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1835:从英伦崛起 / 第三十六章 我的回信

第三十六章 我的回信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嚯,这姐们儿,有深度。
  “看问题的方式还挺成熟,哼哼,这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来证明她多搞几个情人还有理么?”
  放在过去,郑华也觉得这个说法站得住脚。
  但是穿越到这个时代,让他对欧洲整个历史有了更强的兴趣和了解它的动机,前段时间泡在法拉第书房可不光光是在聊科学。
  毕竟法拉第的实验室最不缺的就是各种书籍,当然也包括历史书。
  现在的郑华,在这个问题上慢慢有了一条新的思路。
  “嘿嘿,要聊历史,那咱可就不困了。”
  ……
  乔治·桑女士:
  感谢来信,收到您的消息让我心里最大的一块石头落地了。之前我也说过,如果放任冒名者胡乱煽动工友情绪,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
  您能帮我跟不少报刊沟通协商,实在是万分感谢,如果您来英格兰,我一定请你喝最好的酒吃我妈做的菜!
  关于战争和侵略的话题,我也认为它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未来在欧洲这片土地上,战争只会愈演愈烈。
  但是,战争和殖民是不同的。
  战争是两位各凭本事的剑客对拼,而殖民是刽子手对老弱病残的单方面屠杀。
  我对您的博学万分钦佩,竟然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我来自中国的事情。没错,我确实来自中国,而正是因为中国才让我有了对待战争和殖民的不同看法。
  我祖上是在四百多年前随着故国船队来到欧洲的,中国在地理大发现上比哥伦布要早足足几十年。
  那位带领船队环游世界的先生名叫郑和。他一连七次最多率领三万多人去到南亚、印度、西亚、阿拉伯地区、非洲,甚至去过好望角。
  而比他还要晚几十年的哥伦布只有零零星星几条船,几十个人,这个实力差距跟郑和比起来就像强壮的武士和刚出生的婴儿。
  对了,哥伦布是个糊涂家伙,他之所以把北美洲原著名称作印第安人,就是因为他以为他到的地方是印度。
  和现在相比,相同的地方在于,那个时代的中国就像现在的欧洲一样强大。那时候,中国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先进的造船工艺和强大的科国家实力。
  如果愿意的话,那时候我们就已经能轻松殖民这些地方了。
  中国和欧洲不同的是,我们去过的这些地方,与当地建立的是极其友好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像欧洲那样到一个地方就屠杀一个地方殖民一个地方。
  您应该知道,几百年前海盗盛行,郑和的船队一次又一次帮助各个地方打击海盗,甚至帮助国家治理地方暴乱,建立安全稳定的贸易路线。
  我们最终做的是把丝绸、陶瓷和先进技术带给那些地方,以此换回当地一些特产。我们带去的文化影响一直传承至今,甚至会延续到今后几百年,在这些地方你会看到当地人建立的三宝庙,那就是为了祭奠郑和先生的。
  您或许会好奇,为什么欧洲一旦实力强大就要对外发动战争,发动侵略甚至殖民,可是中国却没有这么做呢?
  这也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它的答案或许有很多种原因,我只想到了一部分,这部分我想举一个例子,或许您也大概理解。
  您肯定是知道棉花的吧,这是英格兰近几十年发展最迅猛的行业,它为英格兰创造了无穷无尽的财富。
  可是您知道么,英格兰不产棉花,不光英格兰,甚至整个欧洲都不产棉花,因为欧洲的气候太恶劣了,棉花无法存活。
  以前的欧洲没有棉花,自然也没有棉布。不管是贵族还是平民,再富贵也只能穿兽皮制成的大衣,贫穷的就只能是麻布衣服。这两样穿起来都不舒服,麻布衣服还不保暖,冬天经常会冻死人。
  很久以前,大概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一路打到了印度,他们在印度见识到了一种纺织品,那就是棉纺织品,印度棉,它穿起来舒服极了,又保暖又好看。
  当它到了欧洲,第一时间就成了最高贵最华丽的象征,就像我们中国的瓷器一样。
  在这之后,欧洲军事力量没有过于强大。毕竟冷兵器时代,拼的就是人数,欧洲从来没在人数上有过什么优势。
  也正因此,尔后几百年,相对来说还算平稳。往来贸易的欧洲商人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往来欧洲和印度做交易。
  但是随着欧洲科技力量的爆发,这一切不同了。
  欧洲商人在印度做生意,总是会跟当地人产生摩擦的,时间一长就发生了越来越多的军事冲突。科技的力量让欧洲人逢战必胜,到后来干脆不做交易直接开抢了。
  棉布欧洲人想要,黄金欧洲人也想要,一切值钱的东西他们都想要。
  只是印度的棉纺织业是纯手工的,棉花产量也很少,不管是棉花还是棉织品生产效率都极为低下。
  那时候一个纺纱织布工人工作一周也织不出来几个先令的布匹。
  而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个时候欧洲发明了能成倍提高效率的纺织车,珍妮机、骡机、水力驱动纺纱机、蒸汽驱动纺纱机更是让生产效率百倍千倍地提升。
  虽然它们早期纺出的纱质量很差,但架不住它量大啊,这个时候棉花产量成为了瓶颈。
  没错,欧洲人想到了美洲。
  以前欧洲政府只把美洲作为犯人的流放地,可是那里气候非常好,在欧洲养不活的棉花,在拉丁美洲和北美洲都能养活,不光能养活还能长得非常好!
  只是唯一的问题是美洲有原住民,占用别人的地盘种棉花,别人肯定不乐意。
  所以开始了大规模地屠杀印第安人。
  等到几乎杀光印第安人,把所有的地都抢过来以后,又发现种棉花需要人手,光靠流放犯早就远远不够了。
  于是他们把眼光盯向了非洲,那里有大把大把不要钱的劳动力——黑人奴隶。
  刚才说欧洲早期产出的棉布跟印度棉比起来差太多,也是因为印度棉实在是太好了,好到连非洲酋长只愿意用它来交换奴隶。
  这又加剧了欧洲人放肆殖民印度的欲望,有了大量印度布,用它交换黑人奴隶,再把奴隶送到美洲种棉花,生产出的大量棉花又跨过大西洋运往欧洲。
  这样就能在欧洲工业化的纺纱厂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越来越多的棉布。
  这一切看起来是多么合理啊,可是从非洲运往美洲的黑人奴隶光是在海船上就死了几十万,美洲的原住民印第安人更是被杀地近乎灭种。
  这一切又是多么地血腥和残酷。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