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未来22世纪 / 《未来22世纪》的教育将退潮

《未来22世纪》的教育将退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未来22世纪》教育将越来越暴露,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就业。今天21世纪为止的教育,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发达”的时期,未来22世纪的教育将有所退潮。所谓“最发达”是指教育资源超配,后进国家指望着教育拉动增长,典型象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国家;欧美国家则错误地转向高福利,以为“教育从起点上减少阶层差距”,这两者的观念,都与社会学原理相冲突。教育只是劳动力资源的投资,如果不能在就业上得到回报,教育充其量只是个人的爱好,而就业岗位的供应,就远不是投资教育就能获得。因此教育不可能提动经济增长,更不可能直接增加就业。教育只是家庭和社会财产的消费,在消费的过程中可能产生自生的就业,但只是在正常就业上普遍提高了文凭。长此以往,最后就是博士扫大街找口饭吃,当然拉动不了经济。这就是日本等的“教育拉动经济增长”的荒谬之处。教育只能被动的适应就业市场,就业市场的增长则取决于市场经济,这是所有问题的关键。
  欧美国家以国家福利的形式,过分投入教育,也不能拉动他们的增长和就业。事实上欧洲的大学生失业和啃老,与中国目前的困境是不遑多让。大学生的教育,大部分情况下,不但是浪费金钱,而且是浪费生命。学生不能从学费高昂的本科中获得就业机会,只能继续读研究生,但也只是进一步地浪费资源。如果本科教育的费用是个人家庭负担,那么就会构成个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这种情况已经广泛的出现在中国的家庭之中。如果是国家负担,则只不过是养一大帮年轻人,在学校里谈情说爱,将就业的压力推迟到本科毕业后。这是法国和西班牙的情况,也许还包括英国在内。
  本科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脱节,是造成东西方几乎是共同的教育困境的原因。而实际上教育与就业的脱节,甚至在中小学义务教育时期就出现了。与就业关系的脱节,导致了西方的中小学教育时期的放羊,美其名为“素质教育,快乐教育”,而为了弥补日后就业所必须的教育,宁愿在课外再追加各种培养班提高班,到不同的大学面试。恐怕这才是美国今天教育的真实一面。中国的情况,由于有着大政府科举的背景,而有所不同。它也说明了中美两种国家教育路线的适应原因不同,美国由于缺乏大政府提供的科举就业,所以中小学教育放羊的同时,关注于为日后升上私立名校和获得奖学金而努力。而中国学生的目标就是高考,以便最终从政府手中,得到市场上不能轻易得到的就业机会。从后者来说,中国的中学教育与就业的关系,要较美国更密切,但是就业出路的途径,由于被大政府的资源侵占而更大程度地局限在政府手中。由此可以发现,政府消耗资源对教育和就业的影响。
  由于我们假定《未来22世纪》是相对更市场经济的时代,所以判断未来22世纪的教育,将较21世纪要退潮。它表现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大福利体制退潮,中小学的义务教育退潮,并更大限度地局限于本地社区的居民,而适应后进国家的移民增加。中小学教育更接近于毕业后的就业,中学毕业生或直接对口于职业教育,或为商业化的本科教育作准备。中国这样的国家,不太可能在保持大政府举国体制的同时,还能保持作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政府规模如果不缩小,为市场经济腾出资源的话,中国会越来越贫困,而不可能继续保持着邓改革以后的较良好的发展形势。由于我们假定中国也将更接受市场经济,因此也就等同于假定了中国政府会相对地缩小,也因此科举高考也将因为政府就业岗位的减少而相应退潮。
  发达国家的就业,取决于它们福利制度的退潮,而确定能够为市场经济及其就业,腾空多少资源。这也是目前欧洲的经济环境落后于美国的原因。不发达国家的就业,取决于他们的政府是否更少地管制,政府规模及其税收是否能得到限制,以便为市场就业腾空资源。我们已经假定,后发劣势对后进国家的不良影响,因此预计后发国家也将如今天的中国和印度以及南美和非洲一样,就业困难因而劳工运动高涨。这意味着基础教育既是这些国家财政难以负担之重,本身也对就业没有太大的意义。因此它们的民众会继续保持在低教育的半文盲水平,而高等教育既昂贵又低效。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