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夜满红 / 第四章 丫头片子的观念

第四章 丫头片子的观念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嘉峪关不过是一边境小城,那些蛮人鞑子也早就被我们打怕了,这来犯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军功也变的难挣,如果我能去帝都的话,怎么可能会不情愿”。
  在嘉峪关城中的营房,一盏油灯上的火光摇摆照射出了,陈越正在诚恳的向她身前的将军铁卫解释道“距离学院报道的日子还早,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还没有必要就要出发,再说这几年在将军你的教导下,努力进步,终于有了一点出息,要不是将军你的,现在的我怎么可能进入学院,我现在真的很不幸就这样离开嘉峪关,我还要在你的身边多待一段时间,聆听你的教诲,让自己更加有出息……哪怕你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只要能跟在你的身边就是一种进步”。
  铁卫看着眼前的丫头片子,摸了摸自己胡须,夜风吹拂过,不知是生气还是怎么了,冷厉的的说“陈越你一个姑娘家家的,从前也没见过你这般的厚颜无耻”。
  陈越神色很认真的说“脸这个东西,我不要也行,只要将军说了,我不要了也行”。
  “说句实话吧”?,铁卫表情严肃的说,语气坚硬的问到“你为什么不愿意接过这份差事,做这个向导”。
  陈越沉默片刻,然后声音低沉的问到“那个贵人应该愿意让我做他的向导吧”。
  “贵人不愿意,我看是你陈越不愿意把”,铁卫大声呵斥到“你还记得你的身份吧,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现在还不是学院的学生,你还是帝国的军人,身为帝国的军人就要服从上级的命令,服从我的命令,贵人愿意不愿意,那不是你的事情,至于你愿不愿意,也没有会听,你现在的事情,就是去当这个向导,这个就是命令”。
  陈越低下了脑袋,看着地上从石头中生长的小草,坚强又不屈服,以无声来表示抵抗。
  铁卫看着眼前已经长大的少女,摇了摇头,自己拿她还真的是没有任何的办法,无奈的说“你到底想要怎么样,怎么就是不肯接过这份差事”。
  陈越将低下的脑袋抬起,极其认真严肃的说“我已经去看过贵人的车队了,他们肯定遭遇过袭击,再加上莫国供奉的佛经消失不见,在贵人身边还有一个戴着帽子,手持念珠的侍从,……这就是我敢跟他们一起走的原因”。
  遭遇过袭击,供奉的佛经不见,戴着帽子,手持念珠的侍从,这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联系的语言词,被陈越柔和到了一起,这边是陈越沉默反对跟他们一起离开嘉峪关的原因。
  铁卫眼睛直直的看着陈越,无奈的说“看来你已经知道那个营帐中的贵人是谁了”?
  “现在在嘉峪关的将士们几乎都已经猜出了营帐里贵人的身份了”。
  陈越抚摸了一下她的秀丽的头发,很是无奈的,看着月光照耀下的那个奢华营帐,说“也只有那位在京城皇宫里长大,去往西方拜佛求取经书,然后经书被盗都没有发现的白痴王爷,才会愚蠢的以为这永远都是秘密”。
  大明民风自由,这里又是夜深人静之时,营房之中的私话,不过听到白痴王爷这几个字的时候,铁卫脸色变得非常不好看,紧张了起来。
  那位尊贵之人自从入住嘉峪关之后,铁卫他是很等的小心谨慎,哪里会眼前的小丫头片子,用她的大嗓子说出了如此难听的评价,在加上铁卫认为陈越的评价不是正确的,还有些不合理,所以,他的脸上才会变得那么难看。
  要知道这天下的世人皆知明帝国的二皇子,是一位极为贤良方正之人,怎么可能是一个白痴。
  如今的大明帝国国力强盛,兵戈锋利,无论面对北方蛮夷之众,还是东方和西方诸国,再也不会考虑为质子这样具有屈辱的政治事情了,除了开国的太祖太宗皇帝早年间,将自己的儿子送为质子,便再也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了。
  不过当年北方蛮夷鞑子想要南下之心不死,西方佛教想入大明帝国中原大地,蛮族最大的鞑靼部落与西方佛教打成协议之时,当年十四五岁正是朝气蓬勃,深受陛下喜欢的二皇子,跪于大殿之外,额头叩首,血染阶梯,不顾任何人的反对,舍弃京城中美好的一切,前往西方为质。
  此事一出,朝野上下震动,天下人震惊,市集之人议论不止,多少文臣悲痛欲绝联名上书,多少武官怒发冲冠,请求出战,皇帝陛下震怒,不知打翻打碎了多少东西,贵妃娘娘情绪失控,泪流满面,但这一切都无法阻挡那位少年王爷之心,西方佛教知晓此事后,深感荣幸之至,更喜王爷与佛有缘,便派出使者入京城,在谦卑有礼的情况下,皇帝陛下只能送自己的儿子去西方拜佛求经。
  王爷入西方佛教,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之后,北方的蛮夷鞑子便没有了声响,那野心勃勃的蛮子们,变成了一只盘旋在北方之境咆哮的老虎,静守着国土,远望他人之地。
  西方佛教也进入了大明中原地带,宣传它的的信仰,王爷也便在佛教信仰下的莫国为质子。
  不过谁也没想到,在十几天以前,莫国供奉的佛经不见,而王爷这个时候回归明帝国,佛经的消失一下子让边境的局势变得紧张了起来。
  不过当年还是一少年身材单薄的王爷,正是他的请求为止,换来了明帝国北方边境与西方边境几年的和平,这些也都是这位王爷的功劳。
  传闻中这位王爷为质子远走他乡,就是为了避免太子之位的争夺,不过这就是真的,上至皇帝陛下,下至文武百官大臣的眼里看来,二皇子不仗着皇帝陛下的喜爱就肆无忌惮,在面对那个位置的诱惑时,不参与,就是避免了手足之间的相残,也不会让帝国出现动荡,这就是一个顾大局,识大体,贤良方正之人。
  对于铁卫镇守边境,早已身经百战的将领来说,战争对他们早已是家常便饭,不会畏惧,更不会惧怕任何的敌人,皇子为质子虽然让他们感到屈辱,不舒服,不过有来之不易的和平,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毕竟没有人会拒绝上天的恩赐。
  所以他们对待这位王爷的态度会有些复杂,即使让他们感觉了羞辱,也让他们感激,这两种情绪交互到了一起,这种种的难言,到了最后都有一丝丝的尊敬之意。
  陈越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士兵,不知道也不会有将军这种复杂的情绪,也不会理解,就算是能够理解也不会在意,毕竟她现在是在维护自身的安全,她一向认为自己的命很值钱,是无价之宝,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生命更加的重要,她逃避掉了眼前将军那越来越不会看的脸色,接着说“我看过那些痕迹,刀,剑,箭……的痕迹很多,不过西方的人一直不都是慈悲为怀,怎么下手那么的凶残,我估计王爷的侍卫队伍至少已经折掉了一大半”。
  “据说是碰到了劫匪”,铁卫说出这就话的时候事情有些不对,连他都不能相信那是劫匪能所作所为的。
  “就算是西方莫国,也不可能正大光明的袭击我大明的王爷,所以当然是假扮的,也只能是劫匪袭击,只不过谁都不会知道这劫匪是从哪里来的”。
  陈越接着说“这事细细想来,就会发现有些不对劲,莫国有那么大的胆子,就不怕我大明与它开战,踏平它的土地”。
  大明以武起家立国,民风自由,不过勇猛好斗,是世间最凶狠的国家,是最强大的国家,最在意的就是尊严,要是真的出兵将莫国踏平,估计就要与西方诸国争斗一番了,到时候,至少损失一半的国力。
  为了一位回归的皇子遭受到的袭击去让帝国陷入动荡之中,这看似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可能会出现的事情。
  早已出现过明朝的历史上,这种任性而为之的事情在明朝的历史上并不少见。
  最出名的,就是在成祖时期。
  在成祖晚年的时候,北境瓦剌部落的蛮夷鞑子南下屠杀了边境几个村庄,几个村庄加起来以前多人被被杀死,老弱妇孺,襁褓婴儿一个都没有放过,帝国派往使者前去询问罪责,但被那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瓦剌部落的首领,砍下来一只手臂驱逐回去,成祖皇帝怒,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成祖决定御驾亲征,踏平瓦剌部,帝国上下共出力,支撑起一只十万大军北伐,瓦剌部大惊恐惧,逃入北境深处,大明之师紧跟其后,深入不毛之地,连连征战一年之久,剿灭了瓦剌部,让其成为了历史。
  深入不毛之地,连续征战,剿灭敌军,这些史书上简单的几个字的描述下,表面看起来风光无限,隐藏了不知道大明帝国付出了多少代价。
  为了支持这一支十万人的大军出征,连战一年有余,国库空虚,赋税征收翻倍,收缴天下牲畜,田地变的荒芜,无人耕种,青壮少年,参军入伍,十室九空,民声怨声载道,朝中官员一心都扑在了战事上,无法兼顾政事,天下快要陷入动荡不安。
  大明再次生死存亡之际,显现出来品质是很奇妙,也让以后不少人对此事的评价,不知如何说。
  在大明之师与瓦剌做生死较量之际,明朝境内许多起义之军停下了进攻的步伐,反倒是渐渐散去,看上去就是想这个时候不拖着帝国的后腿,在造反起义的人们之中,有些人或许不愿意这么做,不会去想着什么民族大义,在他们当中当然有些人想要抓住这天赐良机,不过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事情,就是支持他们的劳苦人民群众们不想打了,即使这些人要抓住良机,但人民群众停下了他们的脚步。
  打赢这场胜仗,回来之时死去明成祖的历史地位很高,在帝国之内也是如此,史书上更是如此,茶楼之中的说书的故事中的励精图治,五征漠北,迁都京城的天子守国门。
  不管是那些迂腐的读书人,还是最无视帝王君权的学院教书的先生们,还有最恨加重赋税的农民商人们的心中,这位帝王是值得尊重的。
  虽然也会有人找各种各样的方式去骂这位雄主,认为耗费国力的的连年征战不该打,
  不过这位成祖皇帝用他的一生给予大明的人们添加了一些骨气。
  也教会了大明人一些道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虽远必诛“。
  这也是明帝国的道理。
  也是明帝国生成的根基。
  所以这个世界最强的国家叫大明。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