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王朝守夜人 / 第二章 一梦物非人亦非

第二章 一梦物非人亦非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夜晚没有月。
  泾州城墙上早结了一层冰,若是在有太阳的天气,必定晃瞎来敌的眼睛。
  守卫这里的士卒们肃穆静立,整个泾州城内早已漆黑一片,只有环绕她的城墙上火光连成一片,噼里啪啦地燃烧,映照出这座城的大致轮廓。
  火光再亮也有照不到的地方,李奇便站在那里沉默地看着远方,巡逻的士卒从他面前经过。
  现在的泾州,李奇的威望已与他阿爷、当今的燕王李艺持平。
  李奇一点高兴不起来,不是因为天气,也不是莫名其妙冒出来的突厥,也不是因为成了别人的儿子。
  回不去了,唉!
  没有人听到这位王世子的低声叹气。
  李奇并非原来的李奇,或者说从武德八年起原来的李奇便已经死了,后来者借了他的躯壳。
  现在的李奇是个大学生,没爸没妈,福利院长大孤儿一个,还没有毕业,没有研究历史,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简称五没。
  这相当于老天强喂他吃了后悔药,他对原来的人生是不满的,但他没想后悔得这么彻底……一梦醒时物非人非,在一座破庙里成了一个新鲜的乞丐。
  试问大学生活给了他李奇什么,那便只有随遇而安佛系生活这八个字了,长安人是善良的,所以他这个乞丐生活也挺好。
  直到他看到了自己身上贴身保存的一封信和一枚玉佩,上面有个模糊的罗字,信中字也是缺胳膊少腿的,但所幸是看懂了个大概,重点是他成了罗艺的儿子,早年流落民间的那种,被一群乞丐收养,后来天下大乱,乞丐们死的死逃的逃,年纪很小的李奇顽强活了下来,直到死在武德八年的冬天,现在的李奇才借了他的躯壳。
  幸好我识字,虽然与后世的文字差别挺大,但作为一个大学生,大概还是可以读懂一些的。
  所以他的前任最大的死因就是没读过书。
  李奇一阵唏嘘,多读书总是有用的,这句话让他在另一个时空证明了,虽然他一点也不想证明。
  武德八年冬,没有空调,没有阳光,没有衣服,没有食物,没有钱财,更迫切的是马上就没有命了……
  一件坏事的最终发生,便是许多件相关坏事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为了活下去,他必须去找到自己的便宜老爹,最起码命可以保住,混个温饱不成问题。
  所以他必须改变一下老爹的命运,不能让他成为贞观年间李世民的第一个背景板。
  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这大概是他最大的优点,所以在武德九年时救了自己的便宜爹娘。
  瞅准了那个叫李五戒的神婆上门时,去当时还住在长安的李艺府上认亲,若自己没记错的话,就是这个神棍加快了自己便宜老爹的造反和奔向死亡的脚步,为了生存,只能改变一下历史了。
  所以他在李神婆说自己老爹和老娘胡氏有贵气时,出来让他给自己也看看相,他是翻墙进来的,细节不要纠结了,李艺和胡氏倒也没有怪罪,只当是乞丐误入,况且越看越觉得这个乞丐亲切,也想看一下她看人准不准,自然是允许了。
  老神婆自然不识他的身份,把他贬低得一文不值,随后李奇发挥了自己的演技,不经意间把身藏的玉佩抖落在地,被李艺拿起。
  李艺和胡氏自然脸色大变,喝令下属制住李奇,随后便是二人的详细盘问。
  李奇自然和盘托出,本来就是事实,硬是让他说得绘声绘色,然后再把信一拿出来,李艺自然认得自己的字迹,于是李奇这个李艺早年流落民间的嫡长子身份便板上钉钉了。
  三人相拥而泣,后面李奇就说,那人不识阿爷之子,又岂识阿爷乎?
  李艺心头一凉,瞬间变了脸色,显然此时造反怕是自取灭亡,便叫下属把那神婆李五戒打出门去了,造反的谋划随之搁置。
  一家人重逢,让李艺和胡氏脸上整天挂着笑容,原本暴躁非常的李艺对下属说话也温柔了许多,让众人莫名其妙。
  可以说老来得子让自己的老爹老娘一下年轻了许多,李奇也是十分高兴的,但最高兴的便是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温饱无忧,此时消除了隐患,自己这一辈子便不愁了。
  李奇对李世民还是很有好感的,不造他的反,一生吃饱穿暖。
  于是他就过上了向往已久的古代纨绔生活,李艺早前也有了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不过年幼,一个七岁一个八岁,对他这贸然出现的兄长倒没有排斥,反而相当依赖,李奇每日的生活,便是带着两个小不点在繁华的长安城里瞎晃悠,当时的李世民刚结束玄武门事变,正为杀过来的颉利头疼不已,自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心头之患之一多了个儿子。
  后面李艺便返回泾州了,李奇自然随行,他可是向往了许久边关的生活。
  而突厥突然来攻,便是自己改变历史的蝴蝶效应了,原本再过两三年,大唐便会拉拢西突厥攻打东突厥,突厥政权被大唐的军神李靖和大将苏定方灭掉。
  一阵冷风让沉思的李奇提起神来。
  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
  从贞观元年正月十六起,这帮子突厥兵便来攻城了,领兵来的便是颉利的大侄子叫啥射来着,李奇是不知道的,只知道后面西突厥的可汗便是他,攻灭东突厥颉利可汗时他也有功劳,一个本该继承汗位却被自己老叔抢了的可怜娃儿!
  武德九年攻乌城的好像也是这货,可以说加速了李世民与李建成的反目相杀,让玄武门之变提前发生了。
  后面他们叔侄二人反目与李二与太子之间太像了,似乎是报应一般应在他身上。
  李奇还是挺相信因果循环这一套的。
  但想到自己改变了历史,他就细思极恐冷汗浃背,心虚……
  他倒顾不了那么多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先顾眼前吧。
  若所料不错的话,京城中那位陛下应该已经派了援军,若不是时局特殊,李奇绝不怀疑他会御驾亲征,那可不是个受得了气的君主。
  但李奇也不知道会是谁来,坚守泾州可还是自己与老爹据理力争才定下的,若非如此,老爹早把泾州兵将撤空了。
  不能明着反他李世民,暗里做些绊子,李艺也是很熟练的。
  泾州最终还是留下了一万人,李艺军出关外,俨然成了这场攻防战的裁判。
  用他的话说,一万人守不下泾州,那你凭什么是我李艺的儿子?
  说是权当自己的历练,搞得李奇哭笑不得,但他一点不慌,他就不信老爹会见死不救,胡氏可不会放心。
  指挥一万人难吗?难是肯定难,但对李奇来说,不算难。
  因为这一万人是常年浴血沙场的精锐,又得到自己老爹下的死命令,指挥起来倒也轻松。
  而且李奇可是个甩手掌柜,让老爹留下的将领们便宜行事,他也只是在突厥人攻城时上城楼来“亲冒矢石”,改进了一些守城器械,善于倾听将领们的意见,合理便全部采纳……
  算起来自己已经坚守了泾州七天。
  那么援军应该也快到了,若是轻甲骑兵,即使暴雪封路,四五日内应该也能到了。
  驻扎在泾州四十里之外的李艺,听着下属带来的泾州攻防战汇报,再听手下大将一阵夸赞不禁有些飘,脸上笑容更盛。
  众将一看,心头门清,把李奇夸得天上有地上无,什么李靖只配提鞋,尉迟老黑只配打铁之类的话都说了,平时这话他们可不敢说,也就是世子来了之后,老王爷性情大变,才敢溜须拍马,之前敢如此的已经坟头草三尺高了。
  李艺虽然听得舒服,但也不能忘了正事,随即面色一肃,刚才的满面笑容便化作严肃,众将也停下议论,开始谈正事。
  “诸位,本王承蒙太上皇恩典封燕王,又受太子恩德敬重,此乃知遇之恩,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此恩不报,岂为人乎?当今陛下弑兄杀弟,逼迫君父,不忠不孝,枉为人子,其登位而天下大乱,改元而正月暴雪,实为祸兆之形,已见除乱之机,吾欲顺天命而行大义,重新拥立太上皇复位,诸位以为如何?”
  诸将面面相觑,他们也没想到会是议论造反。
  在此前老王爷不是已经放弃了吗?
  李艺眼神扫过众将。
  其中有一个人与李艺对了一眼,便站了出来,说道:“老王爷忠心为国,天地共见,吾河东裴氏愿助王爷!”
  似乎是有人带头,后面人也附和起来,另一个人也站出来说道,“我陇西李氏也愿相助!”
  “还有我清河崔氏!”
  “我太原王氏也愿助王爷!”
  李艺笑容满面,问道:“可还有哪位愿助本王?”
  余下众人默然不言。
  李艺见此情状,口中出言道:“很好!很好啊诸位!”
  随即脸色瞬间如冰,大喝道:“刀斧手何在?”
  众将惊惶不已,不知为何,只得抬头看着座上脸带冰霜的老王爷。
  “把刚才出言附和的人拉出去砍了,即刻提头来见!”
  哗啦啦一阵响,帐内涌入一群执绳的士卒,把一脸茫然的四人绑住拖了出去。
  四人这才反应过来,只得大声求饶。
  少时四声惨叫传来,众将只觉脖子发凉,双腿发软,甚者有人一屁股坐地下起不来。
  传过四人首级,李艺又恢复了笑眯眯的样子。
  “四人乱我军纪,意图谋反,诸位以为如此处置可否?”
  众将讪讪回道:“王爷英明,此四人死有余辜!”
  总觉得老王爷找到世子殿下后,更加喜怒无常了。
  “今后再言此事者,斩!”
  “得令!”众将附道。
  李艺再看向四人首级,心中已有计较。
  “另,传首京都,面见陛下,便说这四人意图谋反,被我……不,被我儿李奇杀了,请吾皇圣断!”
  “得令!”
  自是有人把这四个倒霉蛋的头传入京城,至于李世民怎么想,他李艺可懒得管,有人把他的话传出去,他也不惧,马上得天下的秦王,信的只会是人头与鲜血。
  李艺倒也不怕什么报复,虽说杀的全是天下大世家的子弟,但他李艺会怕?
  光足岂怕湿鞋乎?这是我家那浑小子的原话。。
  一想到李奇,李艺老脸上再次堆起众将熟悉的微笑。
  众将不由松了口气……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