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道士的道门生涯 / 第五章 性非性 一 比较乱,因为思想不同,很难整

第五章 性非性 一 比较乱,因为思想不同,很难整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刘安然被眼前这幕惊呆了,一时间忘记了刚才的计划,下意识的他举起手机转变方向拍向天空,不外乎此刻惊奇异象。
  鱼归期这刻也是抬首看向天空,但他眼中的金光却和别人不一样,目中金光犹如一条通天大道,像是引领着谁要去往何方一样。
  鱼归期也想不到颂读《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妙经》有如此能之能,兮以往可是未成有过,所以鱼归期也是很稀奇。
  对于人死,似鱼归期这类道人们却是不畏惧,凡入我道者,生死一样。
  道门虽贵生,但思想上承继道家与上古,然又其派别思想不同,对待生死的看法也不同,但大体都一样。
  于传统中国文化和道家思想来说,死亡不过是另外一种开始!
  因为这种对死亡的态度,春秋至汉的士皆不畏死,故在那时都重信诺,轻生死,于此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士”和“武”。
  也因为这种对死亡的看法,诞生了“士为知己者死”!
  纵观春秋至汉,皆是吊打周边,便是这种对死亡的态度占据了一半。
  就算没有必胜之心,但却有必死之志,死何足畏?死亡只不过是归乡回家而已
  于道教生死皆一同,谓之正反,乃天地阴阳。
  这种思想是道门承继道家思想而来,但是道教又不全然是,因为一些缘故改变了一些。
  因为道家讲究修今生,更希望今生就能够修炼得道成仙,而不是寄托去来世,所以道教在这样的理想下便是再一步强调生的崇高,故道曰:死王不敌生鼠。
  但是有些道教学派还是比较还原道家本来的思想,既认为一个人的生命是由“气”组成的,一个人的“气”分散了,会通过天地的生命通道,与其他分散的“气”重新组合,成为新的团聚体,即是一个新的生命体。
  大概意思就是说来世的你已经不是自己完整的生命了,等于是一个新生命,所以等于来世是靠不住,因为你不是你自己了。
  这种思想虽然很是接近原始道家思想,但却还是实打实的寄托在今生这个词上,虽认为万物一体,但明里暗里都强调今生重要,生命的崇高性。
  还有道教有些学派继承道家“大同”思想,同理在基础上面还是认同宇宙生物都是一体的,但是他们强调不光是生命与宇宙是一体的,而是所有的生命,都是一体的,包括死物。
  道经《化书》说:不同物种成份可以互化,有生命的与无生命的也可以互化。人的生命丧失之后,即魂魄分散之后,不一定会变成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其他动物魂魄的成分,也许转化成为土木金石的魂魄成份,所以有的土木金石也通人性。
  所以此学派认为这个生命体仍然有你的种子成分,它不会自行完全消失,但是他已经不是你,只是融合了你的一小部分“气”。
  所以这些道教学派认为每个人生下之后,都不是单传的唯一生命,人类的生命是一个组合的延续体,若想长生,就要像道一样,万物如我,我即万物。
  万变不离其宗,道教和道家的世界观都是认为“万物皆一气”,只不过道教却是在生死这个方面强调生高于死,而道家却强调两者一样,都是道!
  根据道家原本对待死亡的看法,道教或许有点路走偏了一点,太过于强调生。
  道家认为天地万物不过是一气之转变,气聚而生,气散而死。
  《列子》说:“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看破生死,都是一样,没什么不同!你根本不知道,怎能觉得它不好了?
  《庄子》说:“生死修短,岂能强求?予恶乎知悦生之非惑邪?予恶乎知恶死之非弱丧而不知归者邪?予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
  所以庄子在其夫人死后,鼓盆而歌,说:“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春秋冬夏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叫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妻死,惠施前往吊丧,却看到庄子鼓盆而歌。惠施不以为然,出言责怪。
  庄子说出一番道理:人在最初,未生之时,只是荒野中的一股气。有气、有形、有生之后,成为人。
  活了一生,最后死了,形体消解,回归大气,有如“偃然寝于巨室”,舒舒服服地睡在天地这个大房间里。
  死者如此快意,而生者为之嚎啕大哭,岂不荒谬?因此我正在为她高兴而唱歌啊!
  而庄子自己在临死前,心情也是非常平静,弟子们则计划厚葬老师,庄子说:“我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璧,星辰做珠玑,万物做殉葬,有什么比这个更好呢?”
  弟子怕庄子死后,尸身被鸟兽破坏,庄子却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而老修行临走前说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也是出自庄子
  把生看得很轻,把死看得像休息一样。
  这便是道门中人的洒脱
  鱼归期对于死亡的看法比较偏向道家原本的思想。
  万物归一,合道一处
  生死如花,春去春又回
  至于人死会变成“鬼”,这玩意鱼归期一直以来都嗤之以鼻。
  人死魂魄变成鬼,这根本就不是道教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
  虽然道教有斩鬼,杀鬼之说,然这“鬼”却不是人魂魄所化,反倒是一种“神”所化。
  “人死后,魂归天,魄归地,人身三尸遁走乃为鬼!”
  三尸为人体恶神,恶欲的综合体,等人死后,没有了人性的压制和肉身的束缚,这三尸恶神便是脱离了牢笼,开始游离,待三尸和天地之间的重重浊气相融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鬼。
  三尸所化之鬼,是谁的三尸它便是化为谁的模样,说到底这鬼和妖一样,因人而起,因人而成。
  《云笈七签》曰:“死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唯三尸游走,名之曰鬼。”
  《河图纪命符》曰:“三尸之为物,实魂魄鬼神之属也。欲使人早死,此尸当得作鬼,自放纵游行,飨食人祭拜。”
  三尸神所化才是真正的鬼!
  至于传统意义上的鬼,和我们所知道的鬼差之千里。
  “鬼者,归也。人生天地之间,寄也。寄者,同归、同反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其生也存,其死也亡,人生也少矣,而岁往之亦速矣。”
  中国古代先民认为万物都是从道中出来的,最终还将归于来处,于是,对于死亡,有了另一个称呼“归”!
  就是说,归于本源,回到道中,就如同你不曾出生一样,不生亦不灭,只是后世误传将“归”传成“鬼”。
  在先秦时代的所谓的“鬼”等同神,《诗》称“三后在天”,认为人死之后,魂魄会在天上继续注视着下界的活动。
  而诸子百家中墨家更是把鬼放于天位,当以天比之。
  这便是墨家的“明鬼”之说!
  儒家也是亦然
  《韩诗外传》道:“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血归于水,脉归于泽,声归于雷,动作归于风,眼归于日月,骨归于木,筋归于山,齿归于石,膏归于霞,毛归于草,呼吸之气复归于人。”
  《礼运》则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认为人死之后,会回归自然。
  而在中国古代对待正邪是看他的行为,并不是以为是妖就坏、是仙就好。
  就像有妖道、邪僧一样。而并不像西方天使就是正义,吸血鬼就是邪恶的。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商周时期的中国古人就产生了永不死亡的先妣神观念,他们未有佛教所宣导的轮回转世的思想,当时的人认为人死后会升天成为圣洁的存在,类似于后世的仙神业位。
  所以除三尸恶神所化的鬼外,其余者皆是以人而造,名曰“神”。
  若此类“神”做了恶就是鬼怪,千年前张天师伐山破庙,数百年前重阳真人肃清乌烟瘴气,皆因这些“神”乱了人间。
  我师条曰:凡遇祟累害生命,罪当诛伐!
  
  
热门推荐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 飞剑问道 无疆 我是仙凡 一念永恒 天影 六迹之万宗朝天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