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玉凤王传 / 第十八章·分赃会议

第十八章·分赃会议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面对围城,鲁王急的是焦头烂额却又不知所归。倘若鲁国亡了国,他何去何从?他的臣民又何去何从?现在,沦陷区的鲁人过得如何呢?其实头两问不说,这第三问,纯粹是杞人忧天。楚凤军队入城,约法三章:不扰民、不破坏、不掳掠。但要求鲁人不反抗。然后各沦陷城池开仓济粮,除了部分收归军队外拨出一部分救济贫困百姓,再将余粮调入都府统一协调。民众有了粮食又有了安定的环境,也就没有了反抗的动力。这叫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实普通百姓对生活也没有什么奢望,平平淡淡、安安静静,自个便安稳了。百姓是安稳了,作为统治阶级的鲁王------这些个肉食者却是不安稳了。鲁王满心指望这些百姓造反,打乱楚凤的后方部署,却没料到楚凤对待鲁人的态度良好,终只得捶胸顿足、无计可施甚至是痛骂这些家伙无耻卑鄙。楚凤军却已经准备待命,景叡一声号令,围城之军尽数奋勇向上进攻。
  鲁军其实抵抗不了,士兵每时每刻都在死亡。但鲁王仍旧抱着一丝希望:燕国援军
  殊不知,千里迢迢向南救援的燕军远在晋国的北大门外便遭遇了强烈的阻击。秦晋联军唯恐不能阻挡燕军的脚步,个个奋勇争先。燕军连续七日寸步难行,救援曲阜遥遥无期。其实,秦晋他们这么卖命的真正原因是想着战后广大的鲁国土地将会要分配给各战胜国,秦晋二国由于并未做什么实质性的军事支持(虽然出了兵但好歹连一根敌人毫毛也没有给咬下来,主要的“苦力”都是楚凤联军,甚至攻入鲁国的只有楚凤、齐和吴越,而吴越又基本上是楚凤的了。若是如此,秦晋便难以在鲁国得到土地上的一杯羹,倘若不动一动大动作,怕楚凤不认账。而曲阜这边,楚凤大军用起了公输班早先给楚国设计的云梯之械,曲阜无墨家,号称儒家之大本营,无人能当。再加之云梯被景叡稍加改进,被牢牢的固定于城墙上,墙不倒、梯不断;梯子的材质为铁刀木,此木长于南方,在今天连斧头都极难砍断,何况是先秦的青铜器就更难了。因而尽管鲁军仍然抵抗剧烈,四大城门还是先后沦陷了。鲁军纷纷退至鲁王宫守卫,连城内粮仓都没来得及转移。然而鲁王宫内粮食只够吃一天了。是夜,鲁王召集还忠于他的臣子们商量对策。在白天时,不少大臣投降了楚凤,他鲁王的身边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臣了。军队除去守城折损和投降的人也仅仅有两千余人。鲁王已经意识到危机不可避免了,他此次召见诸臣的目的只有一个,托孤。苍天并没有让他顺利完成托孤事宜,当晚,得知粮食短缺的士兵们开始暴动,以镇南军现都统(其实本来只是个校尉,由于校尉以上军官全部战死,他侥幸当了都统)文奎为首的镇南军残部叛变了。镇南军远离家乡鲁南且本是根牟和颛臾旧国之人、不是鲁国人。他们的家乡已经沦陷了而亲人安好,他们便没有什么战意了,自然更不会想着为鲁王献身。反叛是迟早的事了,不过是因为没有多少粮而提前爆发罢了。在内外攻击下摇摇欲坠的角楼塌了下来,鲁国的旌旗、连带曲阜城防军和鲁王宫卫的卫旗轰然倒地,鲁王宫沦陷了。鲁王不甘也不敢让楚凤军俘虏,于鲁王宫大殿上纵火,自刎而亡。景叡一面命令诸军不得伤害百姓和降卒,一面命令救出火中的鲁国王族余脉。而因为火势过猛,鲁国王族几乎无人生还。此消息传到中都和防州,公输错大哭,自刎身亡,中都因无人指挥开城投降,中都城防随他的自杀而瓦解;谦夋命令诸军打开防州城投降,对此的前提是不杀百姓。楚凤联军本就不杀百姓,所以这其实不能算作要求。当然,楚凤方不会傻傻的说这个要求我们已经做到,你们换一个吧。至此,鲁国境内最后一批抵抗势力投降,鲁国大公子姬宋本在鲁国东南部边疆历练,闻报鲁国被灭,他连夜令军士前往海边备大船,第二日清晨出发,乘诸军对海防不够重视的晌午时间驶离大陆,大船顺风顺水飘向未知的海外世界。
  鲁国在这一天正式灭国。然而,景叡内心其实根本没想过要灭掉鲁国,这也是他下令救助王族、官员的原因之一;当然,孔子所云的:“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也是对当时时代保留世系宗亲的传统之阐述。在这一点上,景叡与孔子还是持有相似观点的。不过,事实上他还是出于一些功利性目的,而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真君子。此行此举,他还有更深妙的意味。他需要完整的而又带傀儡性质的鲁国王族再次掌握鲁国军政大权,鲁国以赔款、割地的方式补偿各国损失;而景叡则完完整整的逐步渗透进而将偌大个鲁国偷偷地塞进了自己楚凤的腰包。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他却没料到鲁王的刚直不屈-----直接以焚火自杀的方式几乎终结整个鲁王室。这下,仅有的鲁国王族年岁过小,无法完成他所期望的傀儡统治,迫不得已,景叡不得不思考怎样分地的问题了。一整夜,景叡都在与司马文、公孙凌等人偷偷商议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倘若分配不妥,严重的会造成联盟的瓦解。好在最后,对策还是从云逸口中出来了。景叡宣布,于次日上午联盟开会,商讨鲁国土地问题。悄悄的,他会见吴越代表,把台词串通好了。如此,准备已经充足随时可以召开一场类似于巴黎和会的“分赃会议”。
  次日,在齐国宣布加盟南盟后,“分赃大会”正式召开。景叡提出,此次战争的功劳主要在楚凤。这是句公道话,众人没有否认。“除此之外,吴越二军和齐军都对此作用重大。当然,秦晋的阻滞也不容忽视。据此,我觉得可以将曲阜至中都以南的西部地区即由曲阜至薛地划归楚凤;以北的地区即曲阜西至中都东达艾陵的以北地区划归齐国;东南地区则交由吴越;至于曲阜城,我认为将之一道划归楚凤不过分。”听完景叡这一段话,晋国代表有些坐不住了,他刚要起身质问秦晋怎么办,却被秦国代表拉住了。秦国代表一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那一头,在划明所提及的区域后,景叡接着道:“对于秦晋二国,距离鲁国较远,倘若分配旧鲁国的土地,怕是难以派遣官员进行管理,所以我认为可以改将旧卫国由楚丘向西南沿黄河水道至旧郑国边界以西的土地转交晋国。具体事项日后将由楚凤军方与晋方再行交涉,可否?”这个提议不错!晋国代表算是满意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景叡并没有给秦国任何补偿,秦国代表也没有任何的意见。本身晋国准备问询秦晋,是想在分赃问题上将秦国拉到自己的战线上,增大己方筹码,现在目的达到,晋国便不再关注秦国的问题了,这一小小的举动不知不觉却又是给秦国方面心中更添芥蒂,也为日后秦国的举动埋下伏笔。其实,景叡早已偷偷给秦国打了个预防针。秦王早就知道景叡准备亲率军队攻打巴国和蜀国,以巴蜀之地交给秦国作为补偿。而又因为秦楚皆属边隅国家,且秦晋曾经闹翻的往事为秦晋留下了隔阂,再加之秦老丞相与景叡的关系,秦楚关系急剧升温。经过再三权衡,景叡决定给秦国一个崛起的机会-----巴蜀。巴蜀之地,向来以其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与丰饶的物产闻名。蜀地之成都,一直被誉为天府之国,也是秦国虎视眈眈良久的沃土。如果能够攻下巴蜀,那秦国无疑多了许多与诸侯拉锯的资本。而又由于楚国已经发现抵达巴蜀之地的小道,先借道秦国灭巴蜀后赠巴蜀与秦国,若秦国有叛盟之心,则楚国出兵巴蜀,一举割裂秦国那时重中之重的重要地区巴蜀,如果巴蜀已是建为秦国粮仓,就让秦国上下无粮可用、甚至是借此可威胁秦国都城雍城。秦国相当于在他楚凤的掌控之中了!自然,这还没能完成他景叡的野心:他所追求的是来一次堪比周王的大一统,再次统一天下。凭借这一股势力,他对角逐天下又增添了几分信心。
  由于齐人的加盟,南盟这个联盟名称显然不合适了。景叡改南盟为同盟,楚凤、秦、晋、齐、吴和楚越在曲阜签订章程,七国同盟正式建立。此时,景叡又不得不头疼起来:他的联军还有两个大敌,一个是有决心与之决一死战的燕国,另一个是长期与周王朝对抗并利用运动战一次次躲过灭国危机的猃狁族中山国。燕王不傻,知道景叡下一步棋早晚下到他的燕国,他一次次命令军队在燕国名将府余的率领下南下侵扰,不过被秦晋联军给围追堵截、拦住了。攻燕,他私下认为时机不成熟。那么,就必须给联军找点事做。没有征伐,联盟就没有联的动力,内部的矛盾也会一天天显现。他只能选择先行用战争战事缓和矛盾,再进一步解决诸国矛盾。那么也就意味着景叡必须率联军打击一个国家。可对于中山国,景叡就更没有信心了。曾经晋国大举进攻中山国,结果损失惨重,主将观虎被活捉的事例血淋淋的摆在他面前,他不敢冒险。虽然,诸国看似对他言听计从,实际上这不过是他威望的一个高峰期,倘若在高峰期失败,结果不堪设想-----他将在诸国中失去威望和领导权。若那时他想夺回领导权,就势必要对这些不服他的诸侯王大举征伐,此行会对楚凤帝国的元气和实力大打折扣。
  正当他有些不知所措时,司马文提出了一条建议。他的建议是,攻打莒国。如果,不打开地图,几乎没有谁会想起这个曾经强大现在小弱的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已经在鲁国征伐、齐国趁虚而入、内乱和齐国两次进攻等一系列折磨性的问题后一蹶不振,虽然他在一连串的反击后成功摆脱齐国控制,但其自身实力却是一步步走向低谷。此时,只有攻打此国,才可以既保证了胜利的结局,又减小了损失。可公孙凌却有不同的见解,他并不认为应当攻打莒国或是攻打燕国、中山国。他的策略有些门道: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攻打楼烦和山戎,一路西征讨伐巴蜀。当然,巴蜀得暗暗进攻,景叡本人必须亲率联军攻打北方二部,如果攻下,则可对燕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同时整个中原疆域也能扩大数倍。
  再三斟酌,景叡决定按照公孙凌的方案行事。他调上官龙率龙武卫、公孙凌兼掌凤武卫和凌云卫以回防楚凤南疆为由,撤走南下而暗地里向西讨伐巴蜀二国。此时,门口侍卫官来报:“王上,门外有一人求见,说是现将此简交与您,再看您选择见还是不见。”景叡打开竹简,简上但书:“悉知将军将于近日攻打北之戎部,恳请将军定要攻城也请放过城内百姓!”景叡阅读毕,大惊。
  这个人是谁呢?先前已经略有提及。他,便是原在稷下学宫,后因观天象得知帝星在南而南下的书生仁宽。话说他南下后却得知景叡统兵攻鲁,又日夜兼程北上。他听闻了景叡即将攻下鲁国的消息后,连夜勘察地图,最终得到身为名将级别的景叡一定会选择攻打北戎部落,再次整合联军的结论。故而才会出现景叡大惊的一幕。毕竟,景叡才刚刚确认这条计划,恍然间还未及一个时辰便被人得知,这可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他迫切希望、也不得不选择召见这位书生仁宽。在得知前因后果之后,景叡又为此人才干极为震撼,他自然而然的萌发了将此人收为己用的想法。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