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的奋斗年代 / 第4章 选择大学

第4章 选择大学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村子伊水而建,房子挨着房子,两家之间共用一堵墙,鳞次栉比,很多年没有见过的居民点再次映入眼帘。
  在七八十年代,居民点可以说是村子里的牌面,那时候得要你家里有钱才能成为居民点的一员。
  所以,位置往往是最好的,一般占据着在村子正中间,然而到了九十年代,村口已经成为了富人聚集点。
  通常在村口的单门独户,往往都是村里的有钱人,大部分二层高的小楼都在村口附近,其他地方多是青砖瓦房。
  各家屋后不是堆着码好的柴堆,就是砌着关小猪的猪圈,或者放置鸡笼,还有一些农具放在外面,好些农具,许宣都不知道它的官方称呼了。
  这时已经中午十二点多了,家家户户的烟囱炊烟袅袅,从屋外走过,能听到油入锅时的“刺啦”声,锅铲刮在铁锅上的声音,然后香气随之而来。
  树荫里,屋檐下,随处可见玩扑公仔的孩子,有人欢笑,有人忧。
  公仔纸,在川省地区叫娃娃,而在北方地区应该是称为洋画片。
  许宣到现在都没弄懂为什么北方地区会叫洋画片,毕竟那上面印着的多是神话人物或者三国人物。
  在这个年代物质相对匮乏,没有什么玩具,公仔纸算是最常见的一种,很多小卖部可以买到。
  公仔纸几乎都是一毛钱一大张,一大张里面有很多小张,用剪刀小心翼翼的把大张画片剪成小张,这些小张就可以用来拍。
  公仔上的图案一般都是三国人物、葫芦娃、神话人物之类,背面一定会印与其正面图像的相关语句。
  如果是三国人物,会印一些这些人物说的名言或与其相关的故事。
  当然也有印的文字和正面图像无关的,而这些多是故事、歇后语、名言、古诗、谜语等,传播了许多优秀的文化思想,对小孩子文化知识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比二十几年后,小孩子只知道拿着手机打王者农药,游戏对孩子引导似乎在逐渐退步。
  尽管每次拍完,手都能拍得通红,如果是在冬天玩手更遭罪了,但大多数小孩依旧废寝忘食,一放学就和几个同学围在一起玩扑公仔,那是无数80、90后的人珍贵的童年回忆。
  只是岁月流逝,当年在村口、榕树下玩公仔的那批小孩渐渐长大,公仔纸会退出属于它的历史舞台,我们只能透过那些保留下来的珍贵公仔,看见我们的曾经童年欢乐。
  许宣兄弟俩穿过整个村子,路上碰见不少打招呼的人,总是那么一句话,“小宣,吃了没?来我家吃点。”
  许宣的回答也几乎是,“正准备回家吃呢,您吃了没?”
  好像这个时代,问候吃没吃是最常见的招呼方式,一句“吃了没,来我家吃点”就能无形中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回到家,妹妹已经做好了午饭,饭菜很简单,一碗炒青菜、一碗酸菜、以及早上就煮好的稀饭。
  在村子里,许家不算最穷,却离最穷不远,墙体红砖已经开始掉碎屑,连六七十年代的四大件也没有任何一件,唯一的新物件就是墙上的日历。
  7月11号。
  运气不错,高考刚刚考完两天!
  重活一世,还是去川大?
  饭桌上,许宣还在考虑要不要去曾经的大学母校,妹妹许雅已经帮许宣提出了需要考虑的学校。
  “哥,你准备去北大还是清华?这两个·······”
  话没有说完,西里呼噜喝着稀饭的许文打断了,“北大、清华?你真敢想,那是想去就能去的?”
  “我跟你说话了?吃饭还堵不住你的嘴。”许雅瞪了眼许文,对待双胞胎哥哥从来没有好脾气。
  一个二流子哥哥,如果有可能,她宁愿不要。
  哥哥妹妹都不待见他,许文已经习以为常了,只不过今天有些不同,他今天没顶回去,而是在想哥哥妹妹为什么不待见自己。
  许文不说话,许雅又把话题转移到了选择大学上,“北大清华都很好,就是离我们家太远,浙大、复旦、上交大都不错。”
  “全是顶尖大学,对大哥这么有信心?”许宣笑道。
  “那当然。”
  大考小考,都是翠园中学的第一名保持者,以许宣的成绩在上清华北大当然没有多大问题,可无论家里人还是学校老师都没有想到,他最后居然选择了川大。
  当然了,不是说川大不好,只是相比北大、清华,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高考发挥失常是有可能的,估分填志愿存在不确定性,可川大不应该在你的考虑范围内,你是我们翠园中学的第一名,你觉得去川大对得起你常年第一名?
  当时,班主任老师黄伟东看到许宣填报的志愿后,是这么说的。
  实际上,高考发挥失常了,不过清华北大还是能进的,所以其他大学当然也是随便选。
  妹妹提出的几个大学都不错,但浙大不考虑,毕竟是重生回来的人,二十几年后的那件事挺恶心人的。
  许宣想了想,笑道:“去北大或者清华吧,人大也在我的考虑范围之类。”
  许雅哦了一声,显得有些失落。
  妹妹不想自己走太远,许宣是知道原因。
  家里有三个孩子要读书,之前就显得捉襟见肘,现在又因为许宣考上大学,在高考刚刚结束,也就是昨天爸妈都外出打工了。
  曾经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高考结束那晚的事情,许宣却记得很清楚。
  母亲当时是这么说的,“你是大哥,弟弟妹妹成绩也不差,不能让他们辍学,是爸妈对不起你。”
  意思很明显,让他不读了,找个工作供弟弟妹妹读书,这种情况在九十年代,甚至千禧年的最初几年都很常见。
  但父亲表示反对,“读,别人家的孩子想考考不上,我儿子能考上大学凭什么不让读,就是砸锅卖铁,拼了我这条命也去读。”
  说完,就在屋里抽起了烟,整整坐了半宿,昨天一早就跟母亲出门打工了,没说去哪儿,也没有说具体什么时候回来。
  如果记忆没有出现偏差,上大学的钱,弟弟妹妹读高中的学费,都会由舅舅送来的,说是爸妈走之前东拼西凑留在他那里的。
  而爸妈会在93年底才回来,然后家里开始发迹,妹妹会因此选择电影学院,演了两个连名字都没有的配角,最终成为包租婆。
  没人知道爸妈出去的一年多是如何度过的,但许宣知道爸妈那一年半过得肯定提心吊胆,因为老两口回来的时候带着一笔钱。
  具体数额,许宣不清楚。
  但肯定是一笔巨款!
  许家没有亲戚,父亲许建国是上一辈最小的孩子,头上七个哥哥、姐姐早夭,奶奶也因为生父亲时难产去世了,爷爷前两年也走了。
  母亲陈慧那边,倒是两个舅舅三个姨妈,外公外婆也在,不过母亲是川省人,大家基本都在老家,只有小舅舅两口子来了鹏城。
  小两口在鹏城做了点小生意,推车卖早点,然后再去工厂上班,小舅舅晚上还有一份保安的工作。
  所以,小两口很忙,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牛多,吃得比猪差,根本顾及不到兄妹三人。
  换句话说,现在家里就只有兄妹三人,许雅才十五岁,又是女孩子想要找个依靠很正常。
  许文又是那么个性子,许雅从来就不指望,只能指望大哥,尽管那些大学距离鹏城都不近,但多近一分,她便多一分安心。
  当然,选择鹏城本地大学是最好的,只是许雅觉得本地的大学虽然也不错,可大哥那么好的成绩却读本地大学太亏了。
  
  
热门推荐
夜的命名术 吹神 夜的命名术 吹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