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明武中兴 / 第十一章:千刀万剐杀忠臣;承志立志报父仇

第十一章:千刀万剐杀忠臣;承志立志报父仇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袁崇焕于十一月初五日督总兵祖大寿、副将何可纲等率骑兵直趋蓟州。至此,袁崇焕在关外的三员大将赵率教(已战死)、祖大寿和何可纲全部入关,可见其誓死保卫京师的决心。
  皇太极得知袁崇焕在蓟州拦截,并不于其交战,而是潜越蓟州,直奔通州。
  明祟祯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二十日,满桂、尤世绿部到达德胜门外驻防,同时皇太极率满州右翼四旗和蒙古兵到达,发动对满桂、尤世禄部猛攻。二将被击溃,在城头炮火的支持下才打退鞑虏的进改,保住了德胜门。
  于此同一天,袁崇焕率祖大寿等在崇文门外与鞑虏激战,袁崇焕肋下中箭如刺猬,幸得身穿重铠,没有受伤。
  皇太极见袁崇焕不死,鞑虏就灭不了大明,于是使“反间计”,借崇祯帝之手除掉袁崇焕。
  清军见北京无法攻破,便撤军大掠京郊,勋贵们在郊外的田庄损失严重。他们便伙同阉党余孽陷害袁崇焕,称他故意放鞑虏入京。
  崇祯帝一向不愿承担责任,此次也一样,他认为袁崇焕是承担此次鞑虏入侵的最好“替罪羊”,于是下旨将袁崇焕下了诏狱。
  祖大寿得知袁崇焕被下狱,连夜带领一万五千关宁铁骑逃回锦州。
  皇太极肆虐京郊多日,掳掠人口财物无数,然后从容退出长城之内。
  这一年,崇祯帝以“擅杀毛文龙,私自与鞑虏议和”的罪名,将袁崇焕凌迟处死。
  至于崇祯皇帝杀袁崇焕是中了皇太极“反间计”,纯属扯淡。袁崇焕已位极人臣,手握重兵,投降野人能让他做皇帝,他脑袋进水了吗?这一点崇祯帝还是能整明白的。
  袁崇焕被处死后,崇祯帝下旨抄家,然袁家并无余财,又下旨将袁家满门发配岭南。就要启程时,忽然刮起一阵怪风,等风停后袁崇焕十岁的儿子袁承志踪迹全无。
  白鹤童子救走袁承志,落于华山之巅,华山派掌门人遵南极仙翁法旨收袁承志为徒。
  十岁的袁承志已经完全记事,背负国仇家恨,他练功十分刻苦。
  华山派是四大剑派之一,其内功名叫混元功,只有入室弟子才有机会练习。它的最大特点是将功法寓于套路混元掌中,以意行气,以气催力(与笔者练习的大力金刚指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初学内功者走火入魔。
  虽说“七岁习文,十岁习武”,但是袁承志还是练习上乘武功的最佳时机,因此他付出了常人百倍的努力。
  寒来暑往,岁水更替。华山之巅无论晴空万里,还是风雪交加,都能看到袁承志练功的身影。
  镜头一闪,大幕徐徐拉开:
  转眼到了崇祯十五年,袁承志已长成气宇轩昂的青年大侠,尽得穆人清真传,连他的二师兄“神拳无敌”归辛树也不能轻易胜他。
  这一日袁承志练功完毕,想到山上走走,忽然坠入一处秘境,睁眼一看,面前是一个坐着的人形骸骨,身边插着一把蛇形宝剑,金色光芒闪烁,勾起人们原始贪欲。
  袁承志没有迷失,本着“死者为大”的原则,恭恭敬敬地跪下叩了三个响头,只听轰隆一声,骸骨背后机关打开,同时金蛇剑也窜了出来,握于骸骨掌中。袁承志进见一看,不由擦了一把冷汗:“如遇不敬者,必粉身碎骨;小子既拜完为师,有《金蛇剑谱》及金蛇剑相赠,希望光大本门。”袁承志心中腹诽“谁拜你为师了?我是敬你是先人。”但是此时显然不是说理的时候,他先将骸骨入士为安,然后取出金蛇剑及《金蛇剑谱》回归华山之巅。
  崇祯十七年,加练了金蛇剑法的袁承志已是除了不出世的老妖怪外世间第五高手(前四是仙家门徒朱慈炅、韩磊、吴燕、王娟)。
  这一天,穆人清将袁承志叫到面前:“你的武功已大成,下山去吧。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师傅只有一个要求:无论何时都不得烂杀无辜,如若你剑下枉死一人,我虽在千里之外,也必取你项上人头(说大话?非也!华山派并非俗世门派,乃是陈传所创仙门,只是有门徒在俗世行走)。”。
  袁承志拜别师傅,下了华山,他十岁上山,一呆十五年,人间早已苍海桑田,就是没有什么变化,他也不知何去何从,毕竟来时他还是一个孩子。
  “我学武为什么?当然是为国除奸,为父报仇!”想到此眼前豁然开朗,大步流星奔北京城而去,他要杀了崇祯这个昏君,为父报仇。还在心中默默对师傅说:“我杀崇祯不算烂杀无辜吧?”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