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月亮已经升的很高,皎洁的月光照在大地上,让本来当主角的几盏汉式宫灯显得特渺小,充分的演绎了莹火之比皓月。
没过多久,黄叙感觉到本来嘈杂的声音嘎然而止,应该是酒宴的正主出场了。
一个的老头带领着一个小姑娘出来了。做上了主位。
不用想,这一定是蔡邕,黄叙抬头看着蔡邕,更多的是关注蔡文姬。
蔡邕没有黄叙想象中的那么苍老,这个时候蔡邕刚刚五十岁,还正值壮年,多年为官积攒的威严庄重,让这个中年人很有气质。蔡文姬略显青涩,发育的还是不是很完全,但绝对是一个美人胚子。
蔡邕在此先拜谢诸位给老夫薄面,老夫今日在此设下酒宴,宴请洛阳才子,其由有三。
这第一事吗,就是老夫与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共同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天子许之,邕乃亲书于碑文,其文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公羊》、《论语》二传。共二十万余万字,今天第一事,便是请洛阳才子遍观石文,订正改进。
“蔡中郎之石文订误正伪,平息学子在学识上的纷争,为我各学子提供了儒家难得一见的奇文,我等拜谢蔡大人。”说话的是卫仲道。
卫仲道就是蔡文姬未来的第一任丈夫,出自河北卫家,卫家是河东最大的世家,在那里有着极高的声望。初兴于汉名将卫青,和立为皇后的卫子夫。卫氏家族就是从那一刻起平步青云。
这个卫仲道年纪和黄叙相仿,依照他的家族地位坐在中间左右的位置也正常,因为蔡邕的院子地方不算太大,通常的左右摆席的话,根本就摆不开,所以,所有的人都是坐北朝南,而蔡邕坐南向北,学子梯次排开。
“本来在黄叙的印象中,卫仲道应该是个病秧子,现在看着还好。像是有点才气的新生代,也是,要不蔡邕能看上这个女婿吗。黄叙给自己疑惑解释的总是那么快。”
“请问这位才子名字。”蔡邕一阵欣赏的表情。
“在下河东卫家卫临字仲道。”卫仲道达到。
检测卫仲道数据
卫临字仲道资质ss
职务县令
巅峰统帅80武力50智力96政治103
技能文才,政治天赋异禀
备注:夭折劫
检测到ss级高手,获得积分200
这个夭折劫好狠啊,其实这个卫仲道不错的,还给我加了不好积分,对他感觉不错。话说他这天赋不错,要不要救他一下。如果救下来的话,一个世家的人,也不可能对我归心,弊大于利,无益。
可惜了,人才!!!这个是老子见过的第一个政治超过100的人才啊!政治这个东西提升特别慢,现在自己才有80,还是这段时间,凤凰山庄的大小事端操劳,升的才快一点,在家的时候几乎不怎么提升。
黄叙在这正好能看到坐在正中间的袁绍的表情,袁绍的表情很难看,啥时候不是年轻一代不是以他为主,这个卫仲道哪里跑出来的,跟自己抢风头。这个卫仲道还真不是洛阳城的人。他恰好到洛阳来,听闻蔡邕的明月酒宴,才递交了拜帖。
“石碑为缘由其一。缘由其二,就是老夫最近新谱一曲,《熹园梦月》,请才子聆听一二。”蔡邕继续往下说。
“此曲乃是小女和老夫共同谱写,小女自幼热爱音律,四岁习琴,五岁抚曲,七岁可做曲,今日小女一十三岁,已然在音律方面超过老夫,此曲说是老夫谱之,不如说是小女谱之。”蔡邕老脸上满是骄傲,蔡邕可是老来得女,四十岁才有孩子。对孩子的宠爱几乎是无可附加。孩子也争气。
灯光很暗,现在蔡文姬站起来,才看的清,“千古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啊。”蔡文姬不是和煦,不是华丽,不是清纯,不是可爱,而是淡雅,淡淡清清如若无物,回眸一瞥国色天香,一股文气逼来,最精粹的淡雅书气。和刘绾儿纯洁可爱差距很大,蔡文姬十三岁显得太成熟,不好。
随着蔡邕示意,下人抬上来一把七弦琴。琴尾有些许焦黑,黄叙想到了自古以来的名品,蔡邕制造的不是有一个名极一时的焦尾琴吗。今天看到古董了。
蔡文姬翩然而至,向着大家行了个礼,这蔡文姬黄叙看着有种熟悉的感觉,可能是黄叙看美女都有这种感觉,但那也不一样,蔡文姬刚十三岁,在黄叙的想法里蔡文姬还是个初中学生那个层次的。黄叙正想着蔡文姬以后要不要整一下,蔡文姬就开始了。蔡文姬十指飘忽,那手法就算是练武之人凭借内力也很难达到,这就是术业有专攻,熟练的问题。
这琴弹得感觉是超出了黄叙的认知,这就是中国的精粹,超脱外族前面的文化。这种纯粹的文化不是未来电音就能代替的。黄叙也被琴声陶醉了。
这琴声是那种不停留表面,却触及灵魂的洗礼。
曲罢,蔡文姬依旧是行了个礼,坐回蔡邕身边。
“请问各才子,谁能用一句话,评价下小女的琴技。”他要考验才子的学识,就是这些人的才华。
袁绍第一次没抢到话语权,这次当然不会放过。出口就说道。
“一曲心神动,只盼万曲来。”
袁绍还是有点底蕴的。
“好!”蔡邕品了一下。这个写的还是不错的。
“这位才子是。”
“在下袁绍,家父司空袁逢。”
“司空的儿子!”
“这就是袁绍啊!”
袁绍这话一说,后面的才子议论起来。袁绍的能量挺大的。
听到后面议论,袁绍的高傲的头颅又抬高了点。
“原来是袁司空的儿子,不错,不错”蔡邕说这句话,不知道是诗写的不错,还是作为司空的儿子不错。
袁绍说过后,卫仲道也接了一句。后面几个才子也有说的,虽然都和袁绍的评价水平差不多,甚至卫仲道还有一个年轻人比袁绍要好一点,但是碍于袁绍的面子,蔡邕只是粗略的评价一下。
黄叙,看着出头鸟差不多飞光了,打算也出头一回。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黄叙不要脸的盗窃了半首杜甫的诗。
这首诗的水平可就高一点了,这个时代的诗句大多比较简短,超过五言的诗句就比较罕见了,黄叙这首七言诗,众学子听着别扭,但是品一下其中的韵味,就感觉很优雅了。把这曲子的等级瞬间从凡曲升级到了仙曲,其效果飘忽超凡。引得人们认为是七言的效果。这些学子都是洛阳的精英,让洛阳诗词界对七言绝句的研究突飞猛进,引领了时代的潮流。这当然是后话。
“好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请问这位才子你出自哪家。”提问的不是蔡邕,而是袁绍。连袁绍都感觉这句是拨了他的面子,不怼黄叙一下不痛快。
“在下是天下酒家,易空易星辰。”黄叙答到。
“原来是商贾啊。”黄叙话声刚落,袁绍的嘲讽之意从话语中散发出来。
黄叙也不是受气的人,刚想懟回去。
蔡邕看形式不对,急忙圆场。“原来是易空啊,听说易先生送个老夫的宴会三十坛仙人酿,老夫在这谢过易先生了。”
“举手之劳,何足挂齿,晚辈特羡慕蔡中郎的大才,今日一见,分外欢喜”
“易先生客气了。”
“这其二老夫也说过了。”
“那么老夫就把宴会的第三点原因,也就是组织宴会最重要的是一条原因。今年老夫举孝廉还有三个名额,老夫打算,从你们中选出这三名孝廉佳学。”
今日,不管世家寒门皆可以才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