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杜甫日记 / 矛盾

矛盾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暗夺?
  又是怎么个夺法呢?杜甫看着这位狠厉深沉的尚书大人,心底都替老百姓发颤。
  刘晏却不再说这个话题,而是反问杜甫:“子美可知安禄山为何能反”?
  “胡人狼性,狼子野心、忘恩负义……”杜甫义愤填膺的开始准备痛斥安禄山,刘晏笑笑说:“圣人是喜欢把一切事情都归结为人的道德品质,孰不知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丰而晓荣辱。安禄山若是无兵无权,做个某地县令,就是再道德底下他也反不了吧”。
  “安禄山之权如何得来,子美且听我道来”。
  “我朝初创之时,民间是用租庸调制,军队是用府兵制,养兵百万不用一文。两者的基础都是土地,即均田制。租是田租,只要授田就要缴纳田租,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皇粮;庸是劳役,有人就要服劳役,比如子美修兴教寺的那些民夫;调是物产,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有田就有租,有身就有庸,有家就有调。朝廷的收入来源主要就是田租,而有些分了地的农民定为军户,不需要纳租庸调,每年闲时训练,忙时种地,分时轮戍,战时自备武器装备上前线,这就是府兵制,养兵不需要花朝廷一文钱”。
  这不是挺好吗?杜甫心想。
  “当时老百姓有了土地耕种,养家糊口,朝廷的有了稳定的田租收入,又不支出军费,就是少收点田租费用开支也是够用的。但是到了太上皇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因为支出更大了。太宗时,整个朝廷才755人,而到了太上皇登基,仅仅领俸禄的官员就超过万人,再算上皇亲国戚,宫内太监三千多人,宫女四万人。虽然当时民间经过多年休养,人口增多,户口达到了600多万户,可朝廷收入还是不够用,太上皇任命我等先辈宇文融为劝农使,免六年租税,劝各地流民回去种地,又增加户口一百余万”。
  “户口增加了,百姓免租了,不应该是好事吗?为什么张说张九龄等贤相要弹劾宇文融呢”?杜甫虽然不懂租庸调,但是朝廷争斗还是知道一些的。
  “宇文大人做的自然是好事,户口增加,税收增加,太上皇当时很高兴,提拔他也做了宰相,只是百日之间,就被群臣轰下台去,一路贬谪,贤相、言官又借贪污事件上书弹劾,死在了贬谪路上。还是圣人的办法,把一切问题都归结于道德问题”。
  “贤相和言官的道德自然是好的,也是忠心耿耿的,只是当宇文融大人死了以后,他们却不能替朝廷开源,增加收入。只是一味劝皇帝节流,省吃俭用。皇上大怒,就用了李林甫”。
  “子美可能以为当时的丞相和宇文大人的就是清廉和贪污的问题,其实不然。一切根源都是均田制和租庸调被破坏了,朝廷收入越来越少和支出越来越大的问题”。
  “租庸调的核心是按男丁分田,按人口纳税”。
  “这有什么问题吗”?杜甫忍不住问了一句。
  “问题非常大!高祖时期全国200万户,太宗时期300万户,高宗年间380万户,则天大圣皇后,虽是女人,的确是一代雄主,她留给太上皇610万户人口。再经过宇文融大人劝农扩户,到了天宝年间,我朝户口达到了891万户,比开国之初多了将近5倍”。
  “户口多了5倍,可土地增加却没有两倍,每个男丁能分到的土地越来越少,原有分田的农户,休养生息,子孙繁多,一代代分田,每家拥有的土地就更少了。于是大唐天下,每家的土地都很少,而田租却是还人口缴纳的。地少了收入收了,缴不起税,农民只能逃跑,变为流民,或者卖身为奴,投靠权贵还能有一个活路,于是人丁又少了,人丁少了赋税又少了。地少租多,导致人少税少,就连不纳税的府兵也渐渐承受不了物价上涨、分田等导致的收入减少问题,收入少了,物价贵了,再有一些官员豪强乘机放贷,高利盘剥,最终无钱办置军械马匹,粮草军服,也只能弃地而逃,如此一来,朝廷连兵员都不够了”。
  杜甫听刘晏这么一说,想想这些年的所见所闻,真的是如此。开国之初,一夫一妻分100亩田才三十税一,而现在一夫一妻有些地方分的田还不到40亩,也是三十税一,开垦荒地吧,这100多年太平盛世,能开垦的荒地早都开完了。若没有像孙家堡的人那样的手艺,除了当流民和卖身为奴,真的是没有其他办法了。
  刘晏说:“所以贤相,圣人的门徒们反对宇文融大人扩地,首先是无地可分,有些地方只能把圣人门徒的亲戚朋友的地没收了,分给流民。其次,圣人的门徒都是做官的,谁家没有奴仆,庄园田地呢?给他们的奴仆都分了田,给了户口,官员的田谁种呢?宇文融打土豪,分田地,不免得罪了朝中大多数官员,不符合圣人之道,最终宇文大人贬死,贤相们却没有办法为太上皇和朝廷增加收入,反正他们不用交税,有钱有地有粮。于是,太上皇就起用了李林甫”。
  李林甫是奸相,现在基本是公认的了,屡次陷害当今皇帝,只是皇帝碍于太上皇面子,没把他挖坟掘墓,挫骨扬灰罢了。不过杜甫知道,刘晏的看法可能会有点差异,就没有插话。
  “李林甫为人奸滑,口腹蜜剑,世人皆知,太上皇又非庸主,岂能不知?只是李林甫虽然不敢像宇文融大人那样,得罪圣人门徒,朝廷官员,为皇上多挣钱;但的确为皇上省下了钱,解决了朝廷的问题罢了。”
  “如何解决的”?杜甫问。
  “他用了几个办法,第一,既然府兵已经变为流民或者奴隶,索性废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朝廷花钱雇人当兵。第二,各地节度使本来只带兵打仗,但是李林甫把财权也下放了,节度使不但掌兵,而且军队军费由节度使在辖区内自己收税解决。原来节度使只设在边疆,本就没有多少赋税缴纳,年年还要朝廷补贴,如此一来,节度使民政、兵权全掌握在一人手中,自己募兵,自己养活,替朝廷省了好大一笔支出。第三,眼见太平无事,他又把关内军队裁减为8万,又省了一大笔支出。而当时仅仅安禄山,就拥兵15万了,范阳起兵时,朝廷中枢竟无几个可调之兵,现在平乱,依靠的也是陇右安西朔方的兵”。
  “所以当安禄山在范阳经营多年,赏罚皆由己出时,那15万将士也就变成他的私兵了,也就拥有了随时可以造反的能力了,至于杨国忠和他的,只是促使他提前造反罢了。任何一个节度使,只要在他的辖区内既有收税之权,又有掌兵之权,那么,他的忠心都是值得怀疑的”。。
  杜甫听刘晏说完,也不得不承认了他说的话,人口增加,土地不足,赋税繁多,百姓流离,揭竿而起,朝廷没钱,天下大乱,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其根本的还是土地和人口之间的。天下大乱既不是因为礼崩乐坏,也不是因为道德底下,而是百姓饭不够吃,朝廷钱不够多而已。
  圣贤书说贪官污吏才是导致百姓造反的主要原因,那真是冤枉贪官污吏了,他们最多是锦上添花罢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