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逆流之我是学霸 / 004章 同学会

004章 同学会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总体上来说,你写的这篇论文没有创造性的东西。”罗斯伯格教授定下了基调,他说:“但是,你用简练的物理语言和高超的数学技巧,阐述了我们已知的复杂物理体系,严谨,精确,无懈可击。你写的这篇简洁论文,更像是……我想想,没错,它更像是研究生量子论课程的一份讲义,不是吗?”
  李康平点点头道:“教授,我认为,大概,是的吧?”
  “喔,哥伦比亚学院的学生写了一份研究生的量子论讲义!李先生,你又得到一个A。”
  “谢谢。”
  李康平征询道:“教授,我想知道,平时作业累积几个A可以换取原子论这门课程的一个A?”
  罗斯伯格教授左右手各持一页李康平的论文,他笑盈盈的说:“物理学就是这样,天才和蠢材在物理学面前区分的明明白白。李,你已经获得A了。”
  “原子论?”
  “没错。”
  “噢,惊喜!”
  “别高兴的太早。”罗斯伯格教授忽然严肃起来,他说:“美国物理是实验物理,你将接受物理实验训练,并提交至少一份合格的实验报告。如果你做到了,我想我会给你A+。”
  “哇,真令人期待,我迫不及待想要进入实验室了!”
  在罗斯伯格教授的安排下,李康平很快进入了实验室,开始接受物理实验训练。
  一个与管子紧密配合的接地金属插塞构成了阴极,从阴极发出的射线穿过另一接地金属塞的狭缝,然后从两块约2英寸长、1英寸宽的平行铝板之间通过,最后落在管子末端的内壁上,产生一个边界明显的狭长光斑。
  “阴极射线,我做到了!”
  李康平记录下实验数据,他用了一些时间熟悉1920年的实验器材,他发现一个大问题,如今的物理实验缺乏硬件防护装置,且实验员做实验的时候不穿戴任何防护装备。
  大家全都穿着便装做实验,阴极射线、X射线具有辐射性,最要命的是产生α射线和γ射线的镭源。
  简直就是冒着生命危险做实验!
  “艾伦,你知道吗,在不做任何防护的情况下,长期接触这些射线会对人体造成永久性的危害。”李康平对他的实验拍档说。
  艾伦·比德曼无所谓的说:“危害?也许有一点点吧。”
  伦琴发现X射线,贝克勒耳发现贝克勒耳射线,居里夫妇提炼出纯镭,都是最近二十几年诞生的重大科学成果。
  科学家们专注于这些射线、放射性元素的学术性用途研究,却不是太重视它们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伤害。
  李康平注意到,艾伦写在实验记录纸上的签名是J·艾伦·比德曼。
  “杰·艾伦·比德曼,这是你的全名?”李康平问。
  艾伦一边收拾实验台一边说:“没错。”
  “杰·艾伦·比德曼先生,我想我们应该喝一杯咖啡。”李康平说。
  “咖啡时间,为什么不呢?”艾伦表示同意。
  两人离开实验室,来到了咖啡馆。
  艾伦轻轻搅动小勺,他说:“李,你是聪明人,罗斯伯格教授喜欢聪明的学生,他喜欢你。”
  李康平喝了口咖啡,说道:“罗斯伯格教授对你的评价也不错。”
  艾伦说:“修完原子论,我就能获得学士学位,我大概会在圣诞节之后申请研究院的入学资格及奖学金。”
  李康平说:“我想我也会这么做,或许在明年春季。”
  “其实很多美国人读不起优质的私立大学,高昂的学费使我们倾家荡产。如果拿不到哥大研究院的奖学金,我只能去新墨西哥州立或者蒙大拿理工,但问题是,他们有实验室吗?”艾伦苦笑一声,他充满危机感。
  李康平劝慰道:“艾伦,你这么优秀的人,肯定能够留在哥大。”
  “李,你们中国学生的待遇比我们好多了,至少你们无需为学费发愁。”
  “而我宁愿为学费发愁。”
  李康平心情复杂的望向窗外,庚子赔款,国耻之一,庚款留美生,真的没有哀愁吗?
  “李,我跟你解释一下,我的第一个名字J,实际上它代表朱利安,除了书面签名,我一般不用到这个J。我有没有跟你说过,我出生在缅因的一个犹太家庭,我父亲说第一个名字包含J是形式上的家族传统。”艾伦并不隐瞒他的家庭背景。
  “艾伦,谢谢你告诉我这些,你是我最可靠的朋友。我的朋友,可以给我个机会让我请你吃晚饭吗?”
  “李,你是你们国家官员的儿子,还是富商的儿子?”
  “噢,艾伦,这是我的隐私!”
  不愿透露隐私的李康平请艾伦吃了顿饭,花钱一向大手大脚的李康平体现出了他慷慨的一面。而慷慨的绅士,会受到多数人的欢迎。
  李康平迅速适应了哥大的校园生活,校园内外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校园内的世界比较容易适应。
  日历翻至十月份,李康平来到曼哈顿下东区,非洲裔、东欧裔、拉丁裔在此混居,唐人街亦在此处。
  唐人街的唐话为广东话,华人居民多是广东侨民。
  有一杂货店,出售咸鱼、鳗鱼、蛇肉、酱油、鱼翅、燕窝、干鲍及其他从广州或香港运到美国的货品。
  卖货的大叔用唐话问:“买些什么?”
  李康平以唐话答:“干鲍一打,送给贵人,有劳包装的精美一些。”
  大叔取来干鲍,店里也没啥精美包装的材料,就一油纸,包好捆住。
  李康平与大叔交流了一会儿,他得知美国的华侨没有很富的,也没有很穷的,华侨们多是老实谨慎、忍气吞声、辛勤工作的人,几乎所有的华侨都寄钱给广东或福建老家的亲人,若有余钱,则捐助中山先生的革命运动。
  逛街至傍晚,李康平抵43街,周先生的公寓位于43街。
  李康平上到这栋公寓楼的二楼,摁响某房间的门铃。
  周先生开门迎客,道一声欢迎。
  李康平一身洋装,谁知周先生却是一袭中式长衫。
  “我带了些唐人街的广东特产,一点心意,感谢周先生的照顾。”初临周府的李康平献上小礼物。
  “康平破费了。”
  周先生迎李康平入门,李康平见屋内坐一外国人,此人约莫四十岁的年纪,他的身材偏瘦,蓄着连鬓胡子,鼻子很尖,眼睛大如牛眼。
  李康平瞅了瞅这位抽雪茄的外国人,暗道,中国同学的聚会,咋来一外国人?
  周先生作了介绍:“这位是施特劳斯先生,在美国及中国,施特劳斯先生四处奔走,为我们解决了诸多麻烦。施特劳斯先生实乃我们的诚挚友人,康平在此可畅谈任何话题。”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