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四月,雨季又将到来。周宗照还了。但十一月一到,又开始了他的第三亲征。
寿州城攻下了,但战争还没结束呢。柴荣要的不是眼前的利益,他的胃口比我们想的大的多。这么有精力有能力的皇帝,就应该到十国与朝去。
但紫金山之战,唐主力军已经没了,所以拿么和后周?很自然的,我们下来会看到全是投降的记录。十二月,后周攻东都扬州,李璟也道守不住,干脆来个焦土政策,把火把扬州城烧了,让老姓都下转移。
公958年正月,唐开始用新年号,中兴,估计是想讨个好兆头,不至于天天后周揍。间好不容易有个不投降的,就是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与兵马都监郑昭业。人家周宗亲自擂鼓助威,城都快攻破了,最终周军直凿城墙,用柴火来烧,城墙都烧倒了。张彦卿不为所动,转而巷战,一直到傍晚,人太多了啊,一层层涌上来,最终气竭战死。一千多唐军都是如此,战死沙场。
但这有么用呢?后周势力不可阻挡,该降的还是降。这年三月也赶紧换了一个年号,泰。估计是自《易》,又想讨个好兆头,因为“天地,为之泰”。同时也操作了一番,以皇太弟李景遂为天策上将军、晋王,立燕王李弘冀为太子,参朝政。
看李弘冀平时沉默寡言,但还是有点能力的。至少能临危不惧,敢于在战争面前挑起重担,也能慧眼识珠,荐柴克宏。但父子俩显然脾气不对付,李璟比较松弛,李弘冀则加严厉,当然,当时的情况本来理严厉一点是有好处的,但他还喜欢自作主张,擅自诛杀。所以父子俩有点小矛盾,直到有一李璟生气地用棍棒他,说要把他叔叔李景遂给来。李弘冀当场就害怕皇不了,所以竟然想着害自己叔叔。
叔叔李景遂是个明白人,权谋场上不讲感情,哥哥你有儿子,干嘛总要立我为太子?所以给自己字“退身”,来自老子的“功成遂身退”。多表示辞去太子之,直到现在终于了却了这桩事。但他没想到自己的侄子猜忌太深,本容不下他。
李景遂辞去太子后,江道兵马帅,洪州大都督。本来可以好好生,但估计不习惯吧,天若有所失的样子。后来因为愤怒暴躁,杀掉了手下一个小官袁从范的儿子。这事李弘冀道了,暗地里联系袁从范,给他毒药。当年月份的有一天,李景遂兴致勃勃踢球,就是蹴鞠,累了渴了,要喝水,不曾想袁从范已经在水里下了毒,李景遂就这样自己的亲侄子借他人之手给毒死了。当然,这是后话,李璟也一直不道其中缘由。
而当时最焦头烂额的还是周军不停的进攻。人家周宗都跑到扬州耀武扬威了,怕有一天就跑到京来。于是又派枢密使陈觉第三和,大周皇帝,您就消停消停吧,我实在不过了。并表示愿意传给太子,永远后周的附庸。这就能理解唐此时立李弘冀为太子的原因了,得找人背锅啊。李璟自己这么憋屈,要是在自己手里得亡国了,岂不尴尬?
后周也不想了,累了,而方辽国是最大的隐患。所以周宗这同意停战了,并用唐朝复纥的旧,写的开头称“皇帝致书敬问江国主”。李璟也识趣地不称皇帝,称国主,承认所有沦陷区归后周所有,甚至把江一些未沦陷的都割让给后周,直以淮河为。周宗满意了,又了,表示我实该罢兵了,你江得用我大周正朔,最关键的一点,你李璟好好你的江国主,想着传给儿子!啊这,这招杀人诛心啊。
于是乎,公958年月,后周正撤军。从955年年底一直到958年月,持续将近两年半的后周攻唐之战以后周胜利而告终。
同时,唐正消皇帝称号,称国主,所有帝制方面的都不用。从此也没有了唐自己的年号,得用显德年。李璟还为李景,为啥?人家周宗祖宗有郭璟的,得避讳!这么隆重的事得昭告太庙了,祖宗啊,我对不起你们,丢脸了,说昭告太庙这天都一天大雾,看来祖宗也过意不去啊。
既然“重归旧好”,那后周就把之前那些俘虏的与扣押的人都给来了。其中包括钟谟与冯延鲁。钟谟道,冯延鲁为啥呀。他嘛,当初留守在东都扬州抵抗,就抓了。本来是想逃的,都剪掉自己头发,穿着僧人衣服了。但不哪个眼睛好的还是给认出来了,抓带到了开封。不过倒也过的不差。
也是时候“大扫除”了。那些来的人,通通不重用。还有你宋齐丘,陈觉,李徵古,都是些啥呀。当年年底就宣布他们的罪状,把他们贬的贬,的。后来干脆下令让陈觉与李徵古自尽,至于你宋齐丘,永远呆在华山出来吧。。
前面说过,钟谟跟宋齐丘不是一伙的,所以来之后想为好友李德明报仇,就弹劾他,李璟也早就看他不顺眼了,直给他罪定性:恶莫甚于无君,罪莫深于卖国。就这样宋齐丘这个官场不倒翁终成了过去,还是灰溜溜地去了华山,年正月就死了。李璟也毫不客气,直给个恶谥:丑缪。
不过钟谟为啥还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