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末枭雄录 / 第297章 反贼保护伞

第297章 反贼保护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袁宗弟杀掉郑王以后,闯军立刻开始“均田”行动。
  
  李信担任“总使令”。
  
  他首先打开粮仓,开仓放赈,救济饥民。
  
  然后开始将郑王府里所属的田亩,逐一造册,进行丈量规划,分配给没有土地的饥民。
  
  这件事挺繁琐,需要统计方圆数里内的饥民情况,核实甄别,配给土地,尤其是田亩事宜都涉及计算,肚子里没点墨水根本就办不到。
  
  这种事情义军从来都没做过的。
  
  队伍里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泥腿子来,难度尤大,每个识文断字的人都成了宝贝。
  
  邢彩果通文墨,有文化,成了全军的香饽饽,被任命为“均田副使”,权力陡增,协助李信、高桂英统缆分田事务。
  
  “均田”轰轰烈烈地开始。
  
  孟州城内城外,消息象是旋风一样传开了。
  
  每天都有无数军队士兵和农民一起忙忙碌碌,在田野里丈量测绘,划线分田……忙乱得一塌糊涂。
  
  很多事因为忙不过来,做得并不完善。
  
  但是,效果——是爆炸式的。
  
  因为它涉及到了几乎所有农民的利益,河南灾荒严重,几乎八成以上农民挣扎在死亡线上,忽然一夜之间,分到了土地,领到了粮食,而且还——不用缴纳赋税。
  
  震撼!
  
  震撼到不敢相信。
  
  但是这就是事实,无数农民拿到了新写的地契,上面写的明明白白,“张二狗地二亩三分,东至乱葬岗西至沙子河……”
  
  然后你就可以拿着锄头去种自己的地,不用担心谁跟你收赋税租子。
  
  消息轰动孟州,轰动附近各个州城府县。
  
  四乡八寨,奔走相告。
  
  在“均田”的同时,李自成大肆招兵买马,扩充队伍,所有义军将领都惊奇地发现——现在招兵格外容易。
  
  无数饥民,络绎不绝地来到孟州城下,加入义军。
  
  短短三五天时间,在孟州便扩充军队两万多人。
  
  闯军迅速壮大力量,恢复到五六万人之众。
  
  刘宗敏咧着大嘴说道:“闯王,我看用不了多长时间,咱们就又能象烽火照西京时那样,手下十万大军了。”
  
  李自成道:“捷轩,这都是李信的功劳。”
  
  “嗯,没想到,秀才造反,竟然还有两下了。”
  
  “这叫做韬略,均田免赋,这条锦囊妙计如此神奇,真让人意想不到。捷轩,以后咱们闯军,就拿着这一条当作律令了。”
  
  “哈哈,咱们攒足了力量,再大干一场,把中原搅他个天翻地覆。”
  
  ……
  
  ……
  
  当李自成率领闯军在河南闹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官军在做什么?
  
  朝廷为什么没有派大兵去围剿李自成?
  
  答案很简单——他们正在全力对付张献忠。
  
  张献忠在谷城“受抚投降”,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兵部尚书杨嗣昌是不信的。
  
  他派谭天保去谷城密探,就是探听张献忠的虚实,以便制定对策。杨嗣昌是个精明人,深知崇祯皇帝对张献忠的深仇大恨,早晚对张献忠动刀——这是板上钉钉的事。
  
  所以,杨嗣昌在把辽东的局势稳下来之后,立刻就腾出手来收拾谷城的八大王。就象李自成分析的那样——张献忠投降是权宜之计,朝廷接受他投降同样也是权宜之计。
  
  张献忠即便不造反,崇祯迟早也得宰了他。
  
  当你看明白了这些,就洞若观火——谷城,是一个正在酝酿爆炸的火药桶!
  
  ……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明白。
  
  总理六省军备挂兵部尚书衔的熊文灿,就是这么一个二百五。
  
  这一天,在襄阳熊文灿的府邸里,发生了一场争吵。
  
  参与争吵的人有好几个,包括熊文灿,湖广巡按御史林铭球、谷城知县阮之钿、总兵左良玉、分巡道王瑞旃。几个人正在研讨当前湖广军情,核心问题就是——怎么对待谷城的张献忠。
  
  林铭球坚决主张杀掉张献忠。
  
  他说:“张贼之降,绝无半分诚意,谋反势在必行,此事昭昭如月,若不及时下手,必将养虎为患。趁着他在谷城羽翼未丰,火速扑灭乃上策。”
  
  熊文灿不干,“非也,我担保张敬轩是忠臣。”
  
  林铭球因为这个问题,已经跟熊文灿争论过几回了。
  
  熊文灿油盐不进。
  
  而且他还有响当当的理由,“朝廷没有旨意,京师的杨阁部也是同意张敬轩归顺的,咱们有什么理由节外生枝?”
  
  他可不想想,朝廷正忙着对付辽东的清兵。
  
  对于林铭球、阮之钿说的那些有关“张献忠谋反”的迹象,熊文灿根本就听不进去,他认为——林和阮都是书生意气,不懂军事,哪里有他老熊经验丰富?
  
  大凡二百五,都觉得自己挺聪明。
  
  至于左良玉和王瑞旃,意见都是模棱两可。左良玉是个傲慢成狂的家伙,做事但凭好恶,根本就不会去分析是非对错,只要无损自己的地位实力,一切都无所谓。
  
  他说:“要杀张献忠,我没意见,但是得讲究个策略,硬打,张献忠有四万人,是块难啃的骨头。”
  
  林铭球说:“此事我有一计,咱们假装授予张献忠职衔,在授阶仪式上突然发难,制张献忠于死地。”
  
  左良玉哈哈大笑。
  
  “林御史,你太小瞧八大王了,那是个贼里不要的家伙,滑溜天下闻名,假借授阶设伏……嘿嘿,那是能瞒得过他,我老左甘当小舅子。”
  
  林铭球心中不悦,“左将军,你欲若何?”
  
  “嘿,要我说,这事儿得听京城杨嗣部的命令,等到朝廷派下大兵,四面兜剿,方可万全,杀张献忠一个落花流水。现在么,不宜盲动。”
  
  其实他图保存实力。
  
  事情明摆着,要是马上动手,就得靠他姓左的拚命去和张献忠硬磕,胜负难料,说不定还得碰一鼻子灰。
  
  不合算。
  
  王瑞旃是个不懂行的人,“分巡道”只负责监察之职,对军事完全外行,点头附和左良玉,“言之有理。”
  
  林铭球长叹一声。
  
  他知道此事难以挽回了。
  
  争来争去,难成共识,最难办的是——熊文灿力挺张献忠,他成了“反贼”的保护伞。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