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华夏历史五千年 / 第十四章 老牌世家和新贵外戚

第十四章 老牌世家和新贵外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世家,或者说家族更能够让普罗大众理解,其根本的联系就是血缘纽带。
  世家,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中,指的是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而世家中的世就是世世代代的意思,家就是大姓氏大家族的意思,只有那些世代相沿的大姓氏大家族才能被称作世家。
  其实世家广义情况下指的就是那些家底比较丰厚的家族,即使是贫穷的乡下也有着大大小小的家族,同样有着宗族和祭祀的地方,不过大家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家底就是了,自然也称不上世家了。
  所谓的家底不单单指的是金钱等物质方面的资源,在古代人际资源在家族生存要素中占到了很大的一个比重。
  毕竟官本位的古代实行的是重农抑商,钱没了可以赚到,但是家里没有几个当官的或者是和官员搭上关系是万万不行的,上面的一句话或许就会让一个偌大的家族分崩离析,而家族越大,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几率也会越大。
  详情参照古代的各种抄家和灭族,有时候家族比较小反倒不会遭到类似的灭族之灾,因为蚊子肉少,不值得。
  古代当权者其实对于世家的态度实很复杂的,特别是一些开启新朝代的皇帝,在一定程度上新皇帝借助了世家的力量,而登上龙座的皇帝又开始思考这些世家会不会重新推出一个新的势力来造反。
  这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还是外戚。所谓的外戚就是帝王的母亲和妻子那边的亲戚,也就是皇帝的舅舅和小舅子之类的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这些外戚自然也搭上了顺风车,毕竟外戚还是有他们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怎么说也是亲戚,把军队和部分交给外人还不如交给自己的亲戚,特别是在初期打江山的时候,外戚的作用还是不可否认的。
  最早的周朝分封而治就是采用这种制度,不过早在秦朝之后就已经渐渐摒弃了这种制度,不过既然是外戚,虽然没有了封赏的土地和很多特权,但是高官厚禄是怎么也要给一个的。
  这样的处理方式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可靠的,既利用了外戚的优点,也将大部分外戚放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不至于发生周朝宗室之间互相攻击甚至是向皇权进发的事情。
  不过开国皇帝终究是要老去的,等到他驾崩之后,他的儿孙也会和他一样贤明有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般来说笨一点的也当不上皇帝,即使是历史上记载最昏庸的皇帝都有他的可取之处,这个万人之上的位子可没有那么好坐。
  不过凡事总有意外,比如说新皇帝只有几岁或者是刚刚十几岁,这时候就需要等待小皇帝长大了。而这时候也是外戚动心思的时候,外戚动手干政的现象发生有这样几个要素。
  一是皇帝的软弱,毕竟一个小孩子再成熟也比不过这些久经官场的老狐狸,二是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这是经济和人力的基础。三就是他们的皇帝是刘秀这样仁慈一点的,而不是像朱元璋这样大肆屠杀功臣的铁血君主。而东汉从中期开始,小皇帝所占的比例就居高不下,十岁以下的就占据半数之多。
  东汉的情况就是太后垂帘听政,要知道古代妃子皇后的年龄可是不怎么大的,十几岁进入皇宫之后就生下了小皇帝,等到小皇帝即位的时候她们也不过二十几岁。
  这个年龄可是可以很有作为的,而皇后可没有改嫁一说,这些华夏最高等级的寡妇们在失去了自己丈夫之后,精神难免空虚和感到寂寞,这时候处理政事就成了她们转移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当然这也是国家政治需求。
  皇后自然难以像先皇一样强势,所以皇后就需要自己自己的娘家人来帮忙了,也就是外戚了。虽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她们接受的教育可不是治国理念,最多是管理好后宫,知道天下事和处理政事还是有很大的一个距离。
  外戚一般来说和一朝天子一朝臣类似,不同的朝代就会有不同的外戚,而那些没有随着时代更迭而消失的外戚,在积累了足够的力量之后也会一跃成为世家。
  其实关于世家也有很多故事,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晋国六卿,亦或者是三国时期、魏晋时期、明清,甚至是二十一世纪,而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中就提到了三国时期一些有名的世家,比如颍川各大世家。
  诸葛家族,诸葛亮去了益州刘备一方,而诸葛瑾去了江东孙权一方,这叫做两面押宝,这么算也不会太吃亏。而荀家的荀彧去了辅佐曹操,而他的兄弟去了袁绍一方,不过后来袁绍不怎么给力,而荀彧也就押宝成功了,不够后期的曹操实力强大到已经任何世家都无法撼动,但至少荀彧留了个全尸,还被曹操好生安葬。
  无论哪个朝代的皇帝都不会忽视世家这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三国之后的晋朝正式实行了九品中正制,而司马家也凭着这股力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顺便收拾了蜀中和江东。
  世家的力量之后就更多的体现在诸多官职大大小小的官员身上,“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句话可不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春秋战国之后的三千多年,无论是天灾人祸,还是像元、清这样统治阶级变换的朝代更迭都没有让他们没落,可以说他们是历史的主要组成成分,毕竟寒门贵子发挥的作用并不是那么大。
  其实他们的作用和今天的中产阶级是类似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要更甚。因为古代可没有什么九年义务教育,也没有什么CCTV来让寒门子弟来了解政治。
  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掌握的社会资源,即使三千年后的今天,大部分人都过上了温饱以上的生活,但是不同的人之间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是截然不同的。
  一种是物资上占优势的人,类似于金钱或者是各类物资,这些人在古代和现代都叫做商人,不过他们只能排第二位。第二类是掌握着政治资源,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官员是宏观控制政策或者管理人民的,这类人排第一。
  第三类就是人脉,很多人既不是官员也不是商人,但是他们手中的人际资源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所以暂且把他们也算作是一种资源的掌握者,排第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组成成分,至少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但是细细追究一下历史上的诸多大事件,很多都是那些了解天下大势的大人物掌握着舵盘。
  如果把华夏族比为一艘行驶在海洋上的巨轮,那么船长就是那些熟为人知的那几位,而世家和掌握着资源的人就是大副和船员。船长下命令,大副和一众水手一般会听从船长的命令,但是极少数时候也会阳奉阴违。
  而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就是桅杆、船板等组成巨轮的部分或者说船身,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作用,因为没有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就没有了这艘船本身,行驶在海洋上也就无从谈起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