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钢铁大明之蒸汽时代 / 第二十章 末日帝国——朝堂风云

第二十章 末日帝国——朝堂风云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等到了自己额寝宫,朱桂平果然看到了折子,看起来,所有的折子应该都是替这两份折子打掩护的吧?这群文官就是这样,整天跟皇帝斗来斗去的,你同意的事情,我就是反对!你反对的事儿,我就是同意!
  结果,大明从一个大号硬生生的被玩成了小号,现在装备掉了一地,都便宜了对手,还特么的内斗?找死!朱桂平已经按捺不住拿着四十米长的大刀砍人的冲动了!
  果然,等到朱桂平上朝的时候,朝堂上又是一片有本要奏的节目,一片片的文臣跪在那里,一副你不停止整编,我就不起来的架势。
  “咳咳,诸位大臣,朕就不明白了,整编军队,是为了提高战斗力,防止建奴南下,也为将来的北征做准备的,怎么你们……”
  “陛下此言差矣!陛下应该垂拱而治,应该多学学孔孟的仁孝礼仪治天下,只要天下百姓知道仁孝礼仪,这天下方可太平!”
  “这位老大臣,朕明白你说的,可是……”
  “陛下,臣有本要奏!陛下整军备战原本是好意,可是单独整编京师羽林卫似乎有所不妥,是不是应将所有卫所军士一起整编,要不然陛下有所偏颇,这样做容易寒了其他军士的心啊!”
  “陛下,臣也有本要奏!陛下私设厂矿,这有违祖制,倘若……”又是一番引经据典的评说,总之,朱桂平手里不能有任何的实力,要不然就是有违祖制,只能将手中掌控的这些大明的希望交给他们打理,才是一个君王该做的事。
  嗨?我去你大爷的,怎么滴,真把我当成傻子耍呢?要是钢铁厂到了你们手里,那成本还不得飞到月球去?朱桂平心说,这次要是不给你们点厉害看看,我特么的就白穿越一回!
  “诸位大臣的好意,朕心领了,可是前车之鉴近在眼前,先皇的尸骨未寒,所以,有些事情还是朕亲自去做比较靠谱。你们,身为朝廷重臣,当然也要对得起朝廷的供养,所以,朕的决议是:你们负责行政后勤,而朕负责指挥你们,只要诸位大臣按时完成任务就好。”
  “陛下,臣反对!陛下毕竟是千金之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现在大明尚无储君,如果陛下……大明将彻底陷入内乱之中!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
  又是这种场面,所有的文官系统口径统一,为了所谓的“大明”死活不让朱桂平领兵,但是,崇祯皇帝的先例可还没超过两个月呢。朱桂平还能相信他们?上次都已经答应他们了,不会亲自领兵,可是这一次呢?搬出了江南五十余万卫所兵力,打算让朱桂平服软。
  民间的舆论几乎都是由这群东林党引领的,在朝堂之上,朱桂平如果还想让整个朝廷正常运转,就必须还需要这些大臣,要不然他们都罢工了,大明怎么办?
  “朕已经答应你们,不会亲自领兵,难道还不行?况且,整顿军备,建设新军,只有朕知道,难道都不能去军营指导一下?”
  “陛下此言差矣,整顿军备可以由陛下派出监军去执行,何苦劳动陛下与那些武夫为伴?这不是圣天子该做之事……”
  脑袋疼!总算知道崇祯皇帝为啥总是疑神疑鬼的,除了他本身的性格外,恐怕这群大臣的叨叨也能把正常人逼疯吧?
  “嗯,这位大人说得对,诸位大臣的心意朕领了,可是朕没有亲军,这让朕非常没有安全感啊!这万一有人对朕不利,你们说,咱们这群大臣,可有谁提得动三尺青峰来保护朕啊?有么?”
  “额……”
  底下的大臣们都不言语了,这话可不好接,弄不好就是个图谋不轨的下场,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诸位大臣多少也得让步了,要不然,这就涉及到皇帝自身的安全了,谁也不敢打包票。
  这种让步,终于让这些暗藏的东林人士们高兴了,似乎,接下来的事情,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比如:湖广省(包括两湖大部分地区)常德府的涝灾,灾民二人十余万需要救济,也都有户部承担了大部分的银子,而朱桂平也稍微资助了五十万两白银,只不过,这些运到灾区的粮食,朱桂平都派了二百锦衣卫前去监督。
  等到下了朝,朱桂平又去了将作监,这次是为了送往灾区的几十万石的粮食,特意去看四轮载重马车的,这次马车显然要比上一次的好得多,因为这一次有了减震悬挂。
  这玩意用的就是大小合适的V型钢。V型底部是一个略微凹陷的弧形,便于安装车轮主轴。而V型的两头用较大的角度固定在马车上,这样,当马车遇到颠簸的时候,车身会下压,这个时候V型钢变形,从而起到减震的作用。
  同时,还有滚珠轴承的使用,更让马车显得与众不同。这种坚持贯彻了“傻大黑粗”标准的轴承,就是一大一小两个套盘,大套小,中间填充合适的圆形钢棍制作的滚珠,然后再将装配好的轴承装在马车主轴上,最后安装车轮即可。
  两百名工匠,只做马车,都是木工中有着八年以上木工经验的老师傅,通过分工合作,规划标准,形成标准部件,每个合格的部件、每个工序的制作人,都有自己的编号,哪个编号出了问题,直接就能找到个人。这样每人只要做一个部件,最后由二十人负责组装。
  而且,所有的木工使用的锯都是水力锯,只要量好尺寸,画好标线,稍微向锯片上浇点水,然后打开开关,一阵“嗡嗡”的响声过后,标准部件就会下线……
  厂房外,
  “泸小二,这个马车厂还得扩大,回头先把新厂址选好,建好之后,再把人逐步的抽调过去,要一步步的来,不要当误生产,以后,咱们大明军队的主要机动力,都要靠这个四轮马车了。”
  “陛下您放心,草民这心里有数呢?可不敢当误陛下的大事儿。”
  “嗯,那就好,你放心吧,泸小二,这个马车厂,从现在起,马车厂正式更名为‘大明皇家马车工厂’,而你就是技术总监,可别小看这个马车工厂,今后不论产值或者规模,都会做到年产十几万辆。”
  “啊……这,这,十几万辆?这不可能吧?”
  朱桂平没有再多说什么,毕竟水力设备现在能上的全都上了,然后就是流水线的投入,等以后动力不足的时候,还会上蒸汽动力,到了那个时候,大明也会开启自己的工业革命。
  “现在一共有多少部马车下线了?”
  “啊?回陛下,通过五天的生产,现在一共有一百五十多部马车下线,不过今天下线的,还没有提交的。”
  在心中默默算了一下,每天三十部马车的产量,算是非常不错的。其实,最难的是刚开始筹备的时候,让这些工匠们使用统一的量具和单位才是最困难的。慢慢的,随着习惯的形成,到了后期产量才开始成爆发式的增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