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古都之恋 / 第七章 鼓楼东街吃凉粉

第七章 鼓楼东街吃凉粉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往东便是鼓楼,同样坐落在十字街中心。
  “鼓楼可是最亲切的了,小时候常在这里玩。每当我看到匾额上的‘瞻云就月’,我就会想到古代的官人中秋节时,在鼓楼上合家欢庆的场面……”经过鼓楼时,林风对晓彤说。
  “为什么一定是鼓楼呢?城里有好多高楼啊,比如说乾楼……”
  “是了,大约是受了这匾额的影响吧。看东边这个,‘云开春晓’,好美的景啊……”
  “又是一个牌楼啊,‘鼓楼东街’,哎呀,多的都不想看了。”
  “这个石牌楼,总让我感觉到最上边小小的斗拱托不住那宽大的檐顶。”林风说。
  “哦,是啦。精雕细琢,倒是挺漂亮的。你说是不是再好的东西,见得多了也就不稀罕了……”
  “那你就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好东西呀。”
  鼓楼东街,自古繁华,各式商铺鳞次栉比。
  现在虽然已不是商业街了,称之为民俗街更合适一些。商铺都是按着旧时恢复的,很多门前的抱鼓石、拴马桩,都是老物件,精雕细刻的线条早已被风雨剥蚀了,然而那些豪放的粗线条,在岁月的打磨中,蜿蜒明灭,愈见古朴的风韵了。
  各家大门上的铺首威严庄重。隔扇门的小门环则精巧细致。
  一对黄铜的长方形铺首,上下镂空雕花;中间画上人物图案,为两个孩童莲间戏水,荷花亭亭,鱼跃水面,远方还有蝙蝠,寓意吉祥。
  林风不由得掏出手机来拍照。
  “拍这个干嘛啊?”
  “拍下来,回去再仔细地看。”
  “有用吗?”
  “喜欢就好。”
  “快走吧,中午了。”
  “哎哟喂,可把二位盼到了。”飞燕说。
  “我们早已饿得饥肠辘辘了。”于丽抱怨着。
  “那就你们先吃。”
  “这不是等你请客吗?”飞燕撅着嘴说。
  “多饿一会儿,还能多吃些呢。”于丽打趣道。
  “嗨,昨晚就没有吃饭。”小胡说。
  “去。”于丽说,“现在是一致对外时间。”
  “对,你们这马路可压好了,压平了。”小胡说。
  “我们到纯阳宫去了。”晓彤说。
  “哎呦,我们不但进了纯阳宫,连对面的关帝庙都转了半天了。”飞燕揶揄道。
  “主要是拍照呢……”
  “那是,见了美女,当然要拍照了。”小胡插嘴道。
  “不是给我拍……”晓彤红着脸辩解道,“是拍那些古建筑啦……总之,他就喜欢老古董。”
  “说明他不喜新厌旧啊。”小胡赶紧帮腔。
  “那可不一定。”女士们异口同声说。
  “喜欢古董的人,也喜欢小姑娘,这并不矛盾。”飞燕说。
  “这唱的是什么剧?”林风赶紧转移话题。
  关帝庙对面广场的“演真楼”戏台上唱着戏。
  这是一座清顺治年皇城古戏台,楼台坐南朝北,顶部前搭卷棚歇山顶,后为硬山顶。明柱上雕木质龙头,极为精美。正中高悬一面斑驳的清代牌匾“演真楼”。整座戏台宽敞高大,飞檐挑角,古朴沧桑。
  “应该是晋剧吧。”
  “这就是耍孩儿,”晓彤说,“原来是这一段,耍孩儿《狮子洞》……”
  “啥?”林风问。
  “就是‘猪八戒背媳妇儿’。”小胡说。
  耍孩儿又称咳咳腔,是大同地区观众所喜爱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是以曲牌名命名的一个戏曲声腔剧种。耍孩儿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被专家誉为“戏剧史上的活化石”。
  关于耍孩儿剧种的起源,当地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是:汉元帝时,昭君王嫱出塞和蕃,出了雁门关,眼前一片荒凉,倍感思念家乡,因而哀恸欲绝,泣不成声,直到嗓音嘶哑,还是哽咽不止。后人为了纪念昭君,模仿她的悲切哭声,编成哀惋歌词进行演唱,几代辗转流传,遂成该剧。另一说是:唐明皇生下太子啼哭不休,集梨园子弟唱曲取乐,以逗太子止泣,所唱各曲均不奏效,唯唱此曲后,太子转悲为喜,破涕一笑,唐明皇随即命名此曲为“耍孩儿”。
  传说毕竟只是传说,据考证,该剧种真正起源于元代,是由金、元时代盛行的《般涉调•耍孩儿》曲调受其他戏曲音乐和民歌的影响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六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猪八戒(唱)上梳油头黑定定,
  下穿罗裙板正正,
  柳叶弯眉喜盈盈,
  毛二眼睛水灵灵,
  不擦官粉香喷喷,
  不涂胭脂红澄澄,
  满口银牙白生生,
  头戴鲜花粉澄澄,
  天下美女第一名。
  悟空变的小娘子(唱)呆子那里枉高兴,哪有个师弟娶师兄。
  “哈哈哈哈……挺有意思啊。”林风高兴地说。
  “快点,还吃不吃饭啦……”于丽催道。
  凉粉儿店里的人真多啊。矮腿木桌边早已坐满了人。
  “快来快来,再不来,座位可给你们占不住了。”丁一站起身来招手说。
  林风去柜台前排队点凉粉。
  黑漆大碗盛的凉粉端上来,一汪红红的芝麻辣椒油里,青白透明的凉粉,点缀些莲花豆,豆腐干丝,几片香菜叶子。再配上驴肉火烧。
  “哎哟,这可是我的最爱啊!滑、嫩。”飞燕说。
  “比你男朋友还好?”小胡问。
  “那没有可比性,他怎么能和凉粉儿比呢?”
  丁一臊红了脸。
  “吃吧,热饭也堵不住你的嘴。”小胡说。
  “哈哈哈……胡说,明明是凉粉儿,我的最爱。”
  一吃上,大家都顾不上说话了。男士们吸溜吸溜地吃着,女士的样子也好不到哪里去。
  “咱们是不是应该用个勺子?”晓彤说。
  “对对,我给你拿去。”林风说着,连忙站起来要去拿。
  “是给‘你’拿?还是给‘你们’拿啊?”小胡打趣说。
  “你们要不要勺子?”
  “我们要,可是没人给我们取啊,哈哈哈哈……”
  林风取过几把勺子,分给大家。
  “凉粉做成的是长条块状,也不好舀啊。”
  “应该再切的短一点,配一把漂亮的勺子,多美啊。”晓彤说。
  “传统凉粉就是这样。”
  “咱们打小吃的,都是这样的形状啊,这样吃着才过瘾。”
  “他这个凉粉儿怎么说呢?软滑了一些,但我更爱吃家乡的,更筋道,拿筷子能夹起来。”丁一说。
  “这儿的凉粉儿辣椒油很特别,香而不辣。”
  “这是浑源凉粉,名声在外啊。记得那一年,有位大明星吃过后赞不绝口……”
  “那回我去悬空寺,路过浑源县城,吃了碗凉粉,确实好。”
  “每个县城的做法都不一样,应县的凉粉儿像水一样,叫喝凉粉……”
  “怀仁的凉粉儿也不错。”
  “只能说各有特色,我还是喜欢妈妈给我做的凉粉,大块儿,筋道的很,筷子可以夹起来的……”丁一说。
  “对,还得说凉粉本身,它是由土豆粉制成,而土豆……”
  “说山药蛋。”
  “对,这个山药蛋粉特别筋道,口感好,既可以压成粉条,又可做凉粉,有满满的童年回忆啊……”小胡说。
  “小胡,你可以写一写啊。”于丽说。
  “有时间可以写,先准备写个‘三十里的莜面,四十里的糕’……”
  “你抓紧吃凉粉,我给你拍段视频,然后把它写出来……”飞燕对小胡说。
  “这个主意好。”大家起哄道。
  “把你那些难看的吃相拍下来,传到网上去……”于丽说。
  “哈哈哈……”
  “刀削面、羊杂、火锅都可以写一写。”
  “说起火锅,哪天晚上,咱们到城墙上看灯去,顺便到南城门瓮城里吃火锅、刀削面去。”飞燕用手比划着说。
  “就知道吃,还是吃一碗刀削面、一碗火锅,真能吃啊……”小胡说。
  “我说的可是二选一,具体吃什么,要看当时的心情喽……”
  “我看你还是去吃火锅吧,那个大,够你吃。那火锅高五米多,直径快四米了,重达三千七百多斤……”
  “去,胡说,你比我能吃,那个还不够你吃呢……”
  南城门瓮城内有一个巨型火锅,其高5.17米,直径3.57米,重达3767斤,仅一个盖子就重700斤,一锅可装重达一吨的食材,可供一千人同时就餐,谓之“王府升锅宴”。
  “林风你去吗?”
  “你去吗?”林风看着晓彤问。
  “我不去。”
  “走吧,一块儿去啊。”
  “真的不去。”晓彤高声回答。
  “那我也不去了。”林风回答。
  “什么叫重色轻友,哎……”
  “交友不慎啊。”
  “胡说,胡说……”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