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时间晃晃悠悠的过去了,决赛的那一天到来了。
决赛不同于之前预赛复试,来的人更多了,质量也更高了,教育学家和学者重视比赛,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未来有一份期望;记者重视比赛,是因为想得到一份家长们关注的新闻;教育局领导关注比赛,只是因为为了完成每年最后的颁奖的任务。
虽然目的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观看着同一场比赛,都汇聚在决赛场地。
华文辉其实是早感觉有些不对劲的,一般像这种类型的比赛,只要在考场上通过几次考试,决出最高分获胜者就可以结束的事情,这次怎么隆重呢?
华夏上千年文化历史,从古代就开始就有了科举制度,什么“十年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些句子都是科举考试的衍生品。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对于读书的重视,在现在的华夏,最广泛、最权威的就是应试教育。
教育学家无数次批判应试教育,一时却也改变华夏家长的想法,高分低能的学生华夏比比皆是,‘唯有读书高’的思想深深扎根在家长脑中。
应试,应试,应付考试,为了做出改革的第一步,终于这次比赛的赛制发生了变化。
像二轮面试,决赛赛制都是改革产物,所以不难理解这次比赛的关注的人相当多。
甚至官方微博的关注和点击量也增多了,网上对于这次比赛的看法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毋庸置疑的是,这是华夏教育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一天。
官方微博底下的评论没过多久就达到上十万,转发上百万。
“我赌一包辣条,这次比赛溅不起一点水花,呵呵,大家看看就好。”
“有没有人去看决赛,决赛到底会是什么内容?好奇。”
…………
也有大胆的网友猜测,这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前哨。
为了满足网友的好奇心,所以组织者在决赛这几天会开启现场直播。
华文辉在后台坐着准备上台决赛开幕式,李老师拉着华文辉,文艺梓以及高二的一位学长。
“你们已经做的很好了,剩下的看老天爷了,不要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尽人事,便可知天命。”李老师语重心长给他们做思想工作。
除了点头,华文辉什么也没说,什么也不想说。
李老师望向华文辉和文艺梓的目光其实很复杂,他们才高一就能在这么重大的比赛上脱颖而出,实际上是相当优秀的,虽然之前李老师不怎么看好他们,但是事实胜于雄辩。
文艺梓看了华文辉一眼,眼中的意思很明确,比一场。
华文辉给了个确定的眼神,比就比,不带怕的。
被忽视的李老师表示很无奈,只得由他们去了。
决赛一共有三天,每天上下午各一场。
第一天上午比数学,下午比生物,第二天上午比英语,下午比物理,最后一天上午比语文,下午比化学。
开幕式开始了,华文辉在上台走了个形式之后,他顺利的下台了。
按常理来说,这种比赛头一天和最后一天是最引人注目的。
在直播平台上,弹幕早已密密麻麻出现在屏幕上,期待比赛的开始。
上午数学决赛的内容是给出一段有关航空计算的知识,再根据教授出的最接近航空某些地方计算题算出答案,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
对数学问题的实际应用,加上考验选手们对知识的理解分析能力,决赛内容已经难哭了一大批网友。
“卧槽,这还是数学吗?为什么每个字我都看的懂,放在一起我却不认识了!!!!”
“航空大学学生路过,这这有毒啊,我做过,超级容易出错。”
“学霸的世界我们学渣不懂,不如抱在一起瑟瑟发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