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而道又非常玄妙深奥,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领会、精通。学了一段时间后,有些人知难而退了,最后张角只留下八位有才能的弟子,他们分别是马元义,张曼成、波才、彭脱、卜巳、赵弘、张伯、梁仲宁。
这八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马元义来自洛阳,张曼成来自荆州、波才来自豫州……。
张角专心调教这八个人,经过几年的学习,这些人学有所成。张角便让他们出师回到老家,并帮助他们在当地建立起新的道场,开始给人看病、讲道。这样张角的弟子就遍布各州,信徒慢慢有数十万之多。
张角将这些信徒分为三十六方,大方有一万余人,小方有六、七千人,各立首领。
张角眼见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越做越大,不禁心生豪迈,他借用《太平经》中的一句话:“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诩为“大贤良师”。
马元义作为张角的大弟子,深得张角的器重。此次又能为饥民们担保借来粮食,更加令张角喜爱。
徐奉和封胥见邺城的瘟疫已经控制得差不多,又到广宗和钜鹿巡视了一圈。
钜鹿是张角的家乡,那里没人不知道张角。徐奉心想张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奇人,能叫大家如此信奉和热衷呢。
徐奉命人把张角请到钜鹿府衙。
张角此时已是一名长者,他身穿道袍,带着二名弟子来到郡府衙。
看到钜鹿太守,张角赶紧深施一礼,说:“小民张角拜见太守大人。”
太守对张角说:“这位是皇帝派来的上差徐公公,想与你聊一聊,这边坐。”
张角跪坐在太守对面的席子上。
徐奉见张角浓眉大眼,二目炯炯有神,气度不凡,知道这是位人物。
徐奉对张角说:“请问张天师,什么是太平道?”
“回公公,太平经又叫太平要术,讲述的是如何得到太平盛世的诸多要素。”张角正言道。
“那你说说看,想要得太平盛世需哪些要素?”
“首先,是自律。人的欲望无限,如不懂节制,就会生出许多祸端。所以,太平盛世的第一要素,就是君王要懂得节制与自律,养生亦是如此。”
“有道理!”
“君有君道,臣有臣道,民有民道,各司其职,天下才能太平。”张角说。
“士人说宦官该被诛杀,天师觉得如何?”徐奉绷着脸问。
“《易经》上说,‘上天垂示法象,圣人效法它。’天上有四颗宦星,守护在帝星的周围,因此设宦官。然人无完人,金无赤金,宦官中也有好坏之分。对于有罪的按律处罚,其余人等并无罪过。”张角娓娓道来。
“好!这话我爱听。”徐奉满意地说,“天下士人竟想结党把我们全部杀光,实在太可恶了,难得遇到像你这样开明之人。摆酒宴,我要与张天师一醉方休。”
徐奉没想到竟与张角有说不完的话,二人从养生之道论到治国之道,听得徐奉频频点头。
最后,张角还把徐奉多年未愈的腰痛病给治好了。
“张角可不是一般的人,比那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儒家弟子可有用多了。”徐奉心中暗念。
第二天,临行前。张角把三卷《太平经》赠与徐奉说:“《太平经》此等宝书理应由皇上御览,放在我等小民手中,实在是糟蹋了,请公公大人帮我献给当今圣上。”
徐奉犹豫了一会儿,说:“惊动圣上之事,都要万分小心。”
“小民这里有一万钱孝敬公公,另外还有三棵老山参给公公补补身子。”张角急忙说。
“山参是个好东西,小的们收下。”徐奉高兴地对手下人说。
张角对官场略知一二,深知宦官就是皇帝的眼睛、鼻子和耳朵,如果此时不让他满意,日后在皇帝面前诋毁太平道几句,自己绝没好果子吃。
徐奉拿了钱,自然高兴。回到宫里,打算把《太平经》进献给汉灵帝。
道家向皇帝献《太平经》,这可不是头一回。
早在汉顺帝时,有位名叫宫崇的方士把几卷名叫《太平清领书》(太平经)的经书献给朝廷。
可自汉武帝后,朝廷独尊儒术,罢黜百家,有司称此书妖妄不经,拒绝了这本书。
二十几年后,一位名叫于吉的方士,不甘心,又一次把《太平经》献给东汉朝廷,可还是没能引起皇帝的注意。
这次张角第三次把《太平经》进献给皇帝,再次希望引起朝廷的注意。
徐奉到了宫里,首先向灵帝交差,跪下说:“请皇上放心,冀州的瘟疫不会扩散了。”
汉灵帝面呈疑虑地质问道:“瘟疫可是长腿的妖怪,你说不扩散就不扩散了?”
徐奉加着小心说:“奴才在冀州遇到一伙高人,他们会控制瘟疫。”
汉灵帝好奇地问:“高人!?是些什么人?”
“太平教徒,他们用特殊的方法治理瘟疫,效果很好。”徐奉低头说。
“太平教是什么?抬起脸说话。”汉灵帝板着面孔说。
“太平教信奉老子,追求太平盛世,又会养生治病,这是他们的经书。”说着,徐奉献上《太平经》。
汉灵帝命人接过《太平经》,看里面讲的是如何得到太平盛世和长寿养生的道理,轻轻点了几下头儿。试想想哪个皇帝不想天下太平一帆风顺呢?又有哪个皇帝不想长命百岁呢!
汉灵帝看了一会儿,露出一丝微笑说:“很好,放在这里吧。”
徐奉长出了一口气,心想今天皇上心情好,总算没挨训,赶紧退下。
……
张角献完《太平经》后,一心等着奇迹出现。如果皇帝相中了《太平经》,把他召进宫去,自己就会像张良一样,成为皇帝身边的“帝师”。
刘邦身边有张良,刘宏身边有张角,这最好不过了。
那样自己这个自诩的“大贤良师”就名符其实了,张角这样一想,顿时兴奋不已。看来,自己家的祖坟是要冒青烟了。
可苦等半年,宫中没有传来任何的消息。
张角心急,把大弟子马元义找来,对他说:“我请徐公公把《太平经》献给当今圣上,这已经快半年了,要不然你去京城问问?”
马元义一拱手说:“为师傅分忧是弟子份内之事,我这就去京城为您打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