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我不要荣誉我只要和平 / 第十一章:灵笼国漫整体分析评价

第十一章:灵笼国漫整体分析评价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今天我们不看小说了,咱们来聊聊关于目前很火的国漫:灵笼(本章节与本作剧情无关)
  摘要:对于灵笼这部国漫,我今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感觉作风真的很好,比起什么国漫崛起之类分说法,我更感兴趣的是《灵笼》本身这个故事对于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未来真的会演化成《灵笼》那样的末日吗?至少不是没有可能,现代科学不是解释了,下一秒和上一秒还有这一秒都是相互独立的“世界线”(这里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请允许我用这么二次元的术语),说不定某个世界线的未来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退回石器时代,哈哈。那么对于《灵笼》所揭示的社会问题,我们就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1,关于灵笼的世界观灵笼的世界观(由目前上半季来看)是现代社会各个国家之间矛盾冲突加剧,最终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我估计很可能最终演变成了核战争(不然噬极兽怎么出来的,常规战争可没法导致物种变异,灵笼中给出的解释是噬极兽在战争的时候从地里钻出的,那么常规战争可不会引起如此剧烈的地壳运动导致噬极兽从地底深处钻出来,所以不论噬极兽是不是辐射变异的产物,核战争的锅是甩不掉了)。战争之后,人类文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再加上噬极兽的出现,半残的人类文明无法在地面生存,于是由监狱所演变的“灯塔”应运而生,成为了人类最后的家园(也许随着剧情的推进这个设定也会被推翻,但那是第二季的事情了,这里不予讨论)。在灯塔里,末日情景下的人类为了生存,出台了一系列不符合现代人性(重点是“现代”,人性是会不断变化的,古代人性跟现代人性有差异,未来人性和现代人性也有差异)的政策,比如基因优化,灵笼这个故事最大的矛盾冲突就在于此,被基因学所区分开来的两类人,上民和尘民之间的矛盾。其次人类和噬极兽的矛盾,人类内部的矛盾(灯塔和地面人类,如果地面真的有人类生存的话;灯塔内部的矛盾,冉冰与马克的爱情和灯塔法律的矛盾,马克和会首之间的矛盾)。总之,灵笼的世界观设定的很有看头,矛盾冲突复杂,不会让人觉得“水时间”2,关于基因优化政策和现代生物基因技术的讨论首先,人类基因优化势不可挡,无论未来是怎样,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灵笼世界。灵笼世界里为了生存,为了在有限的资源下保证种群的延续,优先保证优质个体的存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基调正确,那么措施呢?灵笼世界的做法真的能保证优质个体的存活?上民就是优质个体?显然不是,没有致病基因的个体,仅仅代表着,在医疗成本上的节省,无法代表相这些个体有益于种群延续。那么如何定义优质个体,我认为有益于生产力提高的个体才是优质个体,详细我会在后面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必要,基本逻辑是这样的,人类的光明的未来,有且仅有一种——星际殖民。地球上的资源有限,同时资源速度跟不上人类的需求。用中特社的说法就是,人类日益增长的资源需求与地球资源有限且资源再生速度相对缓慢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发宇宙是唯一的道路,那么问题来了,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哎,皮这一下就很舒服)。问题是星球之间的距离是以光年为单位的,动辄上百万上亿,就算飞船速度是光速也不够(在目前理论无法突破光速的前提下),那么对人类基因动刀,延长寿命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冷冻技术也得有。当然基因优化会带来社会问题,这是毫无疑问的,我这里写了这么多是为了告诉大家,基因技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误的使用,技术仅仅是技术,本身并没有善恶之分,大家不要妖魔化基因技术。3,关于灵笼中社会问题的集中讨论首先就是关于家庭的解散。这里我觉得这不是什么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设定(日漫经常会有这种烂操作,所以我很难受),随着文明的发展,社会形式由个体——家庭——民族——国家(现代中国),或者个体——家庭——国家(西方国家,西方国家基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或者个体——家庭——宗族——民族或国家(古代中国有宗族存在)(这里有两种情况),演变为个体——国家,甚至是个体——种群(国家消亡),这种可能性是十分大的,结果就是:个体情感让位于种群利益。中国过去的历史,让我们见证了大宗族的消亡,所以谁也不知道家庭会不会消亡,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倾向于认为家庭会保留——出于有性繁殖的需要,生物进化的结果就是无性繁殖向有性繁殖的转化,越是高级的复杂的生命体,越不可能走向无性繁殖,因为有性繁殖有基因交换,会诞生有新性状的个体,有利于种群适应环境,(所以我这里要杠一下,灵笼世界解散家庭是从长远来看是十分不理智的,毕竟还没有到无性繁殖占主导的社会,但是短期内,灵笼的做法是没问题的,人都快死完了,还考虑个屁个长远利益)。关我不发表言论,免得有失偏颇。尘民——社会底层人士没跑了,但是却是由人为规定的“好”基因所划分出来的,由于是人为划分而不是自然选择所以导火索便就此埋下了(没有这个矛盾,我还看屁的灵笼哦)。上民,有点像公民(我感觉像奴隶——公民——贵族的那种古西方社会,也像我国春秋时期的那种奴隶——国人——贵族(不考虑周天子)的社会)有一定的权力,但却必须服从上层的安排,有晋升通道,混的还可以。官员,就是各个部门的主管,跟城主有一定的讨价还价的能力,算是第二阶层。城主——不用说,一把手大家都懂。灯塔的社会分级就是这样了,城主最大,而且有权指定接班人,对灯塔的一切人和物都有支配权(貌似也会上远行名单,算不上是“绝对的特权阶级”)。这,但是城主对会首有任命和罢黜权,所以不能当作是古代西方模式,而且,我这个观点(像古代中国社会)的最大依据来自于远行仪式上城主说的那句“子民们”,我想很多人都不知道公民,子民,人民的区别吧,实际上这里面的区别可太大了(详细的区分由于我不是专业人士这里就不说了),相比另外两个,子民更强调的是服从,绝对服从,不带脑子的那种,大家类比我国古代的君臣父子是不是这样?愚忠愚孝,把下级当作附属品,毫无独立人权,灯塔里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并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城主。毫无疑问这种制度绝对不适合当时(非灯塔初创时期)的社会实际情况,迟早会有变革,所以我相信在第二季里肯定会有革命派出现。那么,闲来无事,我们来谈论下什么样的制度适合灯塔,民主还是集权,个人人为集权胜出,主要矛盾在于自然环境,所以独裁者更适合集中种群力量去对抗外部矛盾,民主制度则容易内耗无法集中力量(其实政治制度只有两种分类,良政与劣政,民主既可以是良也可以是劣,符合实际的才是良,不符合实际的就是劣),宗教在早期也应当保留用来满足早期的精神需求,但不可久存。那么接下来呢,随着灯塔社会相对稳定,环境压力减小,生存变得相对容易,个人情感开始变得丰富,例如剧中就有一批人诞生了‘爱情“这种情感,再加上灯塔已经过了创立初期,几十年过去了改革是必然的,这就是灵笼中灯塔的所面临的局面,故事也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展开,所以接下来的剧集会更精彩。关于尘民,不应当堵死他们的上升通道,并且区分尘民与上民的依据不应当是基因,而是实事求是依据贡献程度来划分,简而言之,基因缺陷仅代表在灵笼的设定里不适合繁衍后代,但其他的时候应当有平等的起跑线,然后根据对灯塔贡献度来划分精英层和普通人。落到实际上就是,所有人都拥有参与权,即所有人都能参加所有的职业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从事相关职业),拥有职业的人被划分为精英层;同时所有人有权购买食物,药品等生存物资,用贡献点结算,正常食物和药品所需的贡献点只有在职者能负担得起;城主的任命不能由前任指定,而是由各部门主管民主投票而定,任期就靠万能的”生命公式“来决定。我个人的这套体系大致上和灯塔现有体系区别不大,主要区别是,不以基因区分而是以才能区分,基因只影响繁衍权(关于金色大厅,emmm......只有否决权,就是只有在存在严重致病基因的情况下可以否决一对人的结合请求,没有强制要求XX和XX结合的权力),虽然这也会导致社会分裂,但至少能让灯塔有和平改革的能力,而不是像灵笼剧中只能靠武装革命了,哈哈哈。4,结语写了三千多字了,私活也夹带完了,接下来该说说别的了。灵笼这部片子我个人给的评价很高的,吹爆。世界观相对完整,没有太大的逻辑错误(实际上就算杠也只能杠一些细枝末节),人物建模方面也很注意角色和角色直接的异化(就是强调外貌差异),不会撞脸(撞脸可是很多3d动画的通病例子我就不举了,面免得有人说我是XX黑),动作也很自然没有很多”刻意为之“的痕迹,场景建模我觉得还是很细致的,剧情推进方面没什么突兀之处——以上观点出于3d动画外行人的看法,参考价值不高。关于第二个标题中”有益于提高生产力的个体才是优质个体“这个观点的解释。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原因在于,从人类几百万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原始人从使用火和会制造工具开始,生产力就开始逐步提高,同时对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提高,从农业时代的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从工业时代的破坏环境到现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生产力是一直在提高的,可以这么说区分人类是否进步完全可以有生产力是否进步来衡量(生产力是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这个概念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吧),于此同时,环境破坏却一直是我们的心腹大患,要想发展生产力必然导致环境收到消极影响(虽然大道理是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但要是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类回到原始社会就不会破坏环境了,所以无非是对环境破坏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所谓环保型经济只是相对于那微小的环境破坏来说,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大,”性价比“很高,虽然我举得是经济的例子,但实际上生产力的提高也是一样,只要发展生产力就要消耗资源,消耗资源就要破坏环境,但是只要”性价比“高,我们就可以接受)。那么我想有的人会有疑问,生产力在不断提高,就算选择好的发展方式,资源总有消耗完的一天,环境总有会变得不再适宜人类居住的一天,那我不发展生产力维持现状不就行了。举个农业的例子,只有我们种地就会有水土流失,即使采用高效的机械化作业也只不过使水土流失速度下降到30%而已,地质运动生产一毫米的土要十几年,而最好的种地方式流失一厘米的土壤却只需要最多一年(数据来自观视频睡前消息第22期),所以不发展无土栽培和立体农业,地球总有一天会变得没有土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其他的的产业,例如工业发展总需要原料和能源,而生产能源就需要消耗资源,于是在我们找到新的代替品之前,人类文明就完蛋了。所以生产力不发展或这发展慢了,都没办法及时找到新出路,人类就玩完,所以发展生产力才是硬道理,于是乎有利于发展生产里的个体才算是优质个体。具体来说是哪些呢?最直接的就是科学家了,这大多数人都想得到,但是科学家只是最直接的群体,有直接就有间接喽,例如科学家的安全需要保护吧,那么军人也就算有利于生产力的群体吧,同理科学需要资金,那么投资科学研究的商人也算,科学研究同样有需要体力劳动的部分工作,那么工人也算......其实这样算来,对生产力提高没有帮助的群体其实很少,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典型,我这里就指出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例别拿牛顿和爱因斯坦晚年的例子来反驳,那是由于西方文化的原因导致他们容易陷入虚无主义(个人观点,感觉不全面仅供参考),现在欧美科学界信教的科学家所占百分比还只是个位数(数据来自科技袁人,具体哪一期忘了)。一些个人感想。灵笼中曾说,由于人类科技越来越发达,精神却没跟上,结果人类没有掌握力量的控制力,最终失控爆发了世界大战。想想也是,哲学的起始,西方是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一批人,我们则是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从那之后,哲学的发展无论是西方和东方都开始变缓,甚至可以说是停滞也不为过,即使后来我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使后来的佛教入华给儒学提供了新的养分,即使后来诞生了心学和理学,这些种种也远远无法与春秋战国那时的繁荣相比,至于西方,人家还有文艺复新,有启蒙运动有诞生了一批哲学家,黑格尔,孟德斯鸠等,之后又有马克思恩格斯,但到了今天近两百年了,也陷入了沉寂。纵观人类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相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说实在太慢太慢了,甚至于现在伦理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反过来将要制约自然科学的发展了,然而即使社会科学急需得到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文科生仍然找工作困难,这可真是......最后,此文仅是抛砖引玉的“砖”,我可十分希望能引出一些“玉”来,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从与大佬的讨论中提升自己无疑是人生一大幸事。
  彩蛋!彩蛋!彩蛋!
  客寨里的连环杀人犯(2)已经在创作中
  目前本章节暂定于8月14日发布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