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有国师 / 第二十三章 小狐狸与老狐狸

第二十三章 小狐狸与老狐狸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老板就不好奇,这个‘吴承恩文学基金’是何物吗?”方毅嘴角露出一抹笑容,像个小狐狸。
  “还要劳请方公子为周某解释一番。”周仁脸上欣喜之色未消。
  “所谓‘基金’者,募集资金以作专门之用途也。这个‘吴承恩文学基金’,便是我想纪念一番那位默默无名的老前辈。”方毅侃侃道。
  “我之意向,此书销售之利润,六成尽归基金中,此基金选精干之人代为运营,由县衙遣专人监管,专门用于资助贫困士子向学、筹办各类文学盛事以及出版各类佳作。”
  方毅想要设立的这个“吴承恩文学基金”,正是后世某些基金会的一个雏形!
  将每年书籍销售的一部分所得注入到基金中,用于资助贫困学子、襄助文学事业,正是方毅的想法。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个好的名声,尤其是在士林的所谓“清望”,究竟有多重要。
  在某些时刻,这就是一张万能的护身符。
  因此,方毅早有意向做这么一件事,不过在之前他手上资源不多,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考虑这个基金会的运转。
  不过既然如今周老板站出来了,那方毅自然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个工具人了。
  至于“吴承恩文学基金”这个名字的由来,自然是为了纪念尚未出世的吴承恩老先生了。
  不管怎么说,都是方毅剽窃了吴老先生的创意,心中愧疚难以言表,便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来告慰吴老先生一番了。
  周仁心中反复思索着这个所谓“吴承恩文学基金”所代表的含义,眼神逐渐明亮起来。
  “妙啊,妙啊。”他喃喃道,突然抬头,眼中仿佛有精光亮起,“方公子大才!”
  他自觉自己已经颇得经商之奥义,但今日跟方毅一番交流,却颇有一番无地自容之感。
  且不说那《西游记》,便是方毅这个所谓“基金”的创意,在他看来,便已经有几分奥妙无穷之感。
  对《西游记》这本书可能的销售量,他虽然无法准备把握,但无论如何,除去成本,一年最多也就赚个千两多银子就不错了。
  拿出六成的利润,一年也就几百两,但是基于这种“基金”的创意,便能买来千金不易的名声!
  他不禁啧啧称奇,不过他也清楚,这种创意,也还是建立在《西游记》一书能够大获成功的基础上的。
  如果《西游记》能够风靡一时,那么这所谓的“基金”之创意,必然能够成为文人墨客间的雅事、千古留名的一段美谈。
  但要是没有《西游记》大获成功的基础,他们这些商人想要做这么一个东西赞助读书人,连想都不敢想。
  毕竟士农工商的次序已经传承多年,读书人也大多自命清高,哪怕家里素来清苦,也不会乐意接受商人们的资助,毕竟那可是“嗟来之食”。
  官府也不会允许这种行为,本来就不待见商人了,你们还想笼络读书人,是想要造反不成?
  不过如果《西游记》能够获得成功,那这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读书人不会看不起《西游记》,拿着这本书的获利所带来的资助,他们只会觉得与有荣焉,能与一部天下扬名的著作绑定在一起,可以说是一桩雅事。
  这就如同后世的大学一般,那些拿着国家助学金的同学,往往都不愿意伸张。
  但是拿了各类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学生,却个个都是骄傲无比,恨不得能让全天下都知道一般。
  这正是相同的道理。
  想清楚其中门道的周仁,对方毅更加敬佩。
  “便依方公子所言。”他果断道,“既然方公子这般高风亮节,那周某和聚文楼自然也不能小气。我们的那两成利润,也全部归于这个‘吴承恩文学基金’,行功德之事。”
  方毅微微一愣,他也没想到,眼前这个周老板的魄力,倒是比他想象的要大。
  不过也只有这样有魄力、有眼光的人,才值得和他进行更进一步更深入的合作。
  方毅微微一笑道:“既如此,那我便替全宁海的士子谢过周老板的慷慨了,说不得日后整个浙江的读书人,都会受你的恩惠。”
  他又补充道:“我倒也不缺那两成红利,周老板既然将这部分归于基金里,那我的那部分,便也一样处置吧。”
  两人三言两语间,便定下了《西游记》这本书所有利润的分配。
  至于这本书能不能大卖?方毅和周仁表示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无论是方毅来自后世的先验经验,还是周仁在聚文楼这么多年的眼光看来,以这本书的精彩,都必然会成为爆款之作。
  两人商议既定,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不过周仁的笑容是做成了生意的笑容:“终于把这桩生意谈成了,只要这本书成功了,聚文楼超过翻墨坊,乃至在全省扬名,都可以预见了。”
  周老板甚至已经在想着,要不要提前去杭州府开上一家聚文楼。
  他的聚文楼虽然开了不少家,但还没挤得进杭州府的圈子。
  杭州从两宋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之地,文人多,书坊也多,书坊之间的生意竞争,更是惨烈无比。
  再加上杭州是整个浙江的政治中心、布政使司所在地,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对于外来生意人而言,想要挤进去分一杯羹,自然是难于登天。
  不过如果《西游记》这本书能够大获成功,借着东风,说不得聚文楼真的能分得一块蛋糕。
  想到这里,周老板心神更加难以自抑,他在外面打拼这么多年,最大的一个愿望,便是在杭州府中打拼出一片基业。
  方公子也在笑,不过却是阴谋得逞的笑容。
  借着《西游记》这部作品,他成功把周仁这个聚文楼的大老板,拉到了自己编织的这张大网中。
  作为聚文楼的老板,周仁虽然只是个商人,但是在读书人中,声望也不低,他手中握有的资源,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多。
  有了周仁的支持,加上即将成立的“吴承恩文学基金”,之前方毅的一些设想,也能逐渐变为现实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