是南部大开发,占据了较大的地盘。可以说,后代几乎没有能够超越的。
  帝颛顼的确很厉害,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迁哥对帝颛顼的尊崇。毕竟,五帝里面,用墨最少的就是帝颛顼和帝喾。与黄帝和尧相比,应该成就差远了。站在迁哥的角度思考,他因为受了宫刑,难免心生怨气,认为皇帝应该是人品第一位的,知人善任,让大家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可惜他忘记了,人品好不一定能当好皇帝,这个梗他只有默默地承受。迁哥写史,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一个活下去的理由,用这种事业来抵消精神上的打击,在旁人异样的眼光中支撑着生活。但是迁哥的视野始终是站在国家和民族角度上的,所以他对守成和开拓并举的帝颛顼很赞赏。
  帝颛顼的儿子是穷蝉。帝颛顼死后,玄嚣的孙子高辛接班,就是帝喾。
  高手就是高手,迁哥用墨深浅自如,那是相当的到位。就这两句话,很简单,都是事实。可放到一块说,还独立成段,就引人深思。事情绝对不会简单到像迁哥所说。按照迁哥的规矩,没有成事的人就不会写入历史,除非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某个大人物的家世脉络清楚,不得不点出;另一种就是别有用意。我们知道,穷蝉是帝舜的长辈,但是现在没有提及帝舜,就不应该说。很容易让人想,帝颛顼的儿子穷蝉没有接班,玄嚣的孙子高辛接班了,为啥?你猜,我不方便说。呵呵,只能呵呵!迁哥很幽默。
  其实帝喾也很优秀。比他的曾祖黄帝还厉害,黄帝只不过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学会了说话,帝喾干脆生下来就自己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厉害吧,别人的名字都是长辈给起的,帝喾的名字是胎里带的。
  他乐善好施,广泛照顾别人,却不为自己考虑,他能够明辨是否,解决百姓的争讼,即便遥远地方的事情也能依照规律处理好。观察入微,就像烛光一样能够照亮幽暗的角落。帝喾顺应天时方面也很到位,顺应上天的安排,也是采取黄老之术,了解百姓疾苦,使之休养生息。为人宽厚实在,素有威望,言之有心,有诺必达,赢得了人们的爱戴和拥护,从而天下收心。在与大自然不断斗争过程中,能够节流开源,合理使用材物,教育安抚百姓,让他们知道怎样扩大生产,用历法引导农业生产,尊敬鬼神,谦卑做事。帝喾赢得了巨大的赞誉,人们都对他感恩戴德,崇拜拥护,声名远播,使得遥远地方的人们也愿意归顺他。
  人生遇到困境的时候,总是会希望环境更好一点,不过环境我们有时候无力去改变,只能适应,甚至连适应都很艰难。帝喾没有赶上军事斗争的年代,作为守成之君,他并没有安心享受,而是知人善任,迁都于亳(河南商丘)就是为了自己守在前线打击犬戎,对待少数民族没有斩尽杀绝,而是赶跑就算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政上。流传至今的四季就是帝喾设立的,可见帝喾的心思主要用在了民生上,在帝喾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巨大发展,人们生活安定富足,缔造了盛极一时的盛世。
  排在第三位的是帝尧放勋。
  迁哥说把能赞美的词都给了帝尧,不仅伟大,连形象都是与众不同,成为人们敬仰和追求的对象,大家都是他的粉丝。和各位大佬们和平共处,握手言欢,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简直就是完美世界。在迁哥的眼里,帝尧已经完全神化,人们对帝尧的拥护达到了顶峰,迁哥对帝尧的崇拜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认为这是无可争议的完美人物。也的确是帝尧创造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让人憧憬的时代,让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还有传说说尧是赤龙转世,还编了一套神乎其神的故事。这也说明,从尧开始,华夏民族的图腾已经是龙了。他出生于丹陵(今顺平县伊祁山),唐尧部族所居的保定唐县、望都一带,处于太行山西坡与华北平原衔接地带,河流密布水患较多,于是尧将都城迁到了山西临汾,后定都太原。最后他的墓地在山东鄄城县(juancheng)。
  看到这里不仅怀疑,一个人真的可以做到这么好吗?最后翻了翻资料,先秦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和墨家两个学派势力最大,号称"显学"。墨家从儒家脱胎,两家都以尧舜为号召。也及时从那时起,尧才成为古昔圣王。为了迎合学说的需要,既是伦理道德方面的理想人格,又是治国平天下的君主楷模。
  还有一个疑问,帝尧出生于河北,工作在山西,墓地却在山东鄄城。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故世后都要回到家里去,怎么会葬在外面八竿子打不着的地方?《吕氏春秋》记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境内。只能说明一件事实,帝尧僻位后远离了政治中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