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叶落铜城 / 第十九章 兴办学校

第十九章 兴办学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随着国民党军队在各个站场上的节节败退,到了一九四八年,人民解放军逐步由战略防御进入战略大反攻阶段。
  据刘运成讲,山西各个解放区已连成一片,阎锡山的国民党部队已退守太原一带。人民解放军正集结重兵,对太原城发起大规模进攻,山西全境解放指日可待。刘运成还兴奋地告诉齐安贵,自己大儿子因作战勇敢,多次带头冲锋陷阵,被军区授于二等功勋章,还荣升为营长。
  随着解放战争的深入进行,又有大批逃难者来到铜官一带谋生,而其中主要还是来自河南。他们中的大部分很快分流到充满危险而又苦又累的各个矿井……
  齐安贵好久没有见到自己的恩人吴掌柜了,不知为啥,最近有点想念,再者他还想听听吴掌柜对势局的看法。到了秋季,他带着从陈掌柜陶瓷厂搞到的一套精品茶具和老乡从河南捎给他的一捆红薯粉条,乘坐火车来到耀州去见吴掌柜。
  吴掌柜见到齐安贵很是兴奋,热情拥抱,也难免揶揄他一番:“兄弟,你现在是赫赫有名的齐大掌柜,咋还能想起来看看我?我真怕你摸错门了。还好,没有忘记你大哥。”
  说得齐安贵很不好意思,他连忙笑着解释道:“大哥,你真的误会了。你不知道现在各个矿加起来有两千多人,人多事杂,本身煤矿就是个危险的活,稍不留神就要出事故。我天天提心吊胆,唯恐出啥事。人命关天呀,我的大哥!”
  “兄弟,哥只是给你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吴掌柜见齐安贵一脸认真的样子,倒笑了起来。
  吴掌柜见齐安贵拿出那套精美的茶具,爱不释手,赞叹不止。
  “我一看就知道是陈掌柜的手艺,”吴掌柜拿到眼前欣赏道:“你看这做工,你看这画纹,啧啧,都是上乘。”
  “没想到我哥对瓷器挺有研究,慧眼识珠啊!对,这的确是出自陈掌柜之手。”
  “我只是喜欢而已,根本谈不上什么研究。”吴掌柜谦虚地摆摆手。
  齐安贵突然发现吴掌柜的桌案上摆着几幅字便凑了过去。首先映入他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悟”字,与其说是字,倒不如说是画更妥贴。那分明是位虔诚的佛教弟子,在恭敬地聆听对面的得道高僧讲经念佛,真是字形画意!奇妙极了。第二幅书有“马到成功”四个字。那个“马”字活脱脱就是一匹四蹄奔腾、昂首翘尾的骏马。
  吴掌柜见齐安贵聚精会神地欣赏自己的几幅字,便上前解释道:“赋闲在家没事,练练字。”说着把下面压着的几幅字摊开让齐安贵看。
  齐安贵一看,更不得了!原来上面布满了梅花篆字。猛一看,以为是字在翩翩起舞,仔细看看,恰似梅花飞舞。再翻开一张,让人惊叹!一幅画鸟图案浮现眼前,定睛细看,原来竟是“天道酬勤”四个画鸟字。真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亦字亦画!字与画巧妙融合,浑然一体。
  齐安贵被这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神深深震撼。
  真是大饱眼福,叹为观止!
  “太妙了!”齐安贵不由脱口而出,由衷赞叹。
  “喜欢你就挑几幅拿回去。”吴掌柜笑道。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齐安贵欣然翻阅,随手挑了几幅。
  吴掌柜拉开抽屉,拿出几枚印章让齐安贵欣赏。“瞧,这一个是巴林鸡血石,这个是昌化鸡血石,这个是寿山石,这个是田黄石……”
  齐安贵一边听着吴掌柜介绍,一边仔细观赏着这几枚色彩各异、光滑如玉的印章。那鲜红斑驳的鸡血石仿佛鸡血渗入了石纹,浑然一体,娇艳无比;那金黄泛着油光的田黄石,彰显尊贵和庄重。它们虽然色彩斑斓、纹理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温润细腻,凝如膏脂,一看就知价格不菲,堪称珍宝。另外还有一个造型似龟的砚台,看材质和做工,也属上等珍品。
  吴掌柜解释道:“这砚台是广东肇庆出产的端砚,属于四大名砚之首,那几块印章都是章料中的极品。这些都是儿子托人从外地捎回来的。他知道我喜欢练字,就想方设法、四处打听弄回这些宝贝。”
  齐安贵真是大开眼界!
  吴掌柜告诉齐安贵,这练字如同练功,需要凝神静气,摒除杂念,专心致志,眼、手、心协调一致,从运笔到收笔,吐纳之间,一笔下来,一气呵成,有修身养性、延年益寿之功效。
  齐安贵觉得很有道理。
  到了中午吃饭时间,吴掌柜问齐安贵想吃什么,
  “哥,我想吃荞面饸饹。”齐安贵答道。
  “哎,这就对了。说明我兄弟没有忘本,还记得我们相识时候的味道。”吴掌柜笑着马上吩咐人去做。
  齐安贵吃着还是当年那个味道的荞面饸饹,思绪回到了十年前。想到自己当年有幸结识吴掌柜,带领大家逃难到铜官这个偏僻之地,开矿挖煤的经历,转眼已经十年。这十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时过境迁,可齐安贵觉得这一切好像就发生在昨天。
  “时间过得真快啊!恍惚之间,咱俩已经相识十年了。”齐安贵发出感叹。
  “是啊,转眼之间咱俩都老了。人生就这么几十年,匆匆而过。”吴掌柜也有同感。
  2
  到了晚上,吴掌柜让人炒了几个菜,和齐安贵坐在一起对饮。这时李管家走了过来,他看见齐安贵忙热情打招呼,齐安贵发现李管家明显老了。毕竟十年了,岁月不饶人啊!
  齐安贵请吴掌柜谈谈对局势和以后形势发展的看法。
  吴掌柜与齐安贵碰了下酒杯,然后一口喝下。他压低嗓门悄声说道:“我看这国民党统治者就像《封神榜》中的商纣王一样,气数已尽,在劫难逃,败局已定。改朝换代、共产党掌管天下那是迟早的事。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共产党赢得了民心,肯定能赢得天下。”
  他接着又与齐安贵碰了碰杯,说道:“其实早些年我就看出来共产党不简单,早晚要成气候。那时候陕北的红军首领谢子长等人在咱这耀州照金闹革命,和当地共产党组织一起建立红军根据地和边区政权。号召穷苦农民起来打倒土豪恶霸,把抄家没收来的钱财土地都统统分给贫苦百姓。那些穷苦百姓个个扬眉吐气,踊跃参加红军,一心跟着共产党干。兄弟,如果换着是你,你也会这么干,对吧?他们不像国民党自己内部整天明争暗斗,贪污腐化,假公济私,拉帮结派,相互倾轧,从不为老百姓着想。”
  吴掌柜分别给俩人斟满了酒,接着说:“这共产党的领袖可不是一般人,他领导红军从南一路向北,冲破了国民党多次围追堵截,历经千难万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哦,对了,延安你知道吗?就在黄陵北边,黄陵你不是去过吗?”
  他见齐安贵点点头,接着说:“共产党领袖可是个大气魄、大胸怀的人。你可能也听说了吧?三六年底,张学良、杨虎城为逼国民党抗日,发动兵变把国民党统治者扣留在西安,并通电共产党商议对策。当时共产党与国民党有不共戴天的仇恨,要是放在别人,早就把国民党独裁者杀了。可是,共产党的领袖们,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力排众议,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形成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你说,能有这样领袖的政党能不成就一番伟业吗?”
  齐安贵点头称是。
  吴掌柜又说道:“我看过共产党领袖的一些文章,深入浅出,论理深刻,雅俗共赏,通俗易懂;其思想深度和政治高度非常人能比。特别是他写的《论持久战》真是高屋建瓴,眼光独特。他深刻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现状,精辟阐述了中国在经过全民共同长期艰苦抗战,必将赢得最终胜利的论点。真是论点鲜明正确,论据翔实确凿,令人心服口服,发人深省。从而纠正了某些悲观失望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指出了中国抗战的正确方向和前途,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也使国人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
  他呷了一口酒接着说道:“前几天驻防三原的大儿子回来,我就告诉他,脑子放灵光些,要见机行事。既然国民党大势已去,一看情况不对,马上投诚起义。听说部队上要任命他为国民党的少将师长,我对他说,千万不要因为那顶看似光鲜的帽子丢了性命,成了国民党炮灰。如果那样,就太不值了。俗话说:识势务者为俊杰嘛!你说呢兄弟,对不对?”
  齐安贵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知道吴掌柜这番推心置腹的话,实际上是为自己指点迷津,指明了方向。
  “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使兄弟我豁然开朗,看清了道路。”通过与吴掌柜的交谈,他的确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深深悟出,以后只要跟着共产党走就有光明前程。
  “哎,对了兄弟,你孙子孙女不都在铜官嘛,还有矿上那些小娃都闲着没事,你为啥不办个学校教他们认字?好让他们以后长大有出息。”他喝了口酒,接着说:“你知道这学问啥时候也离不了,没有学问成不了大事,以后只能干些下苦的活。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兄弟?”
  齐安贵拍了拍脑门,“哎呀,大哥,你说得太对了!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其实我早就该办这个学校了。我真该好好谢谢你大哥!”
  第二天吃过早饭,齐安贵谢绝了吴掌柜的盛情挽留,早早乘火车回到铜官。刚进家门他马上召集亲朋好友商议办学校的事情。一听说办学校大家全力支持,可一提到哪里去找教书先生时,又都犯了难。
  齐安贵思忖了一会儿,拍了拍脑门,“哎,有了,咱可以贴告示招聘,薪金优厚,不信招不来。”大家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齐安贵派人找来一帮泥水匠,又让人从砖瓦窑拉来所需的建房材料,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一所崭新、排列整齐的十间青砖蓝瓦学堂展现在大家面前;整个学校占地十五亩,教室宽敞明亮,校园广场也不小。学校大门旁边悬挂着由齐安贵亲自书写的白底黑字“铜官第二高小”的校牌,显得格外醒目。那边告示一经贴出,前来应聘的多达几十人。经过筛选留下十五名。应聘者有不少来自煤矿工人,这让齐安贵暗暗惊诧,没想到这不起眼的煤矿上也是藏龙卧虎之地。齐安贵的儿媳妇小兰,因在家上过两年私塾,也自荐前来应聘,被破格录用。齐安贵聘请秦耀富为学校兼职校长,他爽快地答应了,并抽出时间也为学生们传道授业。
  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奠礼,窑主崔元礼、马战彪等还有孙矿长、白局长、陈掌柜、秦耀富等社会名流悉数出面捧场,连铜官县府也派人送来贺匾,上面镌刻着“捐资办学,功德无量”八个烫金大字,场面隆重而热闹。
  作为校长的秦耀富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向齐安贵这种出资办学,利国利民的高尚品格表示最诚挚的感谢,接着又鼓励学生们刻苦读书,长大后报孝国家……
  学校实行六年制,由代课教员严格管理,学校免除学生所有学杂,教员薪金由齐安贵发放。此事轰动一时,连本地的不少孩子也前来报到就读。齐安贵的孙子孙女,还有王石头和魏凤英的儿子,包括齐心的儿子、宋有财的仨儿子等矿工子弟都来到学校学习。
  学生们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们坐在教室里,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认真听先生讲课,如饥似渴地汲取文化知识。
  从此铜官结束了只有一所高小的历史;而从此人们只要经过铜官第二高小时,老远就能听见里面传来朗朗读书声,这也成为铜官一道亮丽的风景。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