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前右相陈宜中去年五月不辞而别去了占城,赵昺事后让谏议大夫张世平下旨让其在占城收集粮食,于今年二月送粮到琼州。
从陈宜中出走的五月开始,朝廷连战皆胜,后来竟然登陆广州,一直关注着中原形势的陈宜中后悔不已,当时就想要回国。
只是被皇帝的旨意所拘,不敢当即便行,又想着这是不是朝廷的回光反照,也想多观察一段时间再定行止。
等到后面又传来朝廷平定两广,这才下定决心还朝。于是尽力收集了二十万石粮食,于二月十五直接将粮食运送到广州。陆秀夫和杨太后亲自出城迎接左相。
一时之间,朝中大臣们对前右相回朝大加赞赏,对于他的不辞而别,选择性地忘记。
陆秀夫不知道如何安排这个前右相,朝廷现在空缺出来的位置,都是在才收复回来的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将朝廷一品大员贬去做一省巡抚,这得要皇帝下旨才行。
朝堂之上的一品大臣位置,早就被皇帝安排妥当。自己这个左相正当五路大军全面进攻时节,五路大军所需要的各种物资,陛下在出征之前,一再叮嘱,要他亲自筹集、调配。因此也不敢轻易交了出去,只能让陈宜中还是领着左相的俸禄闲居。
闲居的陈宜中并不闲,每日里到他家里拜访的官员、士子络绎不绝,大家一起共义时事,都认为当前朝廷已经背离了当初太祖以文治武的初衷,现在朝廷重视武功,就连士子都被派遣到军队最基层去充当教员,给那些士兵们启蒙,教那些士兵们识字,让士子们跟那些粗人一样训练,让所有士子的颜面何存?这些人都愿意拥护陈宜中出来拨乱反正。
陈宜中对这些人的议论全都认真地听着,时不时的微笑以示鼓励,这些大臣们互相之间议论更加激烈。
随着到陈宜中这里拜访的人越来越多,士子中间就有一些人开始质疑陆秀夫一人独掌朝堂,对各地官员任免皆由他一人作主,使有才之士上进无门,现在想要补缺,大多需要从雷州军校出来才行。
此次朝廷五路大军迎敌,钱粮也尽是由陆秀夫一人调配,实在是太过独权。这些上门前来拜访的士子、大臣们互相倾诉着自己的想法。对于这些陈宜中尽都只听不说,常常微笑着听这些人的议论,每次都是整治酒宴尽心招待。
短短十几天时间,朝中大臣对陆秀夫的评价从力挽狂澜,到独*夫权臣。
以至于今日一群年轻的谏议大夫上书弹劾他擅权独专,蒙骗皇上,重武轻文,妒贤忌能,明知左相陈宜中回朝也不交权。
按宋朝惯例,大臣被弹劾就应该上书*请辞,在家等待事情查清之后再行上朝,只是陆秀夫现在管着五路大军所有物资调配补给,不敢请辞。
这又给了那些谏议大夫们更多的口实,第二天朝堂之上弹劾陆秀夫的言论更多更激烈。
当时朝堂之上,嘈杂不已,朝中支持陆秀夫的大臣们据理力争,只是论不过那些年轻的谏议大夫们,一个个的败下阵来。
眼看此事闹得越来越大,杨太后拿出赵昺留下的旨意支持陆秀夫,算是暂时安抚下去。
闹事这群谏议大夫们,一直以来就是跟着朝廷,从杭州到福州再到泉州直至到海上,他们都是一直跟着的,对于朝廷来说,这批人是最忠心的臣子,他们对朝廷虽然没有功劳,苦劳是瞬有的。
对于这批人的安排,当初赵昺也是用了心的,雷州军校的招生,一直都对他们有政策倾斜,只是这些人一次次的都放过了这些机会,对于安排官员到地方上去执政,也对这批年轻士子们有所考量,只是他们清谈有余,实干不足,赵昺实在是不敢放任他们到地方去主政一方。
只是这次朝廷大举反攻,如此重大的行动,能够写进史书的壮举,朝廷之中参与的只有左相及他手下的户部,让这些年轻人们非常失望,他们也想参加进来,为北伐事业做贡献。
赵昺早早就提醒了陆秀夫,军国大事,当以稳妥第一,这些年轻官员和士子们,清谈时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实干时总是不愿意从小事做事,一心只想做大事,无论如何不能让这些人参与进去。
这次借陈宜中从占城押解粮食回国,群起而攻之,希望能够将陈宜中推上相位,五路大军北伐成功。那么自己这群有功之臣,肯定就是朝廷拨乱反正,北伐成功最大的功臣。
杨太后回宫之后,忧心不已。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一个万全之策,只得将今天朝廷中发生的事情,写信让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帝手里去。
进入到三月中旬,朝堂之上每日里就只有弹劾与反驳这二种声音,所有的事情都围绕在一件事上,那就是左相陆秀夫是否应该继续在执撑朝政。
这些日子以来,就是有皇后力撑,也没能清除那些反对左相的声音。陆秀夫每日里大部份时间都要花在回复那些不断提出新问题的官员们身上。
现在已经有官员在质询无名县内大宋科学院里的事情,这些官员们认为普通工匠竟然享受官员待遇,是对所有士子的蔑视,同时无名县仅仅只是一个制造物品的地方,严禁百姓自由出入,是左相为了独裁的表现。
为了表示抗议,当天下午就有十几名士子强闯无名县关卡,被刘清下令全部抓捕进无名县,无论何人要求放人,都被拒绝,刘清回复,所有擅闯无名县的人,仅有皇帝才能放人。
第二天,朝堂之上所有大臣尽都向左相施压,要求左相与太后下令放人,陆秀夫派人持太后懿旨进入无名县,刘清接旨后,回道:“皇帝临出征时,叮嘱臣下,无论何人,擅闯无名县,立刻击毙。然后再查擅闯之人受何人指使,昨日擅闯之人,一者人少,二者尽是士子,所以臣下才尽数抓捕,现在他们尽在无名县内,等候皇上旨意。”
第三天,有大批士子集结,准备再闯无名县。左相得到消息后,赶到广州南门处,苦苦劝说,这群士子群情激愤,誓要进入无名县,解救被抓进去的士子们出来。
眼看这群约二百人的队伍就要进到无名县关卡处,对面士兵们已经将关卡封闭,床弩上弦,无名县内,刘清在关卡后面咬牙切齿,也不知道是在骂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