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小说巴士 / 出生在罗马 / 村外的世界

村外的世界

章节出错了,点此刷新,刷新后小编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稍后再试。

  关于村外面的城里,李欣只不过有过儿时模糊不清的回忆,以前母亲去城里赶集顺带拉着李欣去过几次城里,拥挤不堪的公交车,透过脏兮兮地车窗看外面的风景,从泥泞的村落,再到灰蒙蒙的城乡结合部,最后是矮屋和烟囱林立的小城。
  这恐怕已经李欣对于村外世界的全部回忆。
  如果还要加一点,恐怕只能是村口大人们的相谈
  “加利市中心新建了个电视塔,好大哇”
  “路上到处小汽车,面包车,可热闹了”
  “在集市里有好多好多五颜六色的衣服”
  大孩子王磊曾经爬树摔断过腿,到城里的医院去医他的脚,家里本就比较富裕的他这一次进城的经历让他得到了更多孩子们的羡慕。
  毕竟别的孩子还在玩小石子,吃桑葚,翻河里的小鱼小虾时,王磊已经在玩城乡结合部的买来洋画,甚至是会一跳一跳的青蛙,扑克牌。
  到了明年生日,他还要要求家里给他买一个城里富二代才玩得起的四驱车。
  思南村的孩子都羡慕极了,不过他们也都深深地相信自己有一天也会拥有那些闪闪发光的东西,不光如此,甚至是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只要慢慢地等,等待一个契机,到粤东省去打工,就能慢慢拥有这想要的一切了。
  至于这个契机是什么,恐怕是村旁国道上的标语“读完初中就去打工”
  这样的大环境里,李军对于教育的重视实属不易,毕竟村里人的词汇里恐怕没有“大学”这个单词,
  不过只是李军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毕竟是一年不断劳动的顶梁柱。
  母亲也似乎对于父亲的理念慢慢赞同起来,虽然村里的老观念根深蒂固,但是毕竟相似者才相爱嘛,两人渐渐又达成了共识
  前几年家里又添一男丁——李杰,只是父亲对于李欣的爱却没有丝毫的减少。
  这同样也是村里少见的。
  几日后,李欣如愿以偿地进城念书。母亲穿上了过节才会穿的衣裳,父亲也放下平日的匆忙,李欣高兴地多洗了几把那脏兮兮的脸。
  凯龙哥哥早已经是二年级的学生,凯龙打小很疼爱李欣,两人以兄妹相称,自然是乐意迎接的,
  就这样凯龙李欣父亲母亲四人迎着阳光明媚进入了凯里市第一小学。
  这闪闪发光的一天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把李欣的人生彻底扭转。
  这一年大学还没有扩招,还没有国内重点世界一流的一说,出国留学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
  人们所理解的一份好的工作就是在工厂里和冲压机高炉没日没夜的干。
  从这天以后,家里多了几支铅笔,一支橡皮,一个书包,李欣每天和凯龙哥哥上学放学,虽然要走二十分钟的山路,再坐半小时的公交车,但是李欣似乎很喜欢这个讲规则讲纪律说普通话的地方。
  班主任是一位拥有着大专学历的知性女性,在这里已经算是高材生,那种肚子里有几滴墨水,认识几个字的诗书才气,让李欣产生了几分喜爱和尊敬。
  跟村里的村干部不同,班主任实在是优雅时尚女性,长相和穿着上都能够体现,无论是大胆的丝袜,还是不染泥灰地高跟鞋,都让李欣感慨“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
  在那之前她一直认为女人嘛,活到一定岁数就要毫无例外的变成村口嗑着瓜子嚼着舌根的大妈,甚至自己变成那也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
  每天见到四肢修长,举止端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班主任,李欣发自内心的认为这是一种享受。
  正是这种享受让李欣和旁人有所不同。
  不像那些城里不愿上学的小朋友,李欣的认知不同于他们,比如被班主任表扬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只是表扬,可是对于李欣来说,被自己喜欢的人表扬何其享受。
  就这样李欣的语文成绩也突飞猛进,不论是四字成语,还是拼音,“日积月累”,文言常识,熟念到了一定程度,李欣背诵课文理解句子总是比别的小朋友要快,就会让人误以为“是不是她有一种天赋呢?”
  这种误会让李欣始终名列前茅,别人不知道的是,她的母语甚至不是汉语。
  父亲从来不会告诉她工作的艰辛,母亲即便把家务事做得再累也不忘对于李欣的关心疼爱,长大后的弟弟看起来有些羞涩,李欣的童年其实是美好的。
  比如,小学三年级,当别的小朋友在为日记,作文焦头烂额时,李欣却有一种“下笔如有神”的快感。用她自己的话说“虽然我的作文也不是说太好,但是每次老师说要写作文时我都很开心,有一个机会可以表达自己了”
  年幼的李欣已经能体会到这样的高阶快乐,实属不易。
  城里的人不像农村人,他们不怎么在人前人后嚼舌根。只是当着就歧视你。
  所以李欣所认为的好作文,在同学眼里会被当作骚里骚气,矫揉造作。
  甚至,当李欣写出一篇中规中矩的好作文,被范文被老师朗诵时,也会被诽谤成抄袭。
  这种人类的劣根性困扰着李欣,她原本以为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多的流言蜚语,没想到迎接她的是来自这个世界深深的恶意。
  虽是李欣有真才实学,可是小学三年级的她难免有些懊恼。
  只不过这些懊恼她无一例外的没有告诉父亲母亲,不知道为什么,她也说不出为什么。
  也许是真的实力不需要太多的认可,,
  也许是除去讨厌她的人,也有很很多人喜爱她的创造力。
  被老师朗读作文这种事情,就像媒体报道了你事迹,会扩大别人对你的厌恶,也会扩大别人对你的喜爱。
  除此之外,李欣更厉害的一点在于英语,刚开始时与大多数孩子一样,很难起步,加之又不能像别的孩子家里补课,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又很垃圾。上课纪律也着实不太好。
  李欣也曾烦恼过,也同大家一样产生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老子凭什么要学外国人的语言,但是又对那些能够把英语学好,甚至还辅修一门日语的同学感到崇拜和不可思议。
  那个时候的李欣又何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也会同时学习两门外语呢?
  到了三年级的下半学期,父亲看着李欣不是很高的英文期末考卷,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给李欣报了英语的补习班。
  那个时候,只有少数城里孩子才能够上的补习班啊,父亲只是一笔带过,并交代李欣,这件事情不要告诉别人,包括你妈。没有人知道父亲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也没有人知道是谁给父亲出的主意。
  这只是给李欣产生一种误会家里是不是比较有钱呢?
  就这样李欣没有丝毫心里压力的进入了繁繁学园学习英语,这时期,这个南部边陲小镇,补习班就像是中世纪欧式贵族的骑马场。
  只有那些家庭富裕,重视教育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此地学习,当然几年后的补习班泛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不大甚至有些简陋的补习教室,像是一个滤网,圈起一块龙兴之地,把受教育水平低,贫穷,低素质的人都过滤出去,剩下的是一帮卓越之人才。
  李欣刚进入时,也感到一丝丝的压迫感,毕竟英语力比人家差了太多,穿着打扮也土里了几分。
  只不过卓越人才并没有恶心的精英主义,反而悲悯众生的骑士精神在年幼的孩子身上就能过体现出来,“讲义气,不欺负弱小,保护弱者,打抱不平”这些吃着薯片冰淇淋大院里长大的孩子能够拥有足够多的物质条件去拥有这类高贵的理念。
  重要的是这个补习班的老师,是正规大学生,这就比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要厉害许多。无论是那种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英音美音混杂的口语。
  最最重要的是这时期学习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家境又能差到哪里去?
  所以当张老师注意到李欣的朴素穿着,就开始小心翼翼地对她进行保护,没有像公立学校老师那样地过度表扬,因为希望同学们都能站在李欣这一边。
  这种白左精神实在是当时国人所不具备的。
  多少年以后,李欣回忆起而是在补习班的时光,觉得温柔而又恬静,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一到星期五李欣在学校上课,周六周日在补习班补课,意外的是,李欣还特别期盼周末,因为又可以见到那群可爱的人。
  虽然学校才是她的基本盘,可是她何尝不愿意拥抱这个新的集体,
  补习班的英俊小哥会给李欣辅导,张老师把李欣留下了时间晚了会送她回家。
  不知不觉,李欣的英语突飞猛进,同时又感觉被这个世界温柔地爱着
  本来李欣的母语就是原住民语,学习语文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学习外语的过程。
  所以英语上的快速提高已经是一个理所应当的事情,毕竟这已经是第二外语了。
  李欣的言语天赋又能够体现在英语学习上,比如对于文章的理解力,比较大的中文词汇量,
  很快英语又成为了他们班第一,至少她这么认为。
  所以年幼时的李欣总体是快乐的,一个重视教育愿意承担责任的父亲,一个互相欣赏的班主任,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弟弟,一个优雅又富有同情心的补习班老师。
  看着补习班的同学温文尔雅,李欣很是享受。
  看着学校里城里的纨绔子弟不学无术穿着时髦,自己也有一种略无慕羡意的优越感
  那个修身养息高速成长的时代,李欣也在快乐且快速的成长着,农闲家里的亲戚和父亲到粤东省打工,每次都会带沿海地区的稀奇玩意回来,玻璃质的戒指啦,伪港风的童装啦,村里的有钱人王磊家准备翻新屋子,村外几公里还准备通一条高速公路。
  蒸蒸日上的日子,人们也习以为常。
  
热门推荐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 圣墟 万界天尊 太初