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大明天启年 / 第三十三章 好大的马骨

第三十三章 好大的马骨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都察院巡盐御史方陵大肆贪污,在青州被锦衣卫密裁,并且被抄家的消息不胫而走。
  但坊间却流传着另一个版本的消息:方御史并不是被锦衣卫密裁,而是死在了几个妓女的床上!
  这种香艳的说法迅速盖过了朝廷出具的文书,一时间连带着都察院的名声也带上了几分暧昧的桃红。
  也有不少有心人也注意到了左都御史张问达的升迁——由都察院左都御史调任吏部天官,接替了早已因为老病而有了去意的周嘉谟。
  当然,在剿奴捐的派发正如火如荼之时,这个调动便说不上是升迁或者贬谪了。作为左都御史,只要在剿奴捐一事上运作得好,将来凭借此等功绩位列三公,青史留名不过等闲之事。
  相比之下,炙手可热的吏部天官一职也是有所不如。
  而接任左都御史一职的,便是原刑部侍郎,东林党三君之一——邹元标!
  关于左都御史的人选,朱由校其实考虑过很多人,甚至想过要不要把杨涟放上去。
  但是杨涟的年纪实在匹配不上他那满头的华发,万历三十五年才登进士第的他现在做个兵科都给事中倒是正好,要是让他去和一群万历十年以前便进士及第的前辈平起平坐,想必他自己也不会答应。
  正好,这段时间以来朱由校对邹元标的印象也算是有所改观。
  这个老倌儿为人古板方正,行事一丝不苟,最妙的是做事完全秉承一颗公心。
  虽说他是东林党的首脑,但这不过是由于他无比崇高的声望——自万历十一年称病回家开始讲学的他,在士林中的地位几乎可以与当年养望三十年的王安石相媲美。
  按照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古板方正,一丝不苟..这样的人绝对是很难打交道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都察院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左都御史,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压得住那些自诩清流的御史们——你们不是清流吗?朕给你们把清流的祖宗请来,总能管的住你们了吧?
  而且,朱由校还有一些私心在里面。
  东厂早有奏报,说都察院的御史里有不少是和方陵一样的苟且之徒,只是慑于自己的三令五申不敢伸手;但是自己手里却没有人能替换掉他们。
  准确来说,他手里的人很多,但是可用的人才很少。
  现在朱由校手里除了厂卫便是内宦,充其量再算上熊廷弼的辽东军镇,除了特务便是军汉,济不了什么事。
  但是邹元标不一样啊!
  三十年讲学,说他门生三千都算少了!李邦华、罗大纮,还有当年写出《酒色财气疏》的雒于仁,都是邹元标的门生,这可都是赫赫有名的言官,只是现在赋闲在家而已。
  有了这个老师在都察院中任职,还怕散佚在山野的贤人不来?
  很快,新官上任的邹元标便把十余名在剿奴捐的派发过程中办事不利的御史或调离或贬职,换上了李邦华等自己的学生。——当然,这少不了新任吏部天官张问达的鼎力相助。
  若是别的官员一上任便大肆提拔自己的亲信,恐怕会瞬间淹没在言官们的弹章里,就连当年权倾朝野的张居正,也曾因为培植党羽,任用亲信而被弹劾。
  但是并没有人敢弹劾邹元标。
  三十年风雨,三十年养望,初回朝堂的邹元标现在就像是一尊有着不败金身的大佛,浑身上下都闪着名望的光辉。
  剿奴捐的派发,依旧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在这些新任御史们的大力监督下,再无一起贪污或者民变之事发生。
  ...
  不过半个月,各地的剿奴捐便派发完毕,官员们也将收到的剿奴捐明细汇总成册,通过急脚递送回了京城。
  韩爌看着手中的题本,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
  他对一旁的魁梧老者笑道:“稚绳,老夫还真没想过皇上临时想出来的剿奴捐能派上什么用场,只当是他有些少年心性罢了。可谁知道——短短半月,便将百万两白银收了上来!”
  见韩爌拍着手里的题本笑得说不出话,那个魁梧老者也哈哈大笑道:“我以前还跟你说过今上聪敏好学,足智多谋,你还不信!这下应验了吧!”
  韩爌悻悻道:“此言差矣!你孙稚绳不是还说过今上贪玩好动,不愿随你学习经义吗?现在倒是来表功。”
  孙稚绳,便是新进入阁的阁臣孙承宗,还以左庶子的官职充当经筵的讲官,为朱由校讲授经义。
  只见孙承宗怡然自得的摸着自己那一把漂亮的长髯,笑道:“你看天子的手段,不也正应了那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段便是老夫昔日向天子所传授。”
  韩爌捧腹大笑。
  ...
  同样的题本朱由校也收到了一份,而且比韩爌和孙承宗还要早一天。
  毕竟,地方官员通过驿站传递信息的速度可比锦衣卫的快马慢多了。
  现在的朱由校可不像半月之前那样焦躁了。
  打了一只大老虎,拍了几个小苍蝇,顺带着接受了百姓们对天子的敬献——朱由校仔细地询问过魏忠贤,在各地确实没有官员吃拿卡要,强逼百姓缴纳剿奴捐的情况。
  而各地的豪商也没有辜负朱由校的期望,不愧是号称“民族资本主义萌芽”的晚明,江浙的海商,山西的晋商,还有各地的盐商,那可都是土财主!各个家里吃饭都用金碗!
  一听说皇上派发剿奴捐,他们当然不落人后。一则可以卖好于皇家,自己也算是在各地的官员面前露了脸;二则也算是给自己、给家人积攒名望。
  要知道,像他们这种一捐便是数万两的豪商,朱由校可是会亲自手书一幅回赠,还附带一个烫金匾额可以挂在门口!
  “积善之家”,一听就倍儿有面儿!你看看隔壁张老财只会修个桥铺个路,顶多给县里的县学捐些文房四宝。咱家这可是给皇上分忧!皇上还亲自手书一幅感谢咱们呢!这就是家族底蕴!
  当然了,只要这一百三十二万七千两银子到手,别说手书了,就是让朱由校血书都行!
  朱由校的心里早就订好了计划,就算是砸,也要用这百万两白银把努尔哈赤给砸死在辽东!至于自己的三大殿..他还是决定往后放一放。
  毕竟这剿奴捐也算是用天子的信用担保的,若是不拿来剿灭女真反而另有他用,恐怕百姓们也会和自己离心离德,等到下次再想来这一招,百姓便不会买帐了。
  把手中的题本合上,朱由校美美的伸了一个懒腰——这半个月来日日练字,总算是写的像个样子了。不然,这天子手书就算送出去别人也不敢挂,实在是拿不出手。
  他把题本放在桌上,很快便在椅子上睡着了。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