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射宋 / 001章 盈盈一握的蜂腰

001章 盈盈一握的蜂腰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初春,冰雪未消,晨光普照。
  一名十六七岁的青衫少年,面南背北拄着棍儿,立于黄河大堤之上极目眺望。
  须臾,少年身旁响起黄鹂般清脆的声音。
  “看!那儿就是东京城,过了河再走小半天功夫就能到。韩大哥,别怪俺没提醒你,若是偷跑过去,被官军捉到要杀掉的哦!”
  少年即是“韩大哥”,侧头似笑非笑地瞥了一眼“黄鹂”。
  十二岁的沈三娘有着婴儿肥的脸型,虽然黄毛丫头一个,却偏偏要装出小大人的模样。
  她的衣裙已然破旧却打理的干干净净,两只发髻上的红头绳算是唯二的首饰。
  三娘踮起脚尖,伸手指向南边影影绰绰的城廓,颇为憧憬地说道:“听人说东京城里有座艮岳,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兽美味佳肴。
  俺们大宋的道君皇帝在里面求仙问道……唉~要是、要是能进去看一眼该多好啊!”
  少年不由得默然,只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韩逍遥,本该在21世纪的大好时光中享受人生!
  可一梦醒来,逆流近千年的荒唐事,猝不及防地砸在目前豆芽菜一般的身体上。
  人家的主角穿越历朝历代,不是做暴君就是当太子,开场霸气侧漏呼风唤雨。
  再不济,烧个瓷器磨个豆腐,哪怕去护理母猪,也能赚得盆满钵满锦衣玉食。
  轮到自己,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这算不算没天理?
  躺在草窝里喝了两天米汤的韩逍遥,终于明白这不是一场梦。
  今晨醒来,拄着木棍,他走出栖身的草窝,真真切切地看清楚当下的世界。
  方圆百里,俱是荒野,遍布着饥寒交迫神情麻木的流民。
  此处原本都是大好良田,只因历年黄河汛期,为了确保南面的东京城,此处往往是官府泄洪的首选,遂变成泥沙混杂的盐碱荒草滩。
  据韩逍遥所知的有限信息,他脚下是黄河北堤,现在是宣和五年。
  大宋。
  东京城。
  道君皇帝。
  压垮腐朽帝国最后一根稻草的艮岳。
  这让韩逍遥一阵牙疼。
  没想到,自己稀里糊涂竟然穿越到被历史和汉族永远铭记的时代。
  不出意外,此刻,那位皇帝老儿和高官权贵们,必定歌舞升平丰享豫大。
  可他们绝不会想到,几年之后,野蛮与文明不可避免地直接碰撞。
  而碰撞的后果,长江以北上千万的生命几被屠戮殆尽。
  家国破碎,河山浸血!
  靖康之耻,非但摧毁北宋王朝,更点燃了覆灭汉家文明的导火索。
  此乃华夏之殇,千古余恨。
  究其根源,后世网络上较为公认的是“三冗之弊”、“文贵武贱”以及“大宋君臣昏聩”。
  当然,除了上述三条,“奈何女真有外挂”也榜上有名。
  韩逍遥并非键盘王者,相反,他一贯秉持脚踏实地天道酬勤的积极态度。
  既来之则安之,虽然开启地狱难度,却也意味着局面不可能再坏了。
  他以身上硌手的肋骨发誓,自己的命运不能操于人手。
  别说帝王将相,就连老天也不行。
  绝对不行!
  ……
  大堤之上,沈三娘话音刚落,便有人埋怨道:“三娘,你越说越饿的紧了,俺想爹娘和大兄,俺想家了……呜~”
  不用转头韩逍遥也知道,抱怨并呜咽的是沈二娘,即三娘的姐姐。
  二娘芳龄十四,却有一米六的个头,身材发育的极好,即便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大姑娘。
  相比三娘的精明玲珑,二娘身高马大性情憨直,目前苦活累活大多着落在她身上。
  唯一的麻烦,二娘胃口极大。
  全家三份米汤一多半进了她的嘴依然不顶饿,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她会偷着喝水充饥。
  现在看去,二娘诺大的骨架已经晃晃悠悠,再这样下去怕一阵风就吹跑了。
  两天的相处,韩逍遥已经大致了解沈家姐妹的情况。
  沈家原本是北边的大名府辖下,几代人积累下十余亩田产,日子虽清苦却也能勉强温饱。
  但童贯二十万大军去岁北上伐辽,遭遇契丹残兵败将竟一夜崩溃数百里,整个河北随即遭遇无妄之灾。
  一股溃兵不知怎么闯到了沈家附近,不分青红皂白地烧杀劫掠。
  祖母带着二娘三娘藏于村外草丛躲过一劫,但沈父沈母与长子沈大郎不幸罹难。
  溃兵走后,祖孙三人返回村子才发现,家园已然烧成白地,乡亲们死的死逃的逃,村子里已经待不住人了。
  埋葬家人后,担心溃兵流匪再来,沈家祖母便带着两个孙女向南迁徙求个活路。
  许多和沈家同样遭遇的流民最终在黄河边止步不前,原因很简单,官府唯恐他们进入开封府惊扰到天子,故而封锁了黄河。
  而堤北的荒野中,陆陆续续汇集了成千上万的流民,官府封锁导致物资短缺,求生的本能和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随即爆发于河堤之北。
  镇守大堤的指挥使冯豫准备带兵镇压,却被营中开封府户曹吏员吕通阻止:不许一兵一卒出营干涉。
  私下里给出的理由是:“朝廷没有那么多粮食。”
  冯豫愕然,虽说对方连正经的官都算不上,但思虑再三他最终打消了念头。
  荒原之上,胆大妄为之辈几次尝试之后不见官军干涉,胆气益发高涨起来,趁机拉帮结伙悍然火并。
  仅仅两日,便形成了几股势力,成为流民们的实际统治者。
  流民出现伊始,朝廷恩威并施,除了调集一个指挥使守卫浮桥,另外在大堤上建造十余驻兵所,责令厢兵昼夜巡逻。
  同时委派开封府吏员设立粥棚,每个流民早晚可以领到一份稀粥维生。
  但随着流民激增,粮食消耗极快,据传存粮也只能再支撑两三日,再次调拨的米粮却遥遥无期,如今流民领到手的“粥”称作米汤更为贴切。
  虽然流民情势如火,但冯豫除了暗叹之外根本做不了什么。
  所以,尽管刚刚已经喝过了米汤,二娘仍然饿的火烧火燎。
  三娘也很无奈,姐姐胃口太大,即便把全家人的口粮给她也不够,爹娘大兄遭遇不幸,可她们还是要咬着牙熬下去啊!
  尽量平复心情,三娘好言安慰道:“阿姐!莫要闹了,晚上领的粥,许你多喝一口,好不好?”
  二娘大大的眼眶里,泪水在不停地打转,但她也知道,自己多喝一口,奶奶和妹妹就得少吃一口。
  抹了抹眼泪,二娘不再呜咽,默默地将腰间的布条再勒紧一些,盈盈一握恰似蜂腰,颇有风姿妖娆的诱惑。
  韩逍遥心弦微动,却装作看不见,扭头四下打量一番,有了个初步计划。
  什么天下风云,什么气运之子,在吃饱肚子之前统统见鬼去吧!
  “二娘三娘,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会设法弄些食物。”
  食物?
  二娘眼睛一亮,立马点头说道:“逍遥哥哥,俺帮你!”
  “好!”韩逍遥越发喜欢二娘直爽的性格。
  三娘环顾四野,肃杀萧瑟,树皮都剥的光光溜溜,哪里还有什么吃食?
  忽然她似乎有了不好的猜测,赶忙拦住:“韩大哥,你不会是说兵营里的米粮吧?那个绝对不行,要被砍头的……”
  听了这话,二娘的眼中立即浮现出恐惧之色。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