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千卷太平律 / 第14章 初次碰撞

第14章 初次碰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你们家伙事都带了吧,跟我上去。”
  洪天贵福检查了一下弟兄们手里攥着的尖刀利刃,头一歪,示意出发。
  小短腿一溜小跑,后面的百十人脚步凌乱地快步走,不大一会,就来到书院前。
  一百多太平军士卒的行军动静是不小的,加上围观百姓的口口相传,在洪天贵福等人还没有走近的时候,前一军左一、二营的士兵们就已经站着整齐的队伍,恭迎幼天王大驾了。
  粉墙黛瓦、古色古香的江汉书院门前,一群垂着鼠尾辫的瘦弱书生手持棍棒扫帚,义愤填膺地虎视太平军。
  门前两颗桃李树上挂着一条大大的横幅,上面写着书院山长亲笔题的草书,潇洒狂放、苍劲飘逸:
  “保儒学,孔圣门生启蒙闻道死可矣!护书院,吾辈弟子不惧焚坑证心志!”
  到了近前,洪天贵福改跑为走,一方面跑累了歇歇,另一方面整理仪表着装,保持形象。
  站在群儒最前面的书院山长葛孟然,此时正目不转睛的盯着洪天贵福,听闻长毛内部传言,他们的幼天王蒙受什么神灵的启蒙,天生神聪。
  对于这样的神鬼寓言,学识渊博的葛孟然自然是嗤之以鼻,不过来自城里匠人间的传言,称这位首逆长子尊重贫贱的手艺人,尊重他们的技术,谦和亲民,实为千古圣娃……
  不管坊间传言如何离谱,但有关这位太平军幼天王的信息几乎全是积极的这一点,让葛孟然也心生好奇。
  这一丝好奇的心绪甚至盖过了心底的抵触情绪。
  从太平军前一军两个营的士卒们闪开一条道,洪天贵福出现在视野里的时候,葛孟然就仔仔细细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而洪天贵福那些蛛丝马迹的细节反馈给葛孟然的信息却让他惊若天人。
  通常来说,三岁小孩心智尚不成熟,行为举止会显得“怪异”,比如走路一蹦一跳,东瞅瞅西看看,双手乱比划假装自己是孙悟空……反正就是一刻不老实。
  可这位幼天王完全不是这样,走路昂首挺胸、步伐稳健,整理衣冠动作流畅简明,双手随着脚步自然摆动,目光炯炯巡视众人,一切行为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
  此外,更让他吃惊的是洪天贵福的气场。虽然是个孩提的年纪,却有种久居上位的威严,嘴角挂着教科书般的自信浅笑,眼神灵动也平和,没有饱读诗书的儒生那种扑面而来的书卷气息,神采中却流露着无比睿智聪明的光芒。
  此子非常人也!
  这是葛孟然明察秋毫后得出的初步结论,心里有了思量,态度也发生了转变,由对普通长毛的排斥、仇视变为谨慎、尊重。
  洪天贵福不知道葛孟然心里想的什么乱七八糟,他仰起小脑袋欣赏着江汉书院的建筑特色,历史上这座书院就是这个时候被太平军毁掉的,同治元年湖广总督官文和邑绅陈庆溥筹集资金,又在废墟上重建了书院。
  这是洪秀全大教主为了推广拜上帝教,实现思想禁锢的目的,而犯下的罪行!
  儒学发展到宋元明的时候,开始化为理学,一定程度上误入了唯心的“歧途”;到明清时代更是变得刻板、呆滞,与曾经儒学相比简直面目全非。
  可即便如此,洪天贵福也不认为洪秀全那斑驳糟杂的拜上帝理论就比儒学更适应统治的需要。
  洪天贵福现在的能力有限,但他会尽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儒学不受拜上帝教的迫害,哪怕这会带来特别大的隐患。
  “江汉书院自明朝万历年间提学葛寅亮主持开办以来,至今差不多有两百四五十年的历史了,这么多年不知道有多少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来……”
  洪天贵福看似自言自语,但声音却没有刻意压低,周围的一些人真切地听到他的话。
  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向书院的人释放善意的信号。
  葛孟然听到洪天贵福这么说,眼前一亮,仿佛是阴霾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跟这小娃搭讪,踌躇起来。
  那两位旅长听闻幼天王的自言自语,脸色微变,说道:“拜见幼天王万岁,末将前一军左一营旅帅吴态诚,是奉天王命令来捣毁孔孟道佛各家的观院庙祠的,您这是……”
  洪天贵福应道:“这书院拆了可惜,我想保下来!”
  吴态诚迟疑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可是天王要求我们严格按照《城邑定抚令》处理孔妖等邪神信仰问题,您这么样让我们很难做啊!”
  另一名旅帅也附和道:“是啊,幼天王,听说这《城邑定抚令》的灵感还来源于您呢,为什么现在您又要包庇他们?”
  洪天贵福扭头看向他,问道:“你怎么称呼?”
  那旅帅赶紧再行一礼,忙自我介绍道:“禀幼天王万岁,末将是前一军左二营吴少杉。”
  “你俩兄弟?”
  “不是,单纯的同姓而已……”
  “哦,我回答你刚才的问题,首先澄清一下:现行的《城邑定抚令》是天王的智力成果,我确实间接地提供过灵感,但并不是都被采纳。我也拟定过一份《城邑定抚令》,跟天王编制的理念有些许出入……”
  洪天贵福着重强调了“些许出入”四个字,想来他们两位旅帅能听得出来语气的突然变化,心里应该有所计较。
  “可是……我们太平天国的国教——拜上帝教不是一直都视孔孟儒教、佛教禅宗为妖魔邪说吗?留着他们也是祸害百姓的思想,何不……云中雪之?”
  吴态诚思索着提出了异议,其实他心里是顾虑着军令,洪天贵福虽然贵为幼天王,但没有实权啊,而天王的军令则是泰山倾倒,两相权衡当然要以天王军令为重。
  吴态诚说完,吴少杉这个捧角也开始卖力,附和道:“态诚兄所言极是,佛禅之学传自天竺身毒,为异域野学;道教名曰清心寡欲,实则懒散、不思劳作,逃避现实,亦是祸根;所谓孔孟学说尽是些迎合清妖统治、压迫劳苦平民的凶残工具。能救民于水火的只有我天父皇上帝,拜天父上帝、天兄耶稣、圣灵圣神风才能得以解脱苦难!”
  一吹一捧,两人配合默契,想劝离幼天王,好执行军令。
  洪天贵福心累地叹了口气,没有思想启蒙和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的封建社会,人总是容易被某些极具煽动性的言论欺骗,并且深信唯一,排斥其它所有“异端邪说”。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不乏有这样的例子,久远一点的有东汉末年的黄巾军首领张角的太平道,离得近比如嘉庆年间大起义的白莲教、天理教。
  他们与太平天国相似,抨击以儒释道三家为首的传统宗教,“传播销售”自己的宗教欺骗愚民,撼动封建王朝的统治。
  只是相对而言,他们这些起义军注重煽动效果,而太平天国注重政权建设,偏向于思想上的教化。
  太平军走到哪儿,就把拜上帝教思想宣传到哪儿,这种“带刀宣传”的模式就像中世纪欧洲的十字军东侵。
  作为思想层面被清洗过的拜上帝会众,通过常规的教化是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他们的思想,所以洪天贵福也不打算跟他们争教义的问题,否则吵个三天三夜也没个定论。
  两人话一说完,洪天贵福就板起脸来,佯装愤怒道:“一看你们就没有好好研习《太平诏书》!百正歌背熟了吗?原道觉世训不记得怎么讲了?里面内蕴着那么多孔孟之道看不出来?”
  所谓《太平诏书》就是太平天国早期各类理论文献的汇编,例如洪秀全自编的《百正歌》、《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刊刻发行于太平天国壬子二年即1852年。
  太平天国癸好三年攻克武昌后,洪秀全开始对《太平诏书》进行修订,主要是删除了《百正歌》以及其它一些与孔孟之道雷同的言论。
  不过直到进入金陵之后才完成修订并刊刻发行,现在外面流传的《太平诏书》都还是原始版本,其中那些被洪秀全“引用”、照搬的儒家经书中的语句、观点还在,洪天贵福正好可以此为借口庇护儒生。
  “我们拜的上帝其实就是先秦时代的‘神天上帝’,唐尧虞舜和大禹三代盛世就是得到了上帝的垂青,他们那个时代就是我们要建立的小天堂,就是儒家典籍中描述的大同社会!而且‘神天’、‘上帝’这些词都曾出现在儒书《尚书·多方》中的。此外,在《天条书》中也有相当的表述都能在《尚书》《诗经》中找到类似语句,比如……”
  洪天贵福穿越来的这段时间里也不是所有时间都在想着复制法律条文,有时候脑子累了,也看看洪秀全写得书换换思路。
  顺带练习一下文言文阅读……
  洪秀全早年的拜上帝启蒙来自于中国传教士梁发所写的《劝世良言》,梁发本人在翻译《旧约全书》、《新约全书》时就时常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去论证,其中多引用儒家经典。
  洪秀全本身又是个差点考上秀才的穷酸书生,四书五经也算熟读,在创立拜上帝教理论的时候,难免借鉴儒家典籍的思想,这就给如今的洪天贵福可乘之机,把这些雷同之处一一列举出来,让吴态诚他们心服口服,没理由拆书院,祸害儒生。
  其实洪天贵福知道的类似之处也就十几处,而且旁边站着一帮研究儒学的书院大佬,他也不敢瞎编,只能在其中掺杂自己的想法,把论述时间尽可能地延长,让吴态诚他们这些没文化的兵感觉特别高大上,无言以对。
  果然,洪天贵福幼天王的身份加上叽里呱啦一大堆听起来很高端的理论唬住了两位旅帅,就连郭河、葛孟然他们也心生佩服。
  只是吴态诚、吴少杉两人似乎还对天王的军令存在一丝丝担心,洪天贵福在强硬的辩驳之后,又猛一委婉,给他们个台阶下:
  “总之,书院其实并不属于你们要拆毁的范围,这些儒生也不是包藏祸心的清妖党羽,他们所学习的都是古时流传下来的天情道理,并非邪说妖言。倘若对他们做出一些过激的处置容易引起流言蜚语,要是导致人心惶惶就不好了。你们也不用纠结天王的命令,我会跟他说明情况的。在这之前,这些儒生我也会让人密切注意着,我以幼天王身份敢担保!”
  吴态诚、吴少杉两人对视一眼,然后向洪天贵福再行一礼,道:“既然幼天王已有定夺,我等照做就是了,但请幼天王切记向天王说明情况,莫让小的们为难。”
  “一定!一定!你们去忙别的吧!”
  “遵幼天王之命!”
  两位旅帅就这么带着手下浩浩荡荡地退去,洪天贵福长呼一口气,转身面对葛孟然等儒生,顿时又是一阵头疼。
  明显看得出来,洪天贵福刚才的一番言论让他们的敌意淡了不少,可他心里知道,这些儒生并没有接纳太平天国,潜意识里其实还有些排斥。
  而要说服他们可不比刚才那些没文化的士卒。读书人的自主意识很强,尤其是先入为主的排斥,更是难以认同所谓的太平天国。
  洪天贵福目前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先跟他们拽儒学,从学识上打垮他们的自尊、自负心,然后再说别的。
  心中有了思量,他上前恭恭敬敬地向葛孟然行了一个弟子礼节……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