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龙将 / 第一章 辽阳中卫

第一章 辽阳中卫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一队骑兵在巡逻,时值北方的寒冬腊月,北疆大地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天气寒冷巡逻线又长,马儿呼哧呼哧呼出白气,马蹄下翻起片片积雪。一路颠簸,连绵的白色,什么都没有,人也早已乏累。
  这隶属于辽阳中卫的巡逻线,早些年间辽阳中卫可不太平,西接鞑靼,时常骚扰边境,北接女真族,虽然暂时归降大明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反,东边又有个朝鲜李氏附属国,时常向这大明求助。
  这些年可好多了,依托长城,鞑靼老实多了。女真原本就是趁乱捞点好处,现在也就没什么动静了,至于朝鲜完全都是些村民械斗什么的,不成气候。
  这几年都是这雪一飘,卫所的兄弟们就关上门喝酒吃肉,奈何今天新的指挥同知刚到任,便拉上骑兵营出来巡逻。
  为首的人做了停的手势,紧接着一队便停了下来,李平催马向前到为首者旁边行了一礼,问道:“指挥同知大人,可是要返回?”李平心想这位公子哥应该是累了。
  李平原本乃是这辽阳中卫骑兵营千户,脾气大得很,今早李平正和兄弟们在军营了喝酒呢,这个看起来才十三四岁的孩子走进来说自己是新上任的指挥同知,引得兄弟们哈哈大笑,直到这小孩亮出腰牌。李平也不傻,这少年年纪轻轻就被调到边境担任指挥同知,想必是哪位高官权贵的子嗣,趁边境太平来混资历罢了。
  那就得哄着,李平亲自带上一百二十骑随这少年巡边境线。
  ”先让兄弟们休息会“少年看看李平说到”往常这巡逻线都不走完就回去?“
  “这······“李平一时语塞。
  “指挥同知大人,这天实在是太冷,弟兄们出来的急,没来得及穿御寒的厚衣服都快扛不住了”后面一个百户上前来禀报,其实也是在帮李平解围同时暗指少年的错误。
  奈何少年丝毫不搭理这位百户,厉声问李平:“这边境线你多久没来过了?”
  张扬跋扈的李平竟被眼前的少年呵斥,李平此时完全失去了气势,不敢说话。
  少年催马来到队伍中央大声喊道:“我等身为军户,自当竭尽全力为国为民,放眼往西就是鞑靼的土地,然而这原本是我大明的土地,这就是你们口中的太平?大明的百姓任人宰割,尔等可有颜面言寒冷?鞑靼族人虎视中原,辽阳中卫作为第一前线士兵竟不谙军事,该死。”
  其实少年来这辽阳中卫也是辽东总兵和几位大人共同商议的结果,边境数十年的短暂和平是有点太安静了,军队、卫所也腐败严重,需要作出一些调整了,而这辽阳中卫的李平,虽说犯了错误,但他也是为了兄弟,更重要的是他带骑兵确实有本事,骑兵又是和鞑靼作战的核心战力。辽东决定选一名深谙军事、个人实力也很强更重要的是要家族地位要比李平的高来压住他。
  选来选去选到了李成梁的长子,本以为还是年纪有点小,结果李成梁说让他去锻炼锻炼也好。
  一顿训斥李平也是被震慑住了,李平当年也是上过战场的,父亲也是抗击鞑靼的名将,更何况现在亲率辽阳中卫那么些年,自身具备的气场竟在这个少年面前荡然无存,只得跟着少年完成了巡逻。
  这少年便是李成梁长子——李如松。虽然年纪不大但从小习武,教他的都是边境最好的教练,李成梁对他又是极其严厉,每天早早就要起来跟着边军一起训练,晚上边军都休息了,还要读书,学习各种兵书。
  等巡逻回来,已经是黄昏,急急的出发士兵们不但穿的不暖,本以为很快就回来,连中午的干粮的没带,刚回来的士兵是又冷又饿,把马交给马夫就跑去营房领饭取暖了,李平则招呼士兵们让刚回来的兄弟先领饭。
  李平也是憋了一肚子气,就一个小孩牛气什么呀,不就是仗着自己长辈混了个官,还跑前线来作威作福,还来训斥自己,自己的官职可是长辈们用命换来的,自己也是上过战场杀过敌的人,怎么能轮到你个来混军功的说我,越想越气。李平自己待在火炉旁,士兵们也看出他在生闷气没人敢靠过去。
  当然,现在李平还不知道这少年的身份。
  而李如松回到卫所时,辽阳中卫指挥使和另一位指挥同知早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宴席上,指挥使和那位指挥同知不停地说着一些客套的官话,李如松年纪还小这些还不懂,只是也出去巡边线一天了早就饿的不行了,便毫不客气的把食物塞进嘴里,一边嗯嗯啊啊的胡乱回应。
  指挥使自然知道这个少年的身份乃辽东总指挥佥事李成梁之子,他只是不知道为何给自己空降一个官二代指挥同知过来,要是真的只是过来混经历那还好了,就怕是想要拿自己开刀了。
  这个指挥使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的,因为他和眼前这位指挥同知根本不懂带兵打仗,他们平时就是负责辽阳中卫的城防、屯田的种植安排和城内的屯务等后勤工作,打仗时自然会派将领来调兵。所以平时那些训练,防线巡逻也就全部交给带兵的千户去做了,自己不懂也就根本不插手。
  后来,也就知道了,李平作为骑兵营千户他的家族又是当地的名门,其他四个千户自然也都悉数听他的,李平虽然确实是训练骑兵的好手,可是,私自取消巡逻可不止是罢官那么简单的事。
  当指挥使听说新到的指挥同知刚到就拉上李千户出去巡边线就知道,这事已经兜不住了。自己也是难逃干系,于是赶紧备好酒宴,亲自到骑兵营门口迎接李如松。
  转眼间,桌子上的饭菜就被李如松吃了个七七八八,他这才抬起头,另一位指挥同知赶紧趁机奉承道:“不愧是名门将才,兼人之量(一个人抵得上两个人或几个人的饭量。形容饭量很大)。“
  李如松端起酒杯敬了两位一杯,说道:“关于这件事,家父原本要写封信的,后来一想写信太过正式,便改由我代传口信,这次失职本应罢去你的官,但念在屯田、屯兵有功,幸运总兵发现及时未酿成大错,就不予追究。“
  这也是无奈之举,现在辽东缺人啊,其他卫所都有卫所官侵占普通士兵屯田的事情发生,士兵没了土地就会滋生逃兵的发生,而唯独这辽阳中卫指挥使忠厚,兢兢业业带领官兵们屯粮,虽说不谙军事,但治理下从来没有侵占普通士兵田地,逃兵的事情出现。换了他说不定就毁了辽阳中卫。
  ”那这骑兵营千户——李平如何处置?“指挥使知道自己没事之后赶紧了解上边对李平的处置,虽说这李平平时张扬跋扈,有他在确实帮了自己大忙,训练的事自己就完全不用操心,更何况李家在辽阳中卫势力极大,于公,安稳军心,于私,能安稳干下去,都得极力劝说不要罢了李平的官。
  对李平的处置总兵也是考虑了很久,毕竟李家在辽阳中卫,深入人心,一旦处理不好,影响了军心,辽阳勇骑就成了过去式了,更何况总兵还计划以辽阳勇骑为基础打造一支辽东规模的骑兵队伍来对抗鞑靼骑兵。
  通过对辽阳中卫的分析,总兵认为这种训练与后勤分开的形式也许反而达到一种平衡从而防止了贪污的发生,其他卫所指挥使一手遮天,无人监管,难免发生勾结富商,倒卖军粮、军械,侵占屯田的事情发生。
  倘若真的罢去李平的官,且不说军心动荡,这指挥使又不谙军事,分身乏术难免出乱子,但不处罚他,军法难容。
  “李平身为军官,带头抗法,私自取消巡线任务,军法不容,取消军户。“李如松慷锵有力回应。
  指挥使听后面容失色“啊,这,李家在骑兵营威望极高,这样恐怕不利于军心稳定啊。”取消军户,李平这种家族视之为耻辱,他怎么会服?
  “指挥使大人是说李平自持家族功高,目中无人,聚众滋事?”李如松问道。
  “不不不,公子误会我的意思了,我以为李家世代为兵,不畏死,只是取消兵户,对他来说可能不如······死。”指挥使心想,李家会理解的。
  “我父亲的意思是,取消军户,私募李平为辽阳骑兵营总教官。“
  注:募兵制,是明后期由于卫所兵逃兵严重,为了应对边患,急需兵力。开始采用募兵,招募民户,安服役时间给予军饷。
  指挥使听到这,不由得眼睛一亮,这个处置真是太妙了,因为他和李平等人分工治理的方式虽然不错,但不合军法,若李平不以军人身份,而是李成梁为辽阳中卫派来的教官就很完美了。这样也是坐实了李平在辽阳中卫军事指挥权,明罚实赏。
  那位指挥同知也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说到:“就看这李平能不能过了自己心里那关了。”
  这也是李如松来最重要的目的,也是总兵下的一步将军棋,就是要让他李平,心服口服。
  “李平,在辽阳中卫太狂了,没人压住他,需要一个人打败他,他才会心服口服的全力发展骑兵营,不然有再大本事也白搭。”李如松复述当时总兵跟自己说的话。
  指挥使显得有些无奈说:“那可难办了,李平是这辽阳中卫一等一的能打,这也是他狂的资本。“
  “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