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东周列国那些事儿 / 第一章 镐京城内儿歌声

第一章 镐京城内儿歌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周朝,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相当古老的朝代。这周朝的历史起源于哪一年,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只知道这个朝代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建立了,建立者叫姬发,就是周武王。
  自武王伐纣,灭商立周,建立周朝以来,周朝的江山就开始代代相传,经历了成康昭穆……等多代,一直到了第十代,这一代的国君叫周宣王。
  周宣王上台后,开始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一心一意的想把国家治理好。为什么呢?周宣王也是个见多识广,有着丰富人生经历与政治经历的人,他亲身经历过平头百姓与王宫大内的冲突,他深知自己王位得来的相当不容易,他太知道人民群众与王公贵族之间的厉害关系,他立誓绝对不会像他老爹一样被国人唾弃而东躲西藏,经历的多了见识也就多了,他只知道只有把国家治理好了,人民才会爱他拥戴他,他的日子才会好过。
  这周宣王说来也是一个悲催人,怎么说呢?首先他摊上了个不靠谱的老爹,后来呢又留下了个不省心的儿子,关于儿子,这个后来会讲到,等我慢慢道来。
  咱先说周宣王的老爹,周宣王的老爹也是个王,叫周厉王。周厉王是个有着秦始皇一般霸道总裁的气质,却没有秦始皇宏图大略远大报复的二货。他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我的,我的,都是我的!”俩人都是现在的陕西人,说的方言一样,一前一后,相得益彰。人秦始皇是把别的国家的东西说成我的,并且还要抢过来据为己有,而周厉王却是把自己国家的东西说成是我的,俩人格局就那摆着。以至于国内所有的山川河流草木湖泽,在周厉王看来都是他自己的,不让老百姓去砍柴捕鱼耕种生产,违者杀头。
  这种完全不让人活的政策一出来,国内人民群众就不高兴了。你横征暴敛南征北战劳民伤财胡作非为也就罢了,人还有一口气吊着,一时半会死不了,你这把所有的自然资源占为己有,不给人活路的做法,实在是有点过分了啊,与其不让我活,我先让你活不了。终于在公元前841年的某一天,这种不满的情绪达到了一个爆发点,压不住火了,就像火山一样的爆发了。暴怒的人民群众冲进镐京城的王宫里,要把这残暴不仁的周厉王杀掉,那周厉王也不是个吃素的主,派兵镇压,但见老百姓人多势众,拿着锄头棍棒在王宫里一阵乱打乱砸,自己那一丁点的军队根本抵挡不住,就脚底抹油——溜了。
  周厉王跑了,暴怒的老百姓已经失去控制了,见找不到正主,想着太子姬静,也就是后来的周宣王还在宫里,就冲进宫去准备杀了太子,太子血气方刚,正欲提剑对抗,被召公一把抓住拉着往后门跑路了,这才躲得过一劫。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国人暴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人民群众赶走统治者的历史事件。
  也就是这一年,公元前841年,中国历史才有了确切的纪年,司马迁写的《史记》也是这一年才有确切的年份。写到这里,有个知识点顺便也说说,也许高考的时候能用的上,说不定也是功德一件呢。
  这一年也叫做“共和元年”。
  说是周厉王跑路后还没有死,跑到彘这个地方藏了起来。这国不能一日无君,太子虽然在,但是一国不能有二主,就要有人来主持朝政,让国家的秩序继续运转下去。司马迁在《史记》上说由召穆公和周定公共同摄政,称为共和。但是后来出土的一本奇书《竹书纪年》上说由共伯和(西周分封出去的一个诸侯国,共国国君,伯爵,姓姬名和)来摄政事,称为共和。哪个可信一点,我个人比较认可《竹书纪年》,因为司马迁写《史记》时,已经是几百年以后的事了,这几百年间信息传输或许有误。而《竹书纪年》出土于春秋时期魏安釐王的墓中,年代距西周较近,可信度较高。至于哪个最正确,咱交给专家,专家说的话比我有分量,我只是个小小的码字工。
  自共和元年到公元前828年,这14年当中,周厉王一直躲在彘。还是太子的周宣王姬静还躲在召公家,姬静在内心深处也许默默地问候了他老爹无数遍,终于等到了日期,他由大臣们接回镐京城,登基为王,这漫长的等待岁月着实不容易,所以他当上王了就格外的用力。
  周宣王当上国君后,经过他几年的治理,周朝开始慢慢走向了富强的道路,比起先王,大有小小的中兴的趋势。但是,时代不同了,老祖宗们之前分封出去的那些诸侯们也慢慢地强大起来了。正所谓儿大不由娘,那些强大起来的诸侯也开始不把周王室当回事了,之前礼法规定的诸侯朝见天子的事,也就爱朝不见的了。
  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北方的少数民族姜戎部落来犯,声势浩大,攻城略地,烧杀抢夺,边疆民众苦不堪言。周宣王举全国之兵去狙击,在千亩(今山西省介休市一带)这个地方拉开了阵仗,结果出人意料的是周宣王大败而归。
  周宣王心里面的这个郁闷啊,简直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了,我贵为天子,却打不过那些茹毛饮血还未开化的蛮夷野人,我要是出不了这口气,真的就会把我给憋死了。不行,我得报仇,我贵为天子多兵将,我卷土重来未可知,我得用尽一切办法把那些野人给办了。
  于是,周宣王就要去太原料民,这太原并不是今天的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而是指有高大险峻山塬的地方。也是,近处山底下的能打仗的打仗打完了,现在开始瞄上山上的了。料民者,其实就是盘库存,盘点一下家底,看看人口、车马、钱粮、草料等有多少,以便征调起来再打仗。
  周宣王料民之前,就有太宰仲山甫提出反对意见,但是周宣王报仇心切,根本不听。还是去了。
  周宣王太原料民回来,归心似箭,督促着车夫快马加鞭,终于在天刚擦黑就进城了。
  镐京城内自是热闹非凡,最欢乐的就数那些无忧无虑的儿童们,但见他们五个一组十个一堆地追逐奔跑嬉戏打闹着。周宣王看着这些儿童们,心中不由得泛起阵阵希望,祖国未来打仗还得需要你们,你们现在给我好好地长着吧。
  突然间,不知道从哪个儿童堆里传出了一阵歌声,紧接着全城的儿童们都跟着唱了起来。唱的是
  “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几亡周国。”yanhujifu
  周宣王听了大惊失色,是谁教这帮小孩唱这么不吉利的歌的?就匆匆忙忙地进了王宫,刚一坐定,就吩咐手下侍卫:“去,抓几个唱歌的小孩过来,我要亲自审问审问。”
  侍卫们去抓小孩,小孩看见有人来抓他们,即刻不唱歌了,“哄”地一下全散了,跑了个无影无踪。那些侍卫们不愧是王身边呆过的人,身手也利索,到底是抓住了一大一小两个小孩,带到周宣王面前。
  一般人一辈子都见不到天子一面,就连金庸小说里面还有个人物叫慕天颜呢,更何况两个小孩,见天子一面何止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那小的一个被侍卫们像抓小鸡似的一提溜,朝天子脚下一跪,早就吓得浑身如筛糠般地瑟瑟发抖。
  那大一点的倒是稍微镇定一点,说:“三天前的傍晚,有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教我们唱这首歌,不知怎么一下子就传遍全城了,全镐京城的小孩都会唱这首歌了。”
  周宣王问:“那教你们唱歌的小孩是谁?住在哪里?”
  小孩说:“那红衣服小孩我们也不认识,她教会我们唱歌后,就走了,现在不知道去哪了。”
  周宣王听了,默默呆坐了良久,不知在思考着什么,最后挥手让侍卫们放了小孩。随即下了一道口谕:“但凡日后,如若有谁家小孩再唱这首歌,连同他们的父母兄弟一起治罪!”
  口谕即刻执行下去,如有违者,就地正法!
  这么一来,小孩们是不敢唱这首歌了,但周宣王心里,就像丢了五毛大洋似的有点难受。
  第二天早朝,群臣参拜礼毕,又处理了一些君王不在朝时的一些政事。周宣王把儿歌的事告诉了大臣,让大臣们发表一下意见,看看此儿歌包含了什么意义或征兆。
  有大臣说:“檿,是山桑木,可以用来做弓,弧就是弓。箕,就是箕草,可以用来编织箭袋。箙,就是袋子。依臣愚见,国家恐怕有刀兵弓矢之变。”
  太宰仲山甫本来就不赞同周宣王去太原料民,就借机说道:“弓矢是战争用品,只要弓箭射出,战场上必然就会有人命陨落。如今大王您去太原料民,打算再次发兵,报千亩兵败之仇,如果说国家连年征战,需要举全国之力养战,这样会导致国力衰弱民不聊生,长期下去,国家怕是会有灭亡的危险啊!”
  周宣王听了,嘴里不说,心里默默地点头,已经有了放弃太原发兵的念头。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